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司治理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下内部审计综述学士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0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丑闻的相继发生,引发了全球对公司治理的高度关注,作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也同样倍受重视。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总结我国现阶段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研究,寻求完善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模式
一、引言
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事件的相继发生,引发了全球对公司治理的高度关注,关注焦点由外部控制转变为内部控制,而作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也同样倍受重视。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法律规范指引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如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并对扩展内部审计的作用提出需求;英国出台史密斯报告和希格斯报告,并修订公司治理综合准则,提出一系列外部管制要求,对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需求;我国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将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披露从原来的自愿披露发展为强制披露,在公司治理层面对内部审计提出新的迫切性需求。由此可见,各国对完善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层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提出了要求。我国对公司治理层面内部审计的关注刚刚起步,多数公司制企业的公司治理还处在比较薄弱的阶段,对于实施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活动实践经验匮乏。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总结我国现阶段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研究,对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寻求研究方向。

二、相关概念

(一)内部审计

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为IIA)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修改可知,内部审计发展至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财务导向内部审计、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目前IIA在《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旨在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以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当前内部审计处在治理导向内部审计阶段。治理导向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看作是一种治理活动,把内部审计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大大提升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二)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主要指公司制企业的治理问题,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产生了委托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在所有者不干预公司日常经营的情况下,经营者能以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重点对公司治理进行定义,如:科林梅耶认为,公司治理是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董事会到执行经理人员激励计划等一切东西。科克伦和沃特克指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高级管理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Shleifer和Vishny提出:公司治理是融资供给方(投资者)保证自身投资收益的方式。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林毅夫(1997)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套制度安排。李维安、张维迎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和功能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权责的制度、机制;广义的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和外部的治理制度或机制,公司作为利益共同体,借助公司治理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从IIA提出治理程序审计的概念至今,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就是全球内部审计的焦点问题。IIA认为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的对象,内部审计是在公司治理框架下运行的一种监督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石。西方学者大多认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是通过协助董事会、管理层和外部审计来发挥作用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主体。2006年召开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对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具体关系表述为:(1)公司治理结构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2)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健全完善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内部审计。从实践上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从理论上看,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委托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张国海,2010)。专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二)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审计内容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从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基本职能是监督、分析、评价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促进企业整体效益提高。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的审核是我国内部审计职能最为首要的内容(贺颖奇和陈佳俊,2006)。目前处于治理导向的内部审计阶段,内部审计的内容也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而延伸,IIA认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工作内容是评价并改善公司的治理程序,为组织的治理作贡献。时现(2004)认为,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审计是围绕增加价值拓展的审计,除了包括在管理审计理论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审计之外,还应向风险管理审计和企业发展战略审计方向延伸,即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审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战略审计。韩晓梅(2005)提出内部审计部门要将公司治理列为优先审计的对象,审计内容包括:治理环境审计,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提供基础的文化、框架和政策;治理流程审计,支持治理环境的特定活动;治理程序审计,对治理活动的执行和操作十分关键的特定程序。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能手以及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延伸(Steven Singer,2009),要围绕公司价值观,对公司治理各方参与者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确认,协助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http://www.328tibet.cn
董事会或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对各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向题提供咨询服务(毕旭云,2010)。

(三)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用发挥

时现(2003)认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疏通信息传递渠道,缓解“问题”;(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补正公司治理结构;(3)合理定位,帮助企业增加价值;(4)预防和矫正虚假财务报表;(5)利用自身优势,弥补外部审计在实现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等。耿建新等(2006)认为,内部审计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同时又作为公司日常经营中的管理手段,对公司的绩效等进行管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上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归纳如下:监督约束作用,咨询服务作用,风险防范作用,评价、鉴证作用,促进公司增加价值,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复杂化及审计理论的发展,内部审计的领域逐渐渗透到公司治理的各个领域,如:在风险管理中发挥咨询、认证和管理职能,协助企业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张连莲,2008);积极参与企业的战略审计,在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评价和咨询服务(贾云洁,2009)。
成功的公司治理中审计功不可没,失败的公司治理必定伴随着审计的失灵,那么,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呢?内部审计进入董事会、股东、高管层的受托责任关系是内部审计充分发挥效用的前提,如果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中,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王光远、瞿曲,2006)。程新生等(2007)认为,在公司中同时设立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财务控制完善程度更好。内部审计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既能保证其独立性及权威性,又能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实现价值增值(王会金、唐厚燕,2008)。此外,管理层的态度也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用发挥。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其行为将会从利益侵占回归到利益趋同,因此管理层会更加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更容易采纳内部审计提出的建议(张宗益、宋增基,2002)。

(四)治理模式与内部审计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市场发达程度、法律制度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内部审计结构设置不同:以美英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采用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以董事会为中心;以德日为代表的网络导向型模式,采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以监事会为中心。时现、陈骏(2011)认为,公司治理模式与治理水平的差异,反映在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报告关系和职能作用之中。亚太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类:股权主导模式,债权主导模式,家族控制模式,内部人控制模式。我国目前仍是转轨经济国家,主要采用内部人控制模式,公司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不足,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缺位现象明显,因此为有效监督管理层是否履行受托责任,内部审计的目标仍集中于传统的查错防弊之上,被调查的中国企业全部都在做财务审计,且财务审计仍然是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其次是经营审计,第三是内部控制审计,战略审计比例最低。

(五)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作用缺位原因分析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构成。企业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价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并未能真正有效履行其法定职责。本文综合学者们的分析,阐述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作用缺位的主要原因:首先,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普遍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治理审计模式,董事会结构不够合理,同时国家控制公司股权,出现国家“一股独大”的特殊现象。董事会成员大多是政府派出人员和高级管理层,董事职责不清,素质参差不齐。其次,我国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股东并非最终的财产所有者,仅是国有资产的人,这种情况使公司委托关系不是一种财产所有者与法人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导致“国有产权虚置”或“内部人控制”等后果。我国国有企业实际运营中,监事会的制约和监督功能常常被弱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法律规定不到位;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监事会和董事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监事会成员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这样监事会就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监管职能。

四、现有文献的综合评述及未来研究方向

诺曼·马克斯曾说:“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给内部审计带来如此巨大的挑战,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给内部审计带来如此丰富的机会。”回顾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被忽视到现在提到公司治理层面,其内容不断丰富,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内部审计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学者对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将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归为五类,其中关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较多,原因在于:持续不断的受托责任失败,让人们意识到高质量的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治理,同时各国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摆脱财务舞弊,导致外部管制加强,这对公司治理提出了更多监管的要求,而内部审计是应对监管的一个有效方式。现有文献中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探讨集中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或报告关系,关于审计机构的人员构成的研究较少;对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问题、公司治理模式对内部审计的影响问题等研究较少。
现有的很多研究是基于西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实务开展的,对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现实状况涉及较少,这约束了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具体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学者对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的特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监事会功能有限,董事会独立性差,多数企业的监事会甚至董事会都较少利用甚至没有利用内部审计这个手段开展公司治理活动,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刘欣,2011;张艳,201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建议,但其成果对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改进的指导作用有限。今后的研究应当立足中国国情,探寻出一种更适合于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特别是信息系统下,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面临更多难点,如何适应信息化环境,确定评价标准,降低审计风险,为我国的审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X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2.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1).
3.张伟.基于治理层次的内部审计——一种价值创造活动[J].审计研究,2004,(4).

4.李维安.公司治理探讨[J].中国审计,2002,(1).

5.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6.林毅夫,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案[J].经济研究,1997,(3).
7.张艳.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
8.时现,施建军.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审计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03,(9).
9.韩晓梅,包汉良.江苏省内部审计实况调查与标杆比较[J].审计研究,2005,(3).
10.Shleifer and vishny.A Survery of Corporate Gvernance[J].Jurnal of Fnance,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