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电算化培养模式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1981年,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 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开始,到现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高校已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财经类主要学科设置,培养会计人才,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普及。但培养的毕业生究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培养目标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段改革,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是有很多不适应现象, 由于主导思想不是很明确,以及即懂会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师资的缺乏,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改变会计电算化教育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教育的发展策略,使职业教育观代化,是提高毕业生素质,加速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培养目标定位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会计理论、计算机操作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培养的是精通会计理论,能够熟练进行手工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又熟悉计算机理论、数据库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目标的确定既不能偏重计算机又不能偏重会计教学。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这样定位:以会计为主,增加计算机在经济工作中的应用的课程,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牢固掌握会计理论与实务,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掌握通用财务软件的应用,具备一定的财务软件维护能力,并能从会计实务出发,达到会计电算化主管水平。
教学方法及内窖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教学本身是一门层次化的教学,要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内容,加强会计专业课和电算化的联系。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和计算机语言;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包括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设计;③在各专业课中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的问题。
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述式的讲课方法,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而我们培养的是具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可以熟练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优秀人才。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学生能够利用这些辅助文件通过自学方式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说明他们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我们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思维的能力。
另外,对于一门既重理论又重操作的课程来说,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优秀学生的必要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可以突出难点、重点,拓宽信息渠道,增强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呆板的内容变的形象生动,容易接受。同时,可以与计算机配套使用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演示,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程安捧开设课程及简单介绍。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除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外,还应该开设以下专业课:① 会计类课程:企业会计实务、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珠算、预算会计;② 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数据库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应用、财务软件数据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③ 会计、计算机结合课程:会计电算化、信息安全与管理、通用财务软件操作与维护。
教学实践。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内容。学校应具备适应会计模拟的实验室,将会计核算与计算机结合起来,由手工做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做账,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效率。每次进行模拟实验时,要写实验报告。还可以请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效果较好的单位来学校讲课或指导,或带学生到工厂公司进行现场观摩,切实感受工作环境,亲眼看看工作程序,让他们有直观印象,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学制设置。按职业中专三年制划分,一般来说,第一、二类课程在第一、二、三、四学期进行;第三类课程一般在第五学期开设;实践内容应安排在最好一一学期设置。
毕业生基本要求知识结构:① 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财经应用文写作,外语等基本知识。② 会计、统计、财政、金融、税收等基础知识。⑨会计基础、财政与金融等专业理论知识。
④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
能力结构:①会计核算能力:能够科学建账,熟练运用会计方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成本核算等。②会计电算化能力:掌握财务软件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有关的财务软件。⑨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文档的处理, 图表、幻灯制作,业务信息网上检索,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简单软件的安装,常见故障的处理与维护,通用外设的连接使用等计算机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