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高职会计类课程方式革新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类课程模式为目的,从课程目标、课程项目、课程能力训练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课程模式是对课程的教学观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实施指导思想、课程管理思想和方式等的选择,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对课程模式的选择,不仅是对课程开发方法的选择,更是对课程观念的选择,而课程观念则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结构及其讲授方式等等。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当逐步建立以会计岗位需求为能力目标、以贯穿项目综合能力训练为主的课程模式。现结合会计教学实践,从会计类专业的课程目标、课程项目、训练过程及考核体系建设等方面谈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观点,以供学习交流。

一、以企业会计岗位能力需求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其相应的岗位需求应定位在中小企业主要会计岗位能力培养水平上,结合实际会计岗位工作基本通用能力的要求,应概括为三个方面:

1、理解和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规定

能够运用法律规定,分析、判断违法会计行为的界限;理解和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合理运用税收政策;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运用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规定,分析判断、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薄弱环节,设计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解和掌握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和总会计师的基本要求,分析、判断、解决会计人员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分析、判断职业道德的界限。

2、理解和掌握基本交易事项处理的依据和方法财会的毕业论文

理解和掌握收入的确认条件,对实务中发生的复杂交易和事项所形成收入能否确认以及如何计量做出合理判断;掌握和运用各项资产发生减值的判定原则以及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的方法,分析、判断所确定的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及计提或转回各项减值准备的合理性;理解和掌握或有事项确认、计量和披露原则,对实务中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掌握和运用会计政策及其变更,对实务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运用及其变更做出合理的判断;准确理解会计差错的概念,正确选择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

3、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及基本财务分析评价

理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及编制的基本要求;判断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核算的合理性;掌握关联方关系存在的认定原则以及相关披露要求;运用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和有关知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流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基本的分析、评价。

二、以连续交易事项为主线策划课程项目和任务

高职院校目前较为理想的课程教学模式应该采用贯穿项目或任务的以综合能力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师一般习惯于以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传授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方式适合于成人在职学生的学习,而对没有工作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必须彻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周密策划具有实际指导效果的课程教学项目或任务,并将其贯穿于课程整个的教学过程,确保达到“三同步”的教学效果,即课程讲授任务、学习项目或任务、综合能力训练过程的同步组织、同步实施、同步完成。对《财务会计》课程来说,关键点在于结合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策划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实战性的教学项目或任务,即“四易事项整体任务”。具体来说,就是以我国典型中小企业构建会计主体模型,将企业主要的交易或事项处理方法贯穿于整体任务的全过程,并结合财务会计能力训练要求,将其编纂成可以进行分析、评价的综合项目或任务,一方面充分揭示我国目前的会计规则是如何反映经济交易或事项本质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关于财务的毕业论文

三、以教学指导思想为前提精心设计能力训练过程

针对会计专业学习的特点,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应遵循“感性入手、逐步求精、多重循环、全程参与”的原则,从对企业经济交易事项的感性认识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基本会计原理来思考面临的问题,由浅入深,反复再现不同类别的经济活动事项,对重要的会计事项要不断循环训练,培养学生逐步积累经验,并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这种侵入式的教学指导思想下,应精心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能力训练过程,鼓励自主决策和创新思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设计,同时渗透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素质和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设计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会计法规》知识竞赛、会计职业道德辩论赛、企业财务会计论坛、内控制度设计大赛、模拟经济法庭、《如果我是会计职业经理人》有奖征文或演讲比赛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由知识本位模式向能力本位模式的转变,实施项目和任务时要按照“情景案例-任务下达-问题-模仿-任务完成”模式实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做任务-学知识-练能力”。转变教学观念,边做边学、边做边练,从低到高,反复“做”“学”“练”,要明白能力是练出来的,是在不断的错误中提炼出来的,出错时能力训练的必然,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四、以突出能力考核为根本合理构建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和评价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通过考核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还能查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仅仅是一项教学环节和任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促进和提高。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其考核评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源于:论文发表网http://www.328tibet.cn

1、以会计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能力关于财务会计论文

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已渐渐从过去“账房先生”向企业“智囊”的角色转变,其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1)制定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监督计划;(2)确认经济事项,审核、编制会计凭证;(3)登记保管各种明细账、总分类账,进行成本核算,结转损益;(4)定期对账,如发现差异,查明差异原因,处理结账时有关的账务的调整事宜;(5)分析财务结构,编制会计报告、报表,向管理层提供财务信息;(6)申报纳税,年终进行所得税汇算;(7)具体执行资金预算及控制预算内的经费支出等;(8)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运作、核算,实现对企业资金安全有效地控制和监督。
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应重点突出对处理2-6项能力的考核。

2、以项目为载体确定考核点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要借助该课程项目和任务的载体,通过学生完成项目或任务的情况来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考核。因而,在编制该课程项目时,应选择其较为关键的任务作为能力考核点,并制定与之配套的考核标准,在学生进行任务训练的过程中便可对其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3、依照岗位需求要素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考核会计类论文范文

能否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必须结合该课程预先制定的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不但要依照会计岗位需求要素,还应覆盖较为完整的财务会计知识结构,才能保证对学生的真实情况所作出客观的评价。

4、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

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考核的知识面和深度有限;二是无法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三是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精神;四是很难评价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因而,应当结合课程目标构建多视角、多阶段、多形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看,应包括对专业知识考核、业务能力考核、职业道德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点包括基本专业知识考核和相关专业知识考核,该部分考核分值可占综合考核的40%左右;业务能力点考核包括确核算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该部分考核分值可占综合考核的30%左右;职业道德考核包括专业认知、工作守则、业务提升、参与管理,其中工作守则包括尽职尽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保守秘密等,该部分考核分值可占综合考核的15%左右;综合素质考核包括一般工作能力、做事规则和礼仪、个性与品质、兴趣与修养,其中一般工作能力是指具备计划、组织、总结、沟通、表达、公文处理、网络应用等基本工作能力,做事规则与礼仪是指对组织架构及其议事规则、会议接待程序及公关礼仪、文明礼貌与行为规范等基本规则的认知能力,个性与品质主要指学生个人勤奋踏实、任劳任怨、自强自立、自信乐观、创新进取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兴趣与修养是指学生在文艺、体育、书画等方面的兴趣与修养,该部分考核分值可占综合考核的15%左右。
(2)从阶段来看,应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点,具体包括学期内考核、学年度考核和学制期考核。其中,学期内考核应侧重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考核,学年度考核应侧重对会计业务能力的考核,学制期内考核应着重对会计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3)从形式上来看,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考核内容的特点采取不拘一格的考核方式。会计专业知识可采取闭卷笔试、计算机会计知识系统测评考核等方式进行考核,会计业务能力的考核可根据课程项目任务测评、阶段实习及综合实习、毕业论文及答辩、技能鉴定达标、顶岗实习、选修课及第二课堂加分项目等方式进行考核,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可根据学期内和学年度内教师定性评价、学生心理测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量化考核、辅导员操行评价、军训成绩、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成绩、文体活动加分等进行综合考核。结合各自院校考试管理特点,对考核内容赋予相应的学分,并最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

五、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依托完善保障措施

课程模式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依托,以打造一批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和钻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建立新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和数字化校园为支撑,还要结合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形成符合专业特点、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模式架构体系。要想完成对会计类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造,在院校建立的总体课程模式架构体系下,还应做好以下保障:

1、围绕课程目标完善会计类课程标准。

2、建立会计类课程项目(任务)库。

3、制定会计专业能力训练培养方案。

4、建立会计专业考核评价信息系统。

5、开发相应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

6、实行会计教师滚动实践锻炼制度。

总之,课程教学模式是承载教学内容传达至学生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提升。我国目前较为完善的财务会计法规和制度体系为会计类课程模式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模式的改革提供的良好的条件,会计领域众多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高职院校应当紧抓机遇,积极探索高职会计类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改革,挖掘自身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满足现阶段我国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戴士弘.指教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曹光明.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高等教育,2012.
[3]谢红越 ,李青阳 ,邹勇艳.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4]王宁.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研究.商业会计,201

3.02.

【作者简介】
彭会平,男,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现代财务管理及物流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 原创论文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