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职专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部在确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时,就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个方针,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一定的会计基本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计算机知识、数据处理理论等,具有从事会计工作的应用能力的富有创造性的高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为社会所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一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应该看到,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管理软件层出不穷并得以广泛应用,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会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会计电算化以其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日益受到广大财会人员的欢迎,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应用水平还不高,主要体现在:
1、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虽然社会上会计人员、计算机专业人才比比皆是,但是同时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人员却十分缺乏。一方面,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会计知识比较贫乏, 对运行会计软件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不全面、不系统,难以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计电算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需要。在我国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热潮中,培养大批会计电算化复合人才任务,理所应当地落到高等学校的身上。高等院校承担着有计划地培养会计电算化复合人才任务,这个任务只有通过科学的课程建设才能顺利完成。
2.忽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使财会人员将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但目前多数的会计软件实质上还是处在会计核算的水平上,各行各业发展也不平衡。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运用财务软件时,重视报账功能,忽视财务管理功能,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设计算机管理会计和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特别是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的管理会计协会每年的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已在决策分析中加入信息系统及决策系统建立等内容,促使教育界对计算机管理及计算机财务管理的课程重视,使学生能够应用先进财务管理软件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中,模拟现实企业的财务环境,建立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分析和决策模型。
会计电算化使广大会计人员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革命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满足社会对未来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忽视实践环节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电算化人才,才能扩大就业的范围和门路。许多高职院校相关课程安排不够合理,虽然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环节或者课时安排较少,或者即使有实践环节,也只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并不大;许多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
二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一门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无论从教学特点上看,还是从教学内容上看,都不同于大学本科,也不同于职业高中,这是基于培养对象的缘故。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所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懂一般财会理论,还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动手操作” 应该是上述能力的综合体现。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既懂会计核算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是“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核算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和评价能力。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改革研究组提出:
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以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程序开发、设计、修改能力为辅。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电算化教学,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毕业生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具备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这是其基本技能。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之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课程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编程就难以得心应手,强求学生熟练编程意义不大。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实务模拟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要求。理论教学的课堂讲授部分,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并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相配合,对重点、难点内容讲清楚、讲透彻。
在实践教学中,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以及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借助校内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采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学生以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电算化账务处理技术,让学生完成账套的新建、账簿的启用、初始化设置以及凭证的录入、填制、审核到过账、结账、生成报表,掌握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实现毕业生与会计核算岗位的“零距离”结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开设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发挥会计电算化的财务管理功能现行的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但内容相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计算机财务管理模型如:投资决策模型、筹资决策模型、资金营运管理模型:
财务分析模型等,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真正要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人才的竞争取决于教育,而受教育者应当掌握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新技术,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职高专生与本科生差异以及其在校时间较短等原因,更注重学以致用,其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展后劲。基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在计算机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应用基础三者的课程与课时的安排上,遵循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侧重于专业课的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也就是说,应用基础无论从课时的设计,还是从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应当着眼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