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并购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摘要:并购作为一种复杂的资本管理方式,其蕴含了大量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为重中之重。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并购的成功与失败。本文分析了并购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即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对上述可能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进行剖析。以并购成功案例——平安集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分析在此次成功的并购过程中,如何对上述风险进行管理以及规避。从中得出启示,提出防范与控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 平安集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 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财务会计专业论文
郭 漫(1977- ),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会计师论文范文
一、引言
并购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有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在并购发展的1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了5次大的并购浪潮,许多公司在这种并购浪潮的过程中抓住机会,通过并购使得自身快速成长,一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便是德国戴姆勒一一奔驰公司通过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成为年营业收入1500亿美元的大公司,于1998年在全球500强排名第二。国内也同样有着并购成功案例,海尔集团自1988年开始兼并青岛电镀厂,其后十年的过程中先后收购了18家企业,使得其从一家曾经有过年亏损100多万经历的小企业发展成了拥有400亿资产的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然而,这些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并购案例并不能掩饰整个并购环境中的70%的失败率。相较于这些成功,更多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惨遭滑铁卢。本文的案例企业:平安集团在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前的收购富通的投资行动就被市场无情的击溃。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平安集团投资所换回的是高达157亿元的巨额亏损。这种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往往忽视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从而导致并购计划的破产。造成并购的失败原因有许多,战略选择,财务管理以及文化整合等等都是其中之一。这之中财务问题又占了重要的位置。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规避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整个并购活动的结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整合等并购中的各项财务决策所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以及并购收益的不确定性。按照企业并购的流程,其中的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并购前的企业决策所带来的战略制定风险、并购过程中由目标价值评估风险和融资支付风险所组成的操作风险以及并购结束后的整合风险。不同阶段的并购过程中风险的产生机制以及特征皆有所差别。但是他们彼此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文着重对并购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即目标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
及时间的忽视。并购的目的在于有多种,包括了对目标企业技术、销售渠道、管理方针的需求,也有希望分散风险以及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考虑。如果对上述这些并购目的进行概括,可以表达为企业并购是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益。并且,其带来的效益应当至少能够在抵消并购成本的基础上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但在某些并购活动中,一些企业将对目标企业评估简单的当做资产评估,忽视目标企业未来经营的估值做出误判。因此根据目标企业资产价值作为主要评估方法会导致评估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和严重的财务风险。(2)对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不足。企业在执行并购活动过程中,为了了解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通常从财务报表获得相关信息。但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只是过去某个时间点上的有限的信息。一些可能导致重大经营风险的消息如未决诉讼、自然灾害、企业担保等虽然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需在附注中注明,但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目标企业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披露这些数据,而当企业在面临被收购的情况下,股东为了提高企业价值也完全有理由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一些事项进行隐瞒。(3)目标企业股价所反映信息的不确定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票通常会成为收购中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股票因由企业目前的价值以及未来收益的贴现值相加而得,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股票往往难以准确的反应目标企业的这两部分价值。尤其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而言,股票往往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大幅度变化。此时,很容易出现股票价值被高估的情况,造成企业并购风险。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中还存在着非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交易,对于这些非上市股票,其估值就显得更加困难。对于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而言,其股东人数相对较少,并且规模也不大,从某种程度上更加影响了价值的判断。
(二)融资风险 并购活动通常需要庞大的资金已支持并购交易中的产权交易,企业一般难以通过直接采用流动资金的方式完成企业的并购,或多或少的都需要进行融资已保证并购的资金充足。事实上,被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所经历的也是一种融资过程,其取得外部资金以保证自身的发展。但受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研究并购方的融资活动及其带来的相关财务风险。按融资来源分,融资风险分为内部融资风险、债务融资风险和外部权益融资财务风险。(1)内部融资财务风险。内源融资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虽然并购企业通常都会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但是仅仅通过内部融资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满足并购资金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将可能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从而使得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变得迟缓。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一旦企业内部流动资金被并购活动所占据,而为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重新融资又出现困难,就会危及整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增加财务风险。(2)债权融资财务风险。债权融资是西方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融资工具。公司债券属于一种固定利率收益型证券,它是依照法律程序发行、代表投资者拥有一定权利的债权凭证。其基本特点是通过债券契约承诺在一定日期以固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同时在发生违约时提供法律规定的补偿。相比于内部融资,债权融资不仅需要偿还本金,还需定期支付利息。这种约束是定性的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过由于债权风险较低,其成本也会相对较低。债权融资所表现出的风险有两方面:从市场环境来看,和内部融资相似,债权融资的过程中会降低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因为债权的增加通常会使得企业的进一步融资产生困难。企业如果在债权融资后面临经营困难,可能会陷入无法支付利息,进而面临无法继续融资的困境,最后使企业经营产生更大的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股权融资的高成本以及避税因素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企业往往会选择最优于自身的负债权益比以保证总成本和总风险的最优配置。此时,如果仅采用债权融资,无疑会使得这种最优配置发生改变。同时,如果负债经营企业的负债成本率大于预期的经营利润率、负债数量过大或者是数量和期限没有与资产很好的匹配,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总体收益和流,造成财务损失。(3)外部权益融资财务风险。股票是企业并购外部权益融资最常用的工具。股票融资会存在股价波动的风险,股价波动表现为单个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产生的变化。小波动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偏离过大则会增加并购的股权融资风险。这里主要指的是由于企业大量发行股票以取得融资,导致股权价值被稀释,也就是新股降低了现存股票的价值,使现有股东受损,这与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不符。另外,与债权融资的低成本高风险不同,股权融资是一种高成本低风险的融资。大量使用股权融资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企业面临更高的并购成本,而且还包括了权益比重上升所导致的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的上升。企业可能会同时面临效益下降,股权稀释以及股息义务等一系列问题,加大财务压力。 (三)支付风险 支付是定价的结果,是融资的目的。融资与支付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这里,主要对支付、股权支付和杠杆支付这三种主要支付方式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1)支付风险。未来流的变化状况和支付成本费用率增大组成了先进支付的双重风险。由于来源是由内外部融资相组成,因此,企业一方面需要未来的流来保证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应对应融资所带来的一系列财务负担;另一方面,需要这些流以保证企业仍能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如果未来流未能达到预计所要求的金额,将会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支付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支付的成本费用的问题主要在于并购交易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有关。如果支付的资金来源、债务结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设计的不够合理,就有可能导致诸如债务成本增加、资金闲置、中间费用以及税收成本外的成本费用,导致收购方的损失。一般情况下,由支付所带来的成本费用问题都会在当期表现出来,即为即期风险。(2)股权支付风险。股权支付是指并购方企业直接用股票作为支付工具来换取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从而完成并购交易的支付方式。对于并购方而言,换股可使其免于即时支付的压力,把由此产生的流量投入到合并后的生产和经营中;对于被并方来说,换股这一做法使得并购方自动成为被并购方的股东,直接享受合并企业利润和增加,同时,收益时间的延迟使得资本利得税可以延迟交纳。但是,股权支付方式也存在着其特有风险。同企业外部权益融资类似,通过换股支付会增加自身股东的基数,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原有股东造成损失。并且因为扩大了股东基数,可能会导致收购当年及之后数年内的每股收益下降,造成公司整体股价的下滑。另外,股权的稀释更有可能削弱第一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收购企业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较低,而目标企业股权又较集中,则可能出现并购方为被并方所控制的情况,即反收购。(3)杠杆支付风险。杠杆支付并非通过本公司的资产进行抵押从而贷款,而是通过目标公司的资产以及未来流作为抵押来获得资金。在这一个过程中,收购企业自身只需付出少量的资金即可通过高杠杆来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所以,它属于典型的金融支持型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杠杆收购中债务成本超出一般水平,其膨胀的结果将导致偿债风险的增加;二是高风险债权面临更为苛刻的监管,可能会导致产生更多的中间费用,造成成本的上升。其中偿债风险是杠杆支付过程中的最大风险。在杠杆收购的过程中,收购方所付出的金额只在总交易资金中占了很小一部分(通常为5%-20%),其余大多为贷款以及垃圾债权。由于庞大的债务所导致的利息需要很大的回报率才能足够应对,企业将面临比一般情况下更为严重偿债风险。
以及总体发展计划能够调整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使得原本存在竞争关系的子公司之间能够跳过收益这一最容易出现矛盾的方面,更好的对各自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子公司之间客户关系群、咨询、以及营销网络等优势方面的互补,并通过捆绑产品等销售方式扩大收益。同时,由于集团式经营能够剔除许多的交易成本,资源的共享更是省去了一些市场调查的成本,大大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旗下各金融行业中的子公司既能专业化的发展,又能互相协作,提高凝聚力,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专一与多元的有效统一。最后,对于控股公司来说,其能够通过频繁的并购,更容易摆脱单个金融机构资金的限制局面,获得向超大型混业金融企业发展的机会。在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中,保险、银行和投资是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互为命脉,缺一不可。保险业务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流,但可以提供的利润却比较少,而且保险业本身就存在较高的系统风险。与此相反,银行业务能够提供大量的利润,但是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流作为支撑。同时,银行业务在具有一定规模后可以有效的在保险业面临系统风险是予以缓冲。投资业则是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对于上述二者是一个补充。平安集团在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前,其保险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而投资行业也有旗下众多子公司一并支持,但是原平安银行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因此平安集团急需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银行企业来完善其银行体系,保证保险、银行和投资三部分的平衡,从而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这些战略层面的决策同样可以反映在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上。具体而言的话,平安并购深发展的动因可以从每股收益的提高、每股成本的降低以及并购所带来的一些效应上加以分析。
(1)每股收益的提高。首先,任何盈利型公司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股东的收益。在此,简单的将其归纳为提高每股收益。可见,如果并购不能提高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甚至将其拉低,是不可能得到公司股东的认可的。具体而言,可以将提高每股平均收益的因素分为战略收益、市场势力以及资源互补。战略收益在本案例中表现为银行和保险业务之间相互并分享客户的收益。原中国平安银行因规模所限,只能覆盖整个中国平安客户群的15%,但是在其并购深发展后,其业务可以覆盖到80%的平安用户。这使得更多的银行用户享受到保险产品,同时也让保险在营销时加入银行渠道,销售利润率更高的产品,实现二者的共赢。这种高利润的产品,丰富的客户群以及交叉销售的模式,提高了整体盈利的稳定以及效率。银行庞大资本的加入也使得整个集团的负债久期、资产组合效率以及风险应对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发展和平安两家银行的总部都在深圳,其业务在当地有一定的竞争。并购后使得两家银行在这一区域的竞争消失,能够更好的发展业务,使得其能够快速的据此建立起银行、保险和投资业务的分销网络,弥补了营销网络上的不足,在全国范围获得并购的协同效应。资源互补是指并购集团能够更好的整合、利用自身资源或者为了获得企业更大成长机会而收购企业需要但缺乏的要素。中国平安集团在并购之前拥有中国第二的保险业务以及庞大的投资子公司,但银行业的缺乏使得其不能很好的达到“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业的平衡发展。收购了深发展后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巨额的保险“浮存金”能够通过银行以及投资渠道获得收益。 (2)每股成本的下降。中国平安在并购深发展后可以很好地控制集团业务的每股平均经营成本,主要来自于规模经济、业务整合和精简管理层。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运营成本随着其规模的增加而减少的过程。中国平安原本只是一家地方性的银行,规模较小。在并购深发展后,其规模逐步由地方转为全国范围,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机构网点等的合理布局使得其单位运营成本在更多的方便得意分摊,单位运营成本下降。业务整合是指原平安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会将现有的业务进行管理,增强业务整个业务网络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其具体操作方式例如合并相同业务,取消相邻及相近的网点以及调整经营管理人员等等。多余的功能被整合后,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下降。精简管理层是指原平安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离职的行为。在企业合并后,原先的两套领导班底的一些职位产生冲突会造成一些管理人员的离职。这种离职不仅整个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也节约了大量薪金。以原深发展CEO法兰克·纽曼的离职为例,可节省平均约1800万/年的薪酬支出。通常情况下因为企业规模的增加,每股平均成本仍然会呈上升趋势。但是,在上述几点的反作用下,每股成本的增加程度会被大大的抑制。
(3)节税效应。平安并购深发展可以带来节税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利得,二是资金再配置。税收利得是指平安集团在大规模业务的前提下通过合法的手段规避收税。首先,整体企业规模增加以后,其常规性的投资行为以及偶然性的重大经营净损失业务(增加业务投资支出、业务整合成本)都能够带来一定的节税效应。其次,中国平安原股东由于此次并购活动避开了本应缴纳的高额盈利税金。最后,在并购深发展以后,每年从深发展获取的每股收益和分红都能一定比例的免于征税,从来带来节税效应。资金再配置是指并购完成后,并购集团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创造更多的税收效应和企业价值。中国平安集团在扩大其银行业务后,能够通过银行来很好地调配其整体的负债权益比,达到最佳的资本配置。保证了更多的节税效应和企业成长。
(二)并购过程 在发展初期,深发展依靠政策环境以及股本扩张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深发展资产质量低卜、资本充足率不足、缺本资本补充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特别是由于没有良性的资本金补充机制,使得它至今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本金最小的,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2002年,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深发展引入战略投资,融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概念和技术支持,率先进行了业务管理体系的改革,并退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在业内发展迅速。2009年,其母公司新桥投资因投资失误急需流动资金,迫使其不得不出售深发展的股份。平安集团抓住了这个机会,为了填补其业务上的缺陷,对深发展进行了收购,整个收购过程共分为三步,如表(1)所示。第一步,2009年6月12日,按照中国平安与新桥投资签订的《股份购买协议》,中国平安受让新桥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占深发展目前总股本的16.76%,中国平安集团公司以增发H股作为支付对价方式。以中国平安新发行2.99亿股H 股的方式支付即换股收购。第二步,股份认购暨定向增发。深发展与平安寿险于2009年6月12日在深圳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深发展拟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少于3.70 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发行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即18.26元/股,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106.83 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第三步,再次定向增发。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完成控股和初步整合。6月30日,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同时发布公告:因与平安银行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连续停牌。9月1日,交易双方公告了本次交易的方案:深发展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中国平安定向发行16.39亿股份,中国平安的支付对价及方式为:以其所持有的平安银行全部股份即90.75%股份和26.92亿元(该相当于平安银行约9.25%股份价值的认购对价)即以平安银行的全部价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加上平安之前持有的10.42亿股,合计持股26.81亿股,对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2.4%,成为其控股股东。按照公告日前20日交易均价,本次定向增发的为每股1
净资产收益率也大幅度超越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基本相同。考虑到中国人寿的规模,基本可以认定中国平安自2009年后基本走出阴影,重新成为行业领头之一。进一步观察在并购前后的中国平安的盈利指数,可以看到,在2009年下半年中国平安的整体收益率都比上半年有着显著的提高,一举扭转了2008年的颓势,其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00%,而其毛利率更是提高了1200%左右。而就2009年这一个年来看,各项指标均直线上升。可见,其通过收购深发展这一举措,成功的扩大的其盈利能力,并且继续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2)每股收益与成本。通过折现图(1)的直观分析可以看到在2008年之后,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有着显著的增长。而于2010年,中国人寿集团的每股收益为1.19、中国太保的每股收益为1.00。可见,中国平安的每股盈利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每股成本计算相对复杂,通过将总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比较来反应并购活动对每股成本的作用体现。将中国平安4年年末所提供的利润表上的数据进行整合,可以直观得出总收入与总成本的之间的比较,如图(2)所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2009年的总成本较2008年有很大的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组成有许多,但不能否认在并购深发展前后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业务整合以及管理层精简等要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3)避税成果。同样,比较4年内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可以看出在并购前后的避税成果,如图(3)所示。2009年所得税费用占总利润水平的27.29%,而在2010年,这个数值降低为19.72%。可见,随着两家公司的进一步整合,其常规性投资与偶然性的重大经营净损失业务所带来的协同效应获得巨大成效。
(1)提高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信息有助于收购方了解目标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会产生重大风险的或有事项从而避免企业蒙受损失。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聘请可靠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计。虽然前文提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导致国内整体机构环境相对较差,但是对目标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收购方可以通过聘请国际知名的事务所,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审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事务所与目标企业相互串通的可能性。第二,可以再收购过程中与目标企业签订法律合同,来确保并购完成后目标企业价值与预期相符。在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中签署一些保证条款能够很好的避免由于信息不堆成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其中对于重大或有事项的约束可以使企业面临的风险的进一步的降低。第三,合理利用财务报表的信息也能够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通常历年财务报表之间应当存在关联性。如果在审视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科目的重大变化如营业外收入等等,需全方位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变化的源头。对于一些目标企业不能给出准确信息的重大变化,则应予以谨慎考虑。第四,除财务报销所提供的信息外,第三方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也非常值得重视。如本案例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及不良贷款余额。这些信息或许会在企业中披露,但通过第三方的整理能够使收购方很好的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判断出其中的风险以及可接受程度。
(2)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对企业价值的整体评估通常情况下比较依赖于模型的运用。企业价值评估的三大主要方法有流贴现法、可比公司分析法和EVA估价法,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固有的使用范围及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将方法的缺陷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三种方法的应用中关键就是要确定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可以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进行确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降低缺陷,在市场中操作与理论要求一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即使选择了相对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完全依靠其计算结果进行交易。在对使用模型后的情况仍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应当邀请第三方资产评估的专业人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判断。
(二)融资支付风险的把握 防范和控制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融资风险是企业并购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并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融资方法做出一个合理选择。采用合理的搭配使得整体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最小化,保证风险处于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具体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可控融资的渠道、企业融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以及融资后支付方式的影响等。(1)可供融资的渠道。企业通常有三种渠道可以进行融资: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对于这三种渠道应当了解其各自的利弊,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如流动资金的充足程度、负债成本比例以及企业原有的平均资本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选择一个尽量合理的搭配保证融资过程的顺利实施。(2)企业融资能力与偿债能力。企业融资能力也针对三种融资方式有不同的结果,分别对应资金链的控制、债务利息的支付以及股权成本的增加。任何企业都有一个可以承受的成本或者风险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企业或因偿债压力过大而陷入无法偿债的境地直至破产,也可能使得由于风险过大使得资本市场对其失去信心而造成企业价值的全面缩水。富通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企业融资并购时应当量力而行,不应因为并购而对企业本身的经营造成巨大压力。(3)融资支付方式的相互作用。融资和支付是并购的操作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对于这相互关联的风险,应当考虑这几点:第一,企业应当考虑被并购方的实际情况。如被并购方是非上市公司,则只能通过进行交易,而如果被并购方是上市公司,则可以通过股票以及搭配的方式进行并购,相对而言更加灵活。第二,企业融资以及支付过程将导致企业自身的负债权益比发生变化,为了防止这种变化带来的损失,应当尽可能的保证在融资以及支付过后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仍能接近最优模式。一些可行的办法即在债权融资和股权支付中做出平衡,采用与股票的搭配支付,而其中比例也尽可能靠近企业自身的最优结构。第三,考虑在整个融资支付过程中市场的反应,避免因为股权稀释的关系过多的损害股东利益。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市场信心,通过放出积极信息,以及面向整个市场对并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得投资者产生积极的心里以维持股价甚至借助并购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会计毕业设计
(三)其他要素 除了在并购的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从并购整个活动来看还需注意:(1)时机的选择。案例中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时机恰好是新桥集团希望出售手中股份的时候,因此很容易的便完成的这笔交易。而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如果造到被并购方的抵制,则可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http://www.328tibet.cn
能增加并购的成本以及相应的风险。对于这种情况,并购应当选择一些急需资金以谋求进一步发展并且经营良好的公司来选择收购。并且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股东或者持有人进行一个深入的调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敌意收购的情况的发生。(2)企业并购后期的整合。企业并购结束后面临的是两个企业的整合,这其中包含了销售渠道、技术、管理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等一系列方面的因素。对于这一点,企业应该在并购之前以及谈判过程中逐渐考虑这些问题,并为此提前做好准备,如同案例中平安对深发展的不良贷款的处理一样。从最根本问题开始解决直到双方能够融洽的进行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黄大荣:《企业购并的效益研究》,《辽宁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王学信:《从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的变迁看我国银行并购的意义》,《商业研究》2009年第8期。
[3]胡挺、饶富液、郭斯:《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经济后果研究》,《财经》2011年第11期。
(编辑 虹 云) [3]
关键词:财务风险 平安集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 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财务会计专业论文
郭 漫(1977- ),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会计师论文范文
一、引言
并购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有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在并购发展的1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了5次大的并购浪潮,许多公司在这种并购浪潮的过程中抓住机会,通过并购使得自身快速成长,一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便是德国戴姆勒一一奔驰公司通过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成为年营业收入1500亿美元的大公司,于1998年在全球500强排名第二。国内也同样有着并购成功案例,海尔集团自1988年开始兼并青岛电镀厂,其后十年的过程中先后收购了18家企业,使得其从一家曾经有过年亏损100多万经历的小企业发展成了拥有400亿资产的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然而,这些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并购案例并不能掩饰整个并购环境中的70%的失败率。相较于这些成功,更多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惨遭滑铁卢。本文的案例企业:平安集团在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前的收购富通的投资行动就被市场无情的击溃。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平安集团投资所换回的是高达157亿元的巨额亏损。这种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往往忽视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从而导致并购计划的破产。造成并购的失败原因有许多,战略选择,财务管理以及文化整合等等都是其中之一。这之中财务问题又占了重要的位置。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规避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整个并购活动的结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整合等并购中的各项财务决策所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以及并购收益的不确定性。按照企业并购的流程,其中的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并购前的企业决策所带来的战略制定风险、并购过程中由目标价值评估风险和融资支付风险所组成的操作风险以及并购结束后的整合风险。不同阶段的并购过程中风险的产生机制以及特征皆有所差别。但是他们彼此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文着重对并购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即目标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
二、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过程存在的财务风险 目标价值评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对目标企业当前价值与未来收益的不准确判断,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源于:论文网站大全http://www.328tibet.cn及时间的忽视。并购的目的在于有多种,包括了对目标企业技术、销售渠道、管理方针的需求,也有希望分散风险以及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考虑。如果对上述这些并购目的进行概括,可以表达为企业并购是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益。并且,其带来的效益应当至少能够在抵消并购成本的基础上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但在某些并购活动中,一些企业将对目标企业评估简单的当做资产评估,忽视目标企业未来经营的估值做出误判。因此根据目标企业资产价值作为主要评估方法会导致评估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和严重的财务风险。(2)对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不足。企业在执行并购活动过程中,为了了解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通常从财务报表获得相关信息。但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只是过去某个时间点上的有限的信息。一些可能导致重大经营风险的消息如未决诉讼、自然灾害、企业担保等虽然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需在附注中注明,但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目标企业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披露这些数据,而当企业在面临被收购的情况下,股东为了提高企业价值也完全有理由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一些事项进行隐瞒。(3)目标企业股价所反映信息的不确定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票通常会成为收购中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股票因由企业目前的价值以及未来收益的贴现值相加而得,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股票往往难以准确的反应目标企业的这两部分价值。尤其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而言,股票往往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大幅度变化。此时,很容易出现股票价值被高估的情况,造成企业并购风险。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中还存在着非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交易,对于这些非上市股票,其估值就显得更加困难。对于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而言,其股东人数相对较少,并且规模也不大,从某种程度上更加影响了价值的判断。
(二)融资风险 并购活动通常需要庞大的资金已支持并购交易中的产权交易,企业一般难以通过直接采用流动资金的方式完成企业的并购,或多或少的都需要进行融资已保证并购的资金充足。事实上,被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所经历的也是一种融资过程,其取得外部资金以保证自身的发展。但受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研究并购方的融资活动及其带来的相关财务风险。按融资来源分,融资风险分为内部融资风险、债务融资风险和外部权益融资财务风险。(1)内部融资财务风险。内源融资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虽然并购企业通常都会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但是仅仅通过内部融资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满足并购资金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将可能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从而使得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变得迟缓。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一旦企业内部流动资金被并购活动所占据,而为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重新融资又出现困难,就会危及整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增加财务风险。(2)债权融资财务风险。债权融资是西方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融资工具。公司债券属于一种固定利率收益型证券,它是依照法律程序发行、代表投资者拥有一定权利的债权凭证。其基本特点是通过债券契约承诺在一定日期以固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同时在发生违约时提供法律规定的补偿。相比于内部融资,债权融资不仅需要偿还本金,还需定期支付利息。这种约束是定性的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过由于债权风险较低,其成本也会相对较低。债权融资所表现出的风险有两方面:从市场环境来看,和内部融资相似,债权融资的过程中会降低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因为债权的增加通常会使得企业的进一步融资产生困难。企业如果在债权融资后面临经营困难,可能会陷入无法支付利息,进而面临无法继续融资的困境,最后使企业经营产生更大的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股权融资的高成本以及避税因素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企业往往会选择最优于自身的负债权益比以保证总成本和总风险的最优配置。此时,如果仅采用债权融资,无疑会使得这种最优配置发生改变。同时,如果负债经营企业的负债成本率大于预期的经营利润率、负债数量过大或者是数量和期限没有与资产很好的匹配,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总体收益和流,造成财务损失。(3)外部权益融资财务风险。股票是企业并购外部权益融资最常用的工具。股票融资会存在股价波动的风险,股价波动表现为单个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产生的变化。小波动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偏离过大则会增加并购的股权融资风险。这里主要指的是由于企业大量发行股票以取得融资,导致股权价值被稀释,也就是新股降低了现存股票的价值,使现有股东受损,这与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不符。另外,与债权融资的低成本高风险不同,股权融资是一种高成本低风险的融资。大量使用股权融资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企业面临更高的并购成本,而且还包括了权益比重上升所导致的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的上升。企业可能会同时面临效益下降,股权稀释以及股息义务等一系列问题,加大财务压力。 (三)支付风险 支付是定价的结果,是融资的目的。融资与支付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这里,主要对支付、股权支付和杠杆支付这三种主要支付方式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1)支付风险。未来流的变化状况和支付成本费用率增大组成了先进支付的双重风险。由于来源是由内外部融资相组成,因此,企业一方面需要未来的流来保证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应对应融资所带来的一系列财务负担;另一方面,需要这些流以保证企业仍能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如果未来流未能达到预计所要求的金额,将会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支付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支付的成本费用的问题主要在于并购交易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有关。如果支付的资金来源、债务结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设计的不够合理,就有可能导致诸如债务成本增加、资金闲置、中间费用以及税收成本外的成本费用,导致收购方的损失。一般情况下,由支付所带来的成本费用问题都会在当期表现出来,即为即期风险。(2)股权支付风险。股权支付是指并购方企业直接用股票作为支付工具来换取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从而完成并购交易的支付方式。对于并购方而言,换股可使其免于即时支付的压力,把由此产生的流量投入到合并后的生产和经营中;对于被并方来说,换股这一做法使得并购方自动成为被并购方的股东,直接享受合并企业利润和增加,同时,收益时间的延迟使得资本利得税可以延迟交纳。但是,股权支付方式也存在着其特有风险。同企业外部权益融资类似,通过换股支付会增加自身股东的基数,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原有股东造成损失。并且因为扩大了股东基数,可能会导致收购当年及之后数年内的每股收益下降,造成公司整体股价的下滑。另外,股权的稀释更有可能削弱第一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收购企业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较低,而目标企业股权又较集中,则可能出现并购方为被并方所控制的情况,即反收购。(3)杠杆支付风险。杠杆支付并非通过本公司的资产进行抵押从而贷款,而是通过目标公司的资产以及未来流作为抵押来获得资金。在这一个过程中,收购企业自身只需付出少量的资金即可通过高杠杆来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所以,它属于典型的金融支持型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杠杆收购中债务成本超出一般水平,其膨胀的结果将导致偿债风险的增加;二是高风险债权面临更为苛刻的监管,可能会导致产生更多的中间费用,造成成本的上升。其中偿债风险是杠杆支付过程中的最大风险。在杠杆收购的过程中,收购方所付出的金额只在总交易资金中占了很小一部分(通常为5%-20%),其余大多为贷款以及垃圾债权。由于庞大的债务所导致的利息需要很大的回报率才能足够应对,企业将面临比一般情况下更为严重偿债风险。
三、平安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动因 纵观世界金融行业的现状,金融混业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中的一个主要经营方式。在我国,虽然受限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一直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但是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企业的广泛合作,早已打破了这一限制。目前,我国的混业经营方式主要表现为建立在银行、保险、证券等子公司之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下属子公司各自独立运营,但是宏观发展理念、风险控制以及资源配置等问题由控股公司进行管理。这种经营方式的好处在于其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怎样写论文http://www.328tibet.cn以及总体发展计划能够调整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使得原本存在竞争关系的子公司之间能够跳过收益这一最容易出现矛盾的方面,更好的对各自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子公司之间客户关系群、咨询、以及营销网络等优势方面的互补,并通过捆绑产品等销售方式扩大收益。同时,由于集团式经营能够剔除许多的交易成本,资源的共享更是省去了一些市场调查的成本,大大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旗下各金融行业中的子公司既能专业化的发展,又能互相协作,提高凝聚力,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专一与多元的有效统一。最后,对于控股公司来说,其能够通过频繁的并购,更容易摆脱单个金融机构资金的限制局面,获得向超大型混业金融企业发展的机会。在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中,保险、银行和投资是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互为命脉,缺一不可。保险业务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流,但可以提供的利润却比较少,而且保险业本身就存在较高的系统风险。与此相反,银行业务能够提供大量的利润,但是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流作为支撑。同时,银行业务在具有一定规模后可以有效的在保险业面临系统风险是予以缓冲。投资业则是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对于上述二者是一个补充。平安集团在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前,其保险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而投资行业也有旗下众多子公司一并支持,但是原平安银行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因此平安集团急需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银行企业来完善其银行体系,保证保险、银行和投资三部分的平衡,从而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这些战略层面的决策同样可以反映在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上。具体而言的话,平安并购深发展的动因可以从每股收益的提高、每股成本的降低以及并购所带来的一些效应上加以分析。
(1)每股收益的提高。首先,任何盈利型公司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股东的收益。在此,简单的将其归纳为提高每股收益。可见,如果并购不能提高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甚至将其拉低,是不可能得到公司股东的认可的。具体而言,可以将提高每股平均收益的因素分为战略收益、市场势力以及资源互补。战略收益在本案例中表现为银行和保险业务之间相互并分享客户的收益。原中国平安银行因规模所限,只能覆盖整个中国平安客户群的15%,但是在其并购深发展后,其业务可以覆盖到80%的平安用户。这使得更多的银行用户享受到保险产品,同时也让保险在营销时加入银行渠道,销售利润率更高的产品,实现二者的共赢。这种高利润的产品,丰富的客户群以及交叉销售的模式,提高了整体盈利的稳定以及效率。银行庞大资本的加入也使得整个集团的负债久期、资产组合效率以及风险应对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发展和平安两家银行的总部都在深圳,其业务在当地有一定的竞争。并购后使得两家银行在这一区域的竞争消失,能够更好的发展业务,使得其能够快速的据此建立起银行、保险和投资业务的分销网络,弥补了营销网络上的不足,在全国范围获得并购的协同效应。资源互补是指并购集团能够更好的整合、利用自身资源或者为了获得企业更大成长机会而收购企业需要但缺乏的要素。中国平安集团在并购之前拥有中国第二的保险业务以及庞大的投资子公司,但银行业的缺乏使得其不能很好的达到“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业的平衡发展。收购了深发展后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巨额的保险“浮存金”能够通过银行以及投资渠道获得收益。 (2)每股成本的下降。中国平安在并购深发展后可以很好地控制集团业务的每股平均经营成本,主要来自于规模经济、业务整合和精简管理层。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运营成本随着其规模的增加而减少的过程。中国平安原本只是一家地方性的银行,规模较小。在并购深发展后,其规模逐步由地方转为全国范围,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机构网点等的合理布局使得其单位运营成本在更多的方便得意分摊,单位运营成本下降。业务整合是指原平安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会将现有的业务进行管理,增强业务整个业务网络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其具体操作方式例如合并相同业务,取消相邻及相近的网点以及调整经营管理人员等等。多余的功能被整合后,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下降。精简管理层是指原平安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离职的行为。在企业合并后,原先的两套领导班底的一些职位产生冲突会造成一些管理人员的离职。这种离职不仅整个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也节约了大量薪金。以原深发展CEO法兰克·纽曼的离职为例,可节省平均约1800万/年的薪酬支出。通常情况下因为企业规模的增加,每股平均成本仍然会呈上升趋势。但是,在上述几点的反作用下,每股成本的增加程度会被大大的抑制。
(3)节税效应。平安并购深发展可以带来节税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利得,二是资金再配置。税收利得是指平安集团在大规模业务的前提下通过合法的手段规避收税。首先,整体企业规模增加以后,其常规性的投资行为以及偶然性的重大经营净损失业务(增加业务投资支出、业务整合成本)都能够带来一定的节税效应。其次,中国平安原股东由于此次并购活动避开了本应缴纳的高额盈利税金。最后,在并购深发展以后,每年从深发展获取的每股收益和分红都能一定比例的免于征税,从来带来节税效应。资金再配置是指并购完成后,并购集团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创造更多的税收效应和企业价值。中国平安集团在扩大其银行业务后,能够通过银行来很好地调配其整体的负债权益比,达到最佳的资本配置。保证了更多的节税效应和企业成长。
(二)并购过程 在发展初期,深发展依靠政策环境以及股本扩张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深发展资产质量低卜、资本充足率不足、缺本资本补充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特别是由于没有良性的资本金补充机制,使得它至今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本金最小的,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2002年,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深发展引入战略投资,融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概念和技术支持,率先进行了业务管理体系的改革,并退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在业内发展迅速。2009年,其母公司新桥投资因投资失误急需流动资金,迫使其不得不出售深发展的股份。平安集团抓住了这个机会,为了填补其业务上的缺陷,对深发展进行了收购,整个收购过程共分为三步,如表(1)所示。第一步,2009年6月12日,按照中国平安与新桥投资签订的《股份购买协议》,中国平安受让新桥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占深发展目前总股本的16.76%,中国平安集团公司以增发H股作为支付对价方式。以中国平安新发行2.99亿股H 股的方式支付即换股收购。第二步,股份认购暨定向增发。深发展与平安寿险于2009年6月12日在深圳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深发展拟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少于3.70 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发行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即18.26元/股,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106.83 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第三步,再次定向增发。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完成控股和初步整合。6月30日,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同时发布公告:因与平安银行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连续停牌。9月1日,交易双方公告了本次交易的方案:深发展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中国平安定向发行16.39亿股份,中国平安的支付对价及方式为:以其所持有的平安银行全部股份即90.75%股份和26.92亿元(该相当于平安银行约9.25%股份价值的认购对价)即以平安银行的全部价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加上平安之前持有的10.42亿股,合计持股26.81亿股,对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2.4%,成为其控股股东。按照公告日前20日交易均价,本次定向增发的为每股1
7.75元,合计291亿。
(三)并购结果分析 (1)中国平安并购前后整体情况。由于2008年欧洲金融集团富通的股份出现巨额亏损,直接导致其第一大股东中国平安集团计提了攻击228亿人民币的减值准备。因此,从表中可以看到,2008年中国平安的利润大幅度缩水,各项指标均远低于一般水平。但是,在2009年开始,中国平安盈利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比起2007年的各项指标出了成本费用理论率外均由不同程度的增长。将其与同行业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太保相比,可以看到中国平安的毛利率已经超越了两家公司,而摘自:学术论文格式http://www.328tibet.cn净资产收益率也大幅度超越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基本相同。考虑到中国人寿的规模,基本可以认定中国平安自2009年后基本走出阴影,重新成为行业领头之一。进一步观察在并购前后的中国平安的盈利指数,可以看到,在2009年下半年中国平安的整体收益率都比上半年有着显著的提高,一举扭转了2008年的颓势,其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00%,而其毛利率更是提高了1200%左右。而就2009年这一个年来看,各项指标均直线上升。可见,其通过收购深发展这一举措,成功的扩大的其盈利能力,并且继续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2)每股收益与成本。通过折现图(1)的直观分析可以看到在2008年之后,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有着显著的增长。而于2010年,中国人寿集团的每股收益为1.19、中国太保的每股收益为1.00。可见,中国平安的每股盈利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每股成本计算相对复杂,通过将总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比较来反应并购活动对每股成本的作用体现。将中国平安4年年末所提供的利润表上的数据进行整合,可以直观得出总收入与总成本的之间的比较,如图(2)所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2009年的总成本较2008年有很大的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组成有许多,但不能否认在并购深发展前后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业务整合以及管理层精简等要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3)避税成果。同样,比较4年内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可以看出在并购前后的避税成果,如图(3)所示。2009年所得税费用占总利润水平的27.29%,而在2010年,这个数值降低为19.72%。可见,随着两家公司的进一步整合,其常规性投资与偶然性的重大经营净损失业务所带来的协同效应获得巨大成效。
四、平安并购案例启示
(一)目标企业价值判断 纵观平安集团收购的案例来看,企业对于目标企业当下及未来价值有一个合理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在不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企业的资产价值以及对目标企业的未来流以及并购后带来的一系列作用有一个可靠的估计。就目前的国内整体经济环境以及发展程度来说,可行的办法有如下几种。(1)提高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信息有助于收购方了解目标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会产生重大风险的或有事项从而避免企业蒙受损失。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聘请可靠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计。虽然前文提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导致国内整体机构环境相对较差,但是对目标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收购方可以通过聘请国际知名的事务所,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审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事务所与目标企业相互串通的可能性。第二,可以再收购过程中与目标企业签订法律合同,来确保并购完成后目标企业价值与预期相符。在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中签署一些保证条款能够很好的避免由于信息不堆成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其中对于重大或有事项的约束可以使企业面临的风险的进一步的降低。第三,合理利用财务报表的信息也能够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通常历年财务报表之间应当存在关联性。如果在审视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科目的重大变化如营业外收入等等,需全方位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变化的源头。对于一些目标企业不能给出准确信息的重大变化,则应予以谨慎考虑。第四,除财务报销所提供的信息外,第三方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也非常值得重视。如本案例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及不良贷款余额。这些信息或许会在企业中披露,但通过第三方的整理能够使收购方很好的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判断出其中的风险以及可接受程度。
(2)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对企业价值的整体评估通常情况下比较依赖于模型的运用。企业价值评估的三大主要方法有流贴现法、可比公司分析法和EVA估价法,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固有的使用范围及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将方法的缺陷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三种方法的应用中关键就是要确定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可以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进行确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降低缺陷,在市场中操作与理论要求一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即使选择了相对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完全依靠其计算结果进行交易。在对使用模型后的情况仍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应当邀请第三方资产评估的专业人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判断。
(二)融资支付风险的把握 防范和控制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融资风险是企业并购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并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融资方法做出一个合理选择。采用合理的搭配使得整体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最小化,保证风险处于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具体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可控融资的渠道、企业融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以及融资后支付方式的影响等。(1)可供融资的渠道。企业通常有三种渠道可以进行融资: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对于这三种渠道应当了解其各自的利弊,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如流动资金的充足程度、负债成本比例以及企业原有的平均资本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选择一个尽量合理的搭配保证融资过程的顺利实施。(2)企业融资能力与偿债能力。企业融资能力也针对三种融资方式有不同的结果,分别对应资金链的控制、债务利息的支付以及股权成本的增加。任何企业都有一个可以承受的成本或者风险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企业或因偿债压力过大而陷入无法偿债的境地直至破产,也可能使得由于风险过大使得资本市场对其失去信心而造成企业价值的全面缩水。富通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企业融资并购时应当量力而行,不应因为并购而对企业本身的经营造成巨大压力。(3)融资支付方式的相互作用。融资和支付是并购的操作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对于这相互关联的风险,应当考虑这几点:第一,企业应当考虑被并购方的实际情况。如被并购方是非上市公司,则只能通过进行交易,而如果被并购方是上市公司,则可以通过股票以及搭配的方式进行并购,相对而言更加灵活。第二,企业融资以及支付过程将导致企业自身的负债权益比发生变化,为了防止这种变化带来的损失,应当尽可能的保证在融资以及支付过后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仍能接近最优模式。一些可行的办法即在债权融资和股权支付中做出平衡,采用与股票的搭配支付,而其中比例也尽可能靠近企业自身的最优结构。第三,考虑在整个融资支付过程中市场的反应,避免因为股权稀释的关系过多的损害股东利益。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市场信心,通过放出积极信息,以及面向整个市场对并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得投资者产生积极的心里以维持股价甚至借助并购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会计毕业设计
(三)其他要素 除了在并购的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从并购整个活动来看还需注意:(1)时机的选择。案例中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时机恰好是新桥集团希望出售手中股份的时候,因此很容易的便完成的这笔交易。而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如果造到被并购方的抵制,则可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http://www.328tibet.cn
能增加并购的成本以及相应的风险。对于这种情况,并购应当选择一些急需资金以谋求进一步发展并且经营良好的公司来选择收购。并且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股东或者持有人进行一个深入的调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敌意收购的情况的发生。(2)企业并购后期的整合。企业并购结束后面临的是两个企业的整合,这其中包含了销售渠道、技术、管理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等一系列方面的因素。对于这一点,企业应该在并购之前以及谈判过程中逐渐考虑这些问题,并为此提前做好准备,如同案例中平安对深发展的不良贷款的处理一样。从最根本问题开始解决直到双方能够融洽的进行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黄大荣:《企业购并的效益研究》,《辽宁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王学信:《从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的变迁看我国银行并购的意义》,《商业研究》2009年第8期。
[3]胡挺、饶富液、郭斯:《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经济后果研究》,《财经》2011年第11期。
(编辑 虹 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