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涵义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上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之说。宏观会计政策是通过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来体现的,微观会计政策是企业层面选择制定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微观会计政策、涵义、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定。

关键词:会计政策;宏观会计政策;微观会计政策



1 概述

关于会计政策的定义,各个国家和有关组织的会计准则对其内涵都做过界定。《国际会计准则第8 号- 当期净损益、重大差错与会计政策变更》中,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做法。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2号-会计政策的披露》中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企业管理部门依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公允地反映企业的情况、财务状况的变动及经营成果,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会计原则以及为遵循这些原则所采用的策略。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政策定义为: 企业所选定并一贯所采用的、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最能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基础。而会计基础是指,在编制财务报告时,特别是为了决定确定收入和费用所归属的会计期间、确定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金额,为运用适合于有关交易和项目的重大概念而提供的策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策略。笔者认为:微观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范围内,企业根据具体情况所选择的最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策略的总和。


2 会计政策选择的涵义和种类
由于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之分,故会计政策选择也有宏观会计政策选择与微观会计政策选择之别。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是在现有的宏观会计政策法规赋予的空间中所做的选择,而宏观会计政策选择则包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策略的选择。本文所研究的是微观的会计政策选择。
结合会计政策的定义,可以将会计政策选择定义为: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根据企业目标或管理当局自己的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策略、程序进行比较浅析浅析,从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这一表述至少包括以下五层涵义:

2.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站在管理当局立场上,由企业管理当局作出的;
2.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
2.3 选择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这一范围是由准则、法规所限定;
2.4 选择应当符合目标要求,没有目标的选择将毫无意义;
2.5 选择是一个整体优化的动态过程,不是一个原则、策略的简单汇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的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益各相关者利益重新分配和投资者决策变更,从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


3 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定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受托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当局必定要拥有企业的剩余制约权,而会计政策选择正是管理当局拥有剩余制约权的一种体现。由于会计的契约特性和会计准则规范本身的局限性,客观存在着可选择空间,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会计政策选择现象,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企业契约、社会契约的规范和完善,以及通过加强监管,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制约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内。

3.1 会计本身的缺陷

3.1.1 会计领域的不确定性。什么是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具体的分类。他把不确定性分为初级不确定性或外在不建全定性,指由于自然的随机变化和消费者偏好的不可预测性的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另一种为次级或内生的不确定性,是由于缺乏沟通,即一个决策者没有办法知道其他决策者同时做出的决策和计划,并且次级不确定系至少在数量上和有随机自然状态及消费者偏好不可预测的变化引起的初级不确定性同等重要,世界经济面临两类不确定性。一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不确定系,也就是一种无法避开的不确定性,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的波动、消费者偏好的转变等等。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的,当事人无法制约。另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性,相当于上面所说的次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人的机会主义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如果交易双方是诚实的、坦率的,或者交易双方具有完全理性,这样彼此之间就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因此这类不确定性就会避开。由于客观世界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客观上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是“自然”本身的不确定性。由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任何人不能准确地预测和避开客观世界的变化,从人的角度看,又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不确定性。在人与人之间,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委托、契约等等约束环境,机会主义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性。由于“自然”的不确定性,或者“人与自然”之间的不确定性,使得未来出现各种可能的状态和结果;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性,出现了信息的不对称。正是由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性,使得会计多样性选择成为必定。如固定资产的未来价值存在不确定性,使得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存在选择。
3.1.2 会计理论和会计策略固有的缺陷。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3.2 在明确理论之后,再来探讨什么是”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工作系统、综合和全面的理性认识。亨得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会计理论是“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

3.3贝克奥伊在《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 会计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实践和反复检验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

3.4 综合以上认识,会计理论是指采用一定逻辑形式对会计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而全面的并具有条理性和综合性的理性认识。会计理论是在一定的主客观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其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3.4.1 现行会计确认基础所固有的缺陷。权责发生制是国际上通用的会计确认原则,这一基础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不足,但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性。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取得的次月起,就要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摊销其价值,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就存在主观估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不仅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而且关于确认的时间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4.2 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固有的缺陷。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的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那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无论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现行会计处理都未能做出具体规定。这样就给企业把重要项目按非重要项目处理提供了机会,从而有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超过的公允表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创门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很明显增加了管理当局判断的机会,使会计选择成为必定。
3.4.3 现行会计策略固有的缺陷。由于会计理论研究者自身认识不足的出发点和角度等不同,对许多会计不足都能提出自圆其说的不同观点,很难加以取舍,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在现实中的会计准则难以建立在一直的理论基础上,出现了同样的一个会计不足可以做出许多理论上正确的回答,就导致了不同会计策略的产生。如对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策略,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收入的确认,有“完工合同法”和“完工百分比法”。因此,实务中对同一经济现象可以有许多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策略,也就使得企业拥有了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中国会计论文网提供会计毕业论文,如有业务需要请咨询本站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