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博弈路径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提高路径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独立审计质量评价是一个众说纷纭但并未真正得到有效解决的论述不足。究其根源,因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众多,定量探讨很难行之有效。审计质量的不足广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外学者对独立审计质量展开了论述价值颇高的探讨。但是,西方国家资本市场进展历程较长且相对较为成熟,我国独立审计的进展历程较短,坎坷的进展轨迹毁誉参半,将西方的探讨成果简单套用、效仿在我国资本市场进行浅析,其价值到底有多大,人们深表质疑。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探讨主要以经济学为基础,运用会计与审计论述,采取规范浅析法探讨独立审计质量,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尝试着采取实证策略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独立审计质量相关不足进行探讨性探讨,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探讨系统。本论文综合运用多种经济学论述的探讨成果,试图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审计质量评价标准,浅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期望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做出公允的解释,并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的策略对提升独立审计质量的路径展开探讨。通过以上探讨,本论文旨在形成系统的论述探讨系统,寻找提升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新思路。论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探讨目的、论文浅析框架、探讨内容、探讨策略和论文的革新与不足等,是对全文的总体概括。第二章,文献综述及论述基础。首先,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审计质量、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等相关文献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综述。其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讨了独立审计质量的论述基础,主要包括:交易成本论述、契约论述、委托论述、公司治理论述、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有效市场假说以及经济后果学说等,为以后各章的实证探讨奠定了论述基础。第三章,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本章以对独立审计质量的内涵和审计质量特点的剖析出发,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近况,以崭新的二维视角重新审视了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即: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意见的类型两个维度来联合评价审计质量,运用我国资本市场的公开数据,对不同行业、不同时期及不同财务情况条件下的独立审计质量特点进行了实证探讨。第四章,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博弈浅析。首先,采取规范探讨的策略讨论了审计质量的制约因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与审计环境。其次,在对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与审计环境之间的博弈联系进行深入浅析之后,构建了独立审计质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后文探讨独立审计质量的提升路径提供论述支持。第五章,审计质量提升路径:审计主体视角、第六章,审计质量提升路径:审计客体视角、第七章,审计质量提升路径:审计环境视角。本部分内容立足于我国审计市场近况,通过验证各影响因素与独立审计质量的相关程度,剖析独立审计质量提升瓶颈,提出改善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的论述对策和操作性倡议。论文的主要革新之处在于第一,以二维视角重新审视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审计质量具有社会性、隐蔽性与主观性等特点,是内涵明确而外延不清晰的模糊概念,衡量难度大。论文以解开审计质量特点与量化审计质量的困惑入手,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结合起来以二维视角重新审视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第二,以博弈浅析的策略探讨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及审计环境三个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明确影响独立审计质量的因素是后续探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的前提,论文构建了审计质量各关联主体——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之间在审计环境的背景下所构建的博弈模型,并通过多阶段动态博弈浅析,探讨审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为探讨提升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提供了论述上的支持。第三,以实证探讨的策略浅析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及审计环境三个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论文分别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衡量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替代变量,探讨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如何影响审计质量。其次,鉴于制度环境通过影响审计行为主体而最终影响审计质量,论文也尝试性地探讨了审计制度环境与审计质量的联系。当然,论文还有着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善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运用横截面Jones模型对应计项目进行计算不一定准确,使盈余管理的大小衡量比较粗糙。尽管现在还无法提出一个更加完美的模型来替代截面Jones模型,但如果能够利用其它模型分解应计项目,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论文结论的说服力。第二,对审计质量衡量的切入点不尽如人意。衡量独立审计质量的最佳角度应当是审计服务满足决策所需要的程度。论文以盈余管理水平和审计意见类型的匹配联系来测度审计质量,还是没有能够完全以“审计服务满足决策所需要的程度”的角度切入,其理由是构建完整的投资者需求指标、指标计量和数据收集极其困难,由此,如何更多的关注投资决策需求是以后探讨的重点。第三,对审计质量的评判只能利用审计结果倒推。论述上,对审计质量的衡量应该以审计历程中寻找更直接的证据。但是,审计历程数据的获得非常困难,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依据审计的结果(审计意见、盈余管理)来倒推审计的历程,以实现对审计质量的衡量。关键词:审计质量论文衡量论文影响因素论文博弈浅析论文提升路径论文政策倡议论文
本论文由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7
Abstract7-15

1. 绪论15-22

1.1 探讨背景与探讨目的15-17

1.1 探讨背景15-16

1.2 探讨目的16-17

1.2 探讨框架、探讨内容与探讨策略17-20

1.2.1 探讨框架17

1.2.2 探讨内容17-19

1.2.3 探讨策略19-20

1.3 论文的主要革新点20-21

1.4 论文的不足与后续设想21-22

2. 文献综述与论述基础22-36

2.1 文献综述22-29

2.

1.1 审计质量文献综述22-25

2.

1.2 审计质量衡量标准文献综述25-29

2.2 论基础29-36

2.1 交易成本论述与契约论述29-31

2.2 委托论述与公司论述31-32

2.3 博弈论与信息不对称论述32-34

2.4 有效市场假说与经济后果学说34-36

3. 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36-60

3.1 衡量审计质量的困惑36-40

3.

1.1 审计质量特点与衡量审计质量的困惑36-39

3.

1.2 直接影响审计质量量化的两个因素39-40

3.2 审计质量衡量的二维视角40-48
3.

2.1 现有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反思40-44

3.

2.2 衡量审计质量标准的新视角44-48

3.3 审计质量特点的实证探讨48-60

3.1 探讨假设48-49

3.2 探讨设计49-51

3.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51-52

3.4 统计数据浅析52-58

3.5 结论58-60

4. 影响审计质量因素的博弈浅析60-79

4.1 探讨思路60

4.2 审计质量博弈模型的参与者及其联系60-64

4.

2.1 审计质量博弈的参与者60-63

4.

2.2 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与审计环境的博弈联系63-64

4.3 审计质量博弈模型的构建64-69
4.

3.1 博弈模型假设64-66

4.

3.2 博弈模型的局中人及其对策66-67

4.

3.3 博弈模型局中人的支付函数67-69

4.4 审计质量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解69-74

4.1 监管部门使会计师事务所主动采取高质量审计对策的条件69-71

4.2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的条件71-72

4.3 上市公司管理层委托甲会计师事务所的条件72-73

4.4 上市公司管理层愿意真实披露财务报告的条件73-74

4.5 审计质量博弈浅析及其启迪74-78

4.6 结论78-79

5. 审计质量提升路径:审计主体视角79-112

5.1 探讨思路79-80

5.2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联系80-83

5.

2.1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事务所声誉的建立80-81

5.

2.2 由“声誉”到“深口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律责任与审计质量81-83

5.3 实证探讨83-109
5.

3.1 探讨假设83-84

5.

3.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84-89

5.

3.3 样本与数据89

5.

3.4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衡量:二分法与聚类浅析89-103

5.

3.5 样本描述性统计103-106

5.

3.6 单变量浅析106

5.

3.7 多变量浅析106-109

5.4 探讨结论109-112
5.

4.1 结论109-110

5.

4.2 政策倡议110-112

6. 审计质量提升路径:审计客体视角112-137

6.1 探讨思路112-113

6.2 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的联系113-119

6.

2.1 我国公司治理的现实113-116

6.

2.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联系116-117

6.

2.3 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的联系117-119

6.3 实证探讨119-134
6.

3.1 探讨假设119-126

6.

3.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126-130

6.

3.3 样本与数据130

6.

3.4 单变量浅析130-134

6.4 探讨结论134-137
6.

4.1 结论134-135

6.

4.2 政策倡议135-137

7. 审计质量提升路径:审计环境视角137-160

7.1 探讨思路137-138

7.2 审计环境与审计质量的联系138-145

7.

2.1 审计制度环境的内涵138-139

7.

2.2 制度的属性与实施机制139-140

7.

2.3 审计质量与制度环境的联系140-141

7.

2.4 审计制度环境的构成141-145

7.3 实证探讨145-157
7.

3.1 探讨假设145-151

7.

3.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151-153

7.

3.3 样本与数据153-155

7.

3.4 成对样本T检验155-157

7.4 探讨结论157-160
7.

4.1 结论157-158

7.

4.2 政策倡议158-160

参考文献160-174
后记174-175
致谢175-177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