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试论我国产业创新基本模式与途径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产业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会计论文范文,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地增长,就离不开产业创新。对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的制度创新、产业环境创新等的模式与途径了的。
会计论文范文词:产业创新;创新模式;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F06

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一、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必要性的认识

1.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

产业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会计论文范文。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地增长,就离不开产业创新。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发展局势,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产业创新步伐,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产业的跨越升级,力争在竞争中领先地位。

2.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产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地区,要保持长盛不衰的竞争力,都离不开产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产业是现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是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核心力量,在很大上决定着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和人民生活的高低。产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之所以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理由不断从产业创新中新的推动力量。

3.是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还非常弱。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对我国大规模的投资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对技术能力的带动很少。从整体来看,企业的制造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还非常弱,我国产业的主导技术依赖于国外,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少。在国际竞争中,我国产业的竞争力还非常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一些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几乎空中楼阁,支柱产业技术的空心化会使得我国产业发展的权受到牵制。因而,要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创新势在必行。

二、对我国产业创新的模式的认识

1.技术推动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以产品创新为中心,了产业创新动态模型,它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而日本产业经济的兴衰也确实印证了技术在产业发展推动作用。二次世界大战,是20 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之所以能跻身于经济大国的行列,说在很大上都得益于其产业的振兴。对于或区域的产业发展来说,产业技术的赶超是经济赶超的会计论文范文,而推动产业突变的动力则是技术进步,尤其是技术革命。

2.政策拉动模式

从美国、日本和韩国产业的创新来看,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时期内各国政府政策的拉动作用。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以工业政策为,以拥有广泛权力的通产省为中心,以强大的法律、经济和行政管理手段为后盾,对各产业,是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了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在加大技术引进力度的上,以产业政策为指导,发展战略产业。在整个20 世纪60 年代,为了保证战略工业的成功发展,日本政府继续执行了20世纪50年代的系列产业扶植政策,美国崇尚自由的市场竞争,,在关系到发展前途的战略性产业上,政府则积极战略工程的组织和扶持,使得美国的一系列产业在国际上都领先地位,在产业政策、投资和行业管制等对产业活动了强有力的影响。

3.企业联动与环境驱动模式

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在产业中寻求更的竞争地位,通常会产业的界限和行业惯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导着产业的发展。韩国经济经过了20 世纪60至70年代的外向型工业化阶段、70年代的重工业及化工工业推动会计论文范文阶段、8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等,由贫穷的农业国转变充满活力的工业国。韩国在缺少海外投资与授权的情况下,却积累了国际竞争力的科技能力,理由可能是多的,但这与韩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支持,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结盟的联系。韩国一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对企业了积极的引导、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和推动,另一同时辅以政策、税收等经济杠杆的调控,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企业集团之间自行交流、交换、合并。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企业突破已结构化的产业的约束,运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或组合创新等来转变现有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产业。企业和群体战略结盟能在突破原有产业构架的上,开辟新的增长空间,从而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产业创新的成功。
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除了受到政府政策工具、技术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和企业战略联盟等影响外,还受到经济环境、产业结构、竞争规则、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和人才等多因素的影响。一是拥有优秀的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劳动力; 二是经营组织的现代化; 三是情报网的发达。在日本国内的技术,工业行会、产业行会发挥了的作用; 四是装备产业的发达。,经济的支持硕士论文产业创新的后盾,巨额的资金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能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正是因为的配套环境或说是综合环境的驱动作用,使得产业资源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使得某些产业了新的竞争优势创造了全新的产业。

三、我国产业创新的途径

1.技术创新是根本,多维协同推进

从国内外产业创新的动力来看,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产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将是决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论文范文。在现阶段,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大行业的技术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少数行业有创造技术的优势,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丧失。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长时间的、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政府的支持。不同的创新和产业的特点,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采取多维的创新途径。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采取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方式。每或地区都能拥有本国所的一切技术资源,能在领域都技术优势,而产业技术人类的精神财富具有共享性、外溢性、可转让性,采取模仿创新,可引进与消化吸收相,弥补技术(产品)短缺,提高发展起点,节约R&D经费及时间。合作创新分工协作,某或的技术创新,它于发挥各创新在研发的能力优势,分担创新的风险、分摊创新的费用,技术商品化的速度。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抓住高技术发展的契机,采取独立创新或合作创新的方式,由企业、大学、研究所和政府推动的、跨学科、多种技术集成的创新,从而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里的独立创新是指本国或本地区自身的学习与R&D活动,探索技术前沿,突破技术难关,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自主创新使本系统(、产业或企业)得以掌握不易被他人模仿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技术突破的内在性、市场的领先性和知识资本的集成性,使系统的技术发展具有很强的自组织力及市场应变力,可彻底摆脱技术的依赖性与依附性。对于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多、周期长的高技术产业,也联合创新的方式。

2.制度创新是保证,需综合协调系统

制度创新是产业创新的保证。产业创新活动中的特点,把产业创新活动制度创新分为政府的制度创新、产业战略联盟的制度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3个层次。产业创新的,是政府制度创新,制约和引导创新资源的,释放创新潜能,构建的创新激励机制;同时,企业等创新制度创新,发挥组织内创新者的作用、明确创新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构筑起高效、强有力的创新系统。因此,各层次制度创新上下协调,系统是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产业创新的保证。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制度创新尤其。从来看,分为以为的制度创新和以地方为的制度创新。政府的制度创新在一些会计论文范文的、共性的和前瞻性的技术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投资的力度,减少对一般领域的,投向的战略领域。在产业创新的中,资助的政策措施、投资的方式,引入的激励机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创建配套的法律和市场环境,企业研究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产业战略联盟的制度创新是指在相的产业之间构建多种形式的股权式、契约式的战略联盟关系。前者是指涉及股权参与的合伙形式,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如对等占有型、非对等占有型和持股型战略联盟。后者则指契约建立的、不涉及股权参与的合伙形式,技术交流、合作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协议、战略外包协议、产业联盟协议和供应链等建立相应的联盟制度。企业的制度创新在产权多元化机制的上,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国有大型企业建立起规范、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和法人实体。同时,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努力引进外资企业和省外企业,积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混合制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等,广泛培育市场。在产业创新的中,政府和企业的努力缺一。企业要培育创新的战略思想,转变短期利益导向的,加强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产业的技术创新。

3.环境创新是保障,全面配套综合推进

产业创新活动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产业创新的环境创新,产业创新的宣传、支持和管理等方式的创新,宣传创新和内容、对创新参与者合理选择和培育并积极市场创新等活动,提高社会环境对产业创新的支撑能力,从而支持产业创新活动的,并社会环境持续、的积极合作和支持。现代化的企业机制、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发达的信息网络,是产业创新的有力保障。要人为的垄断,保证制企业平等竞争,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高引资,引进工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产业项目,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链式化项目,在提高项目的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上突破。市场化进程,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新秩序。继续完善商品市场,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优先培育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和技术市场,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市场竞争。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市场体系,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大市场,才能聚集各类资源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突破现有的条件制约,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
文献:
郭斌,许庆瑞.工业创新产权激励【会计论文】[J].工业经济,1997(04):55- 57.
胡亚文.新型工业化传统产业创新体系建设[J].科技论坛,2003(07):20-25.
[3]杨龙志,李忠宽.温州产业创新模式案例实证浅析【会计论文】[J].企业经济,2004(04):107-109.
[4]陈耀.战略联盟: 产业创新机会开发者[J].扬州大学学报,2003(04):59-63.
[5]贾根良.后发工业化制度创新的三种境界[J].南开经济研究,2003(05):3-9.
[6]张银曙.搭建产业创新的合作平台[J].望新闻周刊,2002(25):37-38.
[7]王大洲.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治理 美国硅谷的创新网络启迪[J].决策借鉴,2001(08):59-62.
[8]姜华,娄伟.我国传统产业的创新路径[J].望新闻周刊,2001(28):42-44.


模式与途径','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