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键点浅析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内部审计是指利用独立监督以及评价本单位或所属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情况、经济活动真实性的行为,来加强本单位的内部管理。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随着高校革新和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深入,学校内审工作不断进行拓展,使得内审的责任以及风险都日益突出。所以在高校内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其必要性。本文针对内部审计的关键点进行了详细的浅析浅析,并针对量化审计提出了相关措施。【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风险

一、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要点

拓展其成长空间的必定要求。《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细则已将风险制约纳入其中,在评价企业单位综合绩效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学校的管理模式在变革的同时吸纳了新制约理念,而新制约理念又提升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所以满足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当前学校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处在起步的阶段,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内部审计保持着高度关注以及积极的探索。本文所提到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指的是高校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以高校的风险浅析浅析评估作为导向,按照量化的审计浅析浅析水平来对审计项目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定,并按照风险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对高校风险管理、内部的制约以及治理的程序进行评估,最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倡议,有助于高校管理其风险,实现高校财务增值的客观、独立的鉴证以及咨询的活动。这里的风险是指影响单位团体目标达成的各类不确定的事件,也就是高校的经营风险。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以高校的经营风险做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一种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和理念。

二、目前我国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不足

1、高校内部审计的机构职能划分不明晰

高校内部审计长期以来都是以监督职能做为其核心,对监督以及事后审计比较重视,却忽略了经济活动事前的审计和把关以及事中的审计制约。在实际操作时对财务的收支和预算执行审计比较看重,对管理和经济活动效益的审计却不太关心。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革新和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的审计职能同时也得到发展,服务职能被提上日程。但审计在参与制约和监督的一系列过程中,常常什么事有参与,但都没有彻底性,这样的做法虽然对提出的“服务职能”有所强化,但并不符合高校的审计程序,也有损高校审计的公平性以及权威性,不仅浪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还影响高校内审工作活动的效率。这也成为形成审计风险的重要理由。

2、高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以及权威性

审计的灵魂是它的独立性。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主要从其内部审计的机构组织设置得以表现。从我国目前的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来看,通常采取的做法是:一,单独的设立审计部,内部审计的部门设置和其他的部门平行设置,这种平行的设置模式,会削弱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二,将审计机构以及监察或者纪检部门和财务部门设置在一起。合署办公的形式使得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不具独立性,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审计工作的公正性以及权威性,审计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因为内部审计是高校在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的工作,所以高校的审计工作往往不能脱离所依靠的部门行政权力,受制在高校的相关经济利益下,特别是如果审计的意见和高校或被审计单位组织的相关经济利益相悖,审计的意见常常是得不到高校的领导和被审计单位支持和认可的,审计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薄弱,对被审单位的审计事项进行的审计广度以及深度都存在不足,从而也将形成高校的审计风险。

3、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高校进行内部审计时,涉及的对象范围很大,而且内容较为复杂,很多的事项都涉及到高校内外的各方面。特别是较为敏感的一些审计事项,舞弊的手段很隐蔽,涉及的人际关系也很复杂,导致审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针对纷繁复杂的高校审计项目,高校的内部审计应利用审计活动,在校内形成较为客观以及公正的审计倡议,但是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要得到正确的审计结论将遇到各方面的阻力,所以审计的风险也就在所难免。

4、内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且风险意识薄弱

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繁杂,要求高校的内部审计要将审计的监督范围拓展到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就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少,而且大多数的内审人员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不高,比如内审人员的理论知识比较单一,只了解财务或者是审计的相关知识,对工程技术、物资管理、经济、法律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一概不懂;部分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少,判断能力不强;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少数的内审人员甚至不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缺乏职业道德。高校内部审计的力量薄弱,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低,审计的工作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这些情况都将影响审计评价最终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5、内部审计经费不足,技术策略落后

高校内部审计和国家的审计以及社会审计是不同的,高校常常面临审计手段以及办公经费的制约,在开展学校审计业务的时候,审计方式受到主客观理由的限制,在审计事项进行对外函证或者取证的时候,调查取证工作往往没办法得到确保;而且内审的人员无法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所有经济事项都进行全面的审查,所以很难避开审计出现疏忽以及遗漏的地方,最终的审计结论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高校内部审计核心是能够对“风险的识别”,在这个基础上,能够进行合理预警以及评价最终加以制约。这就要依靠一些审计策略以及手段。但是大部分高校都还没有普及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审计软件的策略来进行高校内部审计。这就导致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审计内容较单

一、范围很狭窄,严重制约了高校审计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给审计工作潜伏了较大的风险。

三、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键以及措施

1、将重要性的水平确定以及内制约度初评加以量化

(1)应用德菲尔法来量化高校审计的经验,以判定重要性的水平
在判断重要性水平时,特别是把报表层次中的重要性水平分发到账户层次中的二次修正的过程中,需根据高校审计工作人员的经验来进行,对同一个账户,不同审计人员难免作出不一样的结论。为克服主观的随意性加强科学性和合理性,倡议高校利用德菲尔法对审计人员经验进行量化,从而避开在重要性的分配中产生重大的偏误可能性。
下面将对重要性水平二次修正作为范例,操作德菲尔法的步骤如下:首先,选择德菲尔小组。小组通常是由 3 一 7个人组成的.包括了项目的负责人、审计组长和审计组的成员。每个小组的成员拥有相同分值的一票.也可对不同的成员分配不同权重。再次,制作报表账户的评分表。每小组的成员按照各种的风险因素、获取相关证据难易的程度来对评分表里的账户打分。在打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独立依照自己的工作经验来打分,禁止互相的讨论。最后,对评分表的分数进行综合的处理。按照评分的结果和不同的小组成员权重综合求出账户平均的重要性水平。
(2)利用内制约度的测试表把内制约度的执行情况加以量化评价
首先要获得内制约度的测试表,或者以这个表作为基础来进行适当调整,再按照测试逐项的量化打分,接着加总求和,最后按照评分的等级来作出初步的评价。
评价分为四个等级(总分是100 分) , 具体的标准是:评价的结果是 90 分以上(包含 90 分)的话为“优秀”,说明被评价的部门内制约度的健全以及内部管理的水平较高,操作的行为规范而且隐患得到了有效的制约。第二,评价的结果在80分以上(包含 80 分)是“良好”,表示被评价部门的内制约度是健全的,执行的制度较好,基本达到防范风险相关要求,但个别的方面还存在者不足,需要加强管理。第三,评价的结果在70 分以上(包含 70 分)是“一般”,这表示被评价的部门虽设置了一些相关内制约度,但是不够的完善。内部的管理意识很欠缺。有时还存在着有章不循的现象,有可能会出现案件的事故。第四,评价的结果在 70 分以下则为“差”。这表示被评价的部门的内制约度很不健全,内部的管理混乱,风险的意识淡薄,有章不循的现象普遍,经常的出现差错和责任事故。
对高校的内制约度初步评价要建立在数据量化的基础上,这样能增加科学合理的因素,因为这个策略直观而且易于操作,从定量到定性对主观印象的评价随意性进行了弱化。内部制约准确的评价,有利于确定重要性水平。假如内部制约很健全.可信赖的程度高,可将重要性水平的数值定高一些,这样可以节省审计的成本。
2﹑要准确定位风险的性质
高校审计工作人员在编写财务风险评估制约的文件时,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定位风险性质:是关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风险,还是属于认定层次的相关风险?是不是凭实质性的程序不能应对的特殊风险?由于在忽略内部制约与风险进行抵销作用时,风险定位的不同将决定审计人员的实施程序和程序的时间以及范围。
审计准则中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定义是:该风险和财务报表的整体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将影响财务的多项认定;而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定义是:对各交易或者事项、期末的余额、列报事项的具体认定进行影响的相关风险。而现实中大部分的风险都将影响多项的认定,影响的项目就很难进行确切的定量。笔者认为,在没办法判断将影响多少项的认定情况下,只要可以得出风险“可能将影响”的相关认定,那么这个风险就可以归为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假如计算的风险涵盖了报表,那么这个风险就可以认定是财务报表层次的相关风险。这个策略有一定的实用范围,最终“评估风险的阶段”判断应该要考虑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内部制约的抵销作用这两个因素。
3﹑识别对初步评估风险有抵销作用的内部制约
在实际操作中,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自身的内部信息和整体经济环境编写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时,审计工作人员此时评估出的也还只是初步风险。这些初步风险并不是肯定会发生。因为学校自身有免疫系统也就是内部制约。这个时候常常遇到的不足是如何判断以及识别学校内部制约设计是否合理并且得到有效的执行。因为审计人员在进行最终风险的评估时,需要判断和考虑学校自己设计的这套免疫系统能否抵抗住初步评估的相关风险。怎样才能识别出对初步评估的风险有着抵销功能的内部制约?笔者认为:首先要逆向深思。先假设风险发生了,那么哪个部门环节、哪项制约和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发现错报人的相关制约就是能够识别的制约,他所相关的工作事项就是认为能够抵销风险产生的工作,这种制约称为检查制约。再次要从源头来考虑,要发散性的进行深思。这就要求相关审计人员进行判断时要在学校的角度上考虑单位该如何的设计和制约预防此类的风险,最后再从高校实际拥有的内部制约里查找到相对应的预防制约。
4﹑将风险评估过程的原始记录完整保留
风险评估的程序是属于计划中的相关审计工作,好的计划审计应该有较为清晰明了的脉络。而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大部分的风险评估的文件都仅仅保留了最终审定版,导致了的复核人员没办法综合地评估前期的数据合理性,因此风险评估的文件需要保留原始的数据版本。这是因为风险评估和个人的知识面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的,不是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够准确地判断。因此笔者倡议将所有版本都收集起来,这样的复核就能够参考之前的基础数据以及复核的判定。

5、实施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以及展开后续的审计

对高校的审计结果进行公告指的是对涉及高校的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公告,除了涉及保密内容外,一般不应对外有任何保留以及隐藏,应在保证准确、公正和客观的前提对高校审计的结果公告。审计结果的公告不仅仅可以让社会的舆论来督促被审计的单位进行纠正不足,还对内审的人员起到监督的作用,能提高高校审计机关权威性。经过公开的审计结果达到营造良好审计环境的作用。后续的跟踪审计,是看审计的报告或者审计的决定中被审的单位要求进行纠正和整改的相关不足能否得到执行落实,督查审计的报告提出的倡议能否被及时的采纳。通过后续的跟踪审计,可监督审计的处理最后执行落实的情况,维护了审计工作权威和严肃性,利于进一步的提高高校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的风险。

结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内部审计策略,将成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高校内部审计要充分的借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先进策略和理念,从而推进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一些关键环节更需要发挥财务人员的能动性,努力完善校内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