分析作业作业基础预算在保险企业运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试图将作业基础预算这一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应用到保险企业的实践中去,以达到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文章通过对作业基础预算理论和保险企业特殊性的分析和研究,从理论上建立了保险企业作业基础预算的基本框架,着重强调了预算准备和预算编制过程,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作业基础预算;保险业
一、前言
预算管理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自它产生以来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新出现的作业成本法在先进制造企业应用成功,又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动摇了传统预算管理得以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而使得传统预算管理的缺陷逐渐显现。为了应对这一变化,预算管理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催生了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即作业基础预算。

二、作业基础预算的基本内涵

作业基础预算,是以作业成本法的资源消耗观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作业基础预算从战略和顾客需求出发,是建立在作业层次上的一种管理过程,以达到对成本和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的目的。

三、保险企业作业基础预算的可行性分析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一)保险企业传统预算基本现状

1.传统预算缺乏战略导向性。现阶段保险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以年度利润为目标,没有把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联系在一起,形成重视短期行为而忽视长期行为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保险企业传统预算编制时通常是假定以往所发生的历史数据是准确的或者是相对准确的,再适当考虑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因素变动,相应增加或减少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金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这样做掩盖了以往资源使用的浪费和低效,不利于资源持续改善。
3.传统预算成本核算基础不准确。保险企业传统预算主要局限于它运用了以产品数量为基础的单一成本动因,预算制定时如果费用的分配基础单一,就不能很好体现资源耗费、企业动态业务过程和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正确分析实际绩效与预算指标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影响了成本控制与业绩考核的合理性,这样就使预算失去了其管理的现实意义,无法为企业实现增值服务。
总而言之,保险企业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在操作过程中虽然简单易行,却不能为企业提供决策和持续改进的相关信息,其在保险企业中的实际功效正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的质疑。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预算制度来促进保险企业的快速发展,是目前国内保险企业管理者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实施作业基础预算的可行性分析

建立在作业成本法上的新型预算管理方法——作业基础预算,因其在预算管理中的优越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将作业基础预算引入到保险企业中,使保险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
关于作业预算的实施条件,库珀和卡普兰对其提出了两条简单的标准:其一是有大量的间接和辅助资源耗费;其二是产品、顾客和经营过程是高度多样的。就保险企业而言,实施作业基础预算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首先,从保险企业的成本核算特点来看,一方面,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低,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根据保险行业近两年的历史数据统计,总成本中间接费用占比50%以上,并且有上升趋势,因此,满足实施作业基础预算第一条标准。另一方面,随着保险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保险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已没有办法满足对分险种成本信息的详细需求。保险企业的品种多样性的特点满足实施作业基础预算的第二条标准。
其次,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化的发展,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和获利,就必须追求企业资源长期成果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最高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关注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运营效率。此时,保险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有效为企业产品定价、市场定位以及经营成本控制决策等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成本系统,而作业基础预算正是保险企业所需要的。会计论文范本
最后,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特别是保险公司上市以来,为了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且满足现有股东财务回报的要求,公司管理层愈加关注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愈加迫切地追求加强公司的精细化管理。而作业基础预算对于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能为我国企业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提供理论的借鉴。
因此,针对保险企业目前现行预算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作业基础预算所具有的优势,保险企业迫切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广泛推行与战略目标有效衔接的作业基础预算。

四、搭建保险企业作业基础预算框架

在掌握保险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水平、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之后,建立保险企业作业基础预算框架时需要采用逐步推进的思路,即部分保持原有预算,部分逐步改进成作业预算。借鉴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把作业预算模型简要划分成: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控—预算考评六个部分。由于后四个部分与传统预算没有太大差异,暂且不着重描述。

(一)预算准备

1.确定预算目标

首先,应分析保险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以确定预算期内需完成的阶段目标;其次,应分析预算期内市场状况、企业内部状况、竞争对手的动态,结合预算期需要实现的目标,研究预算期内应采取的各项经营策略安排;最后,在此基础上,再细化为各部门、员工应进行的各项作业,形成预算期内各项作业的安排。

2.确定成本标的

成本标的指的是预算编制初期预测的产品或劳务。由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常常以保单形式出现,可以将保单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根据成本分析的需要,还可以选择险种、被保险人等作为成本计算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