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导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传统的内部审计目标是防弊、兴利,与企业总目标的关联性正在弱化,开展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我国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方法也比较落后,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扩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等建议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实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评估
传统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测试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遵循性,从而内部控制得到了不断地加强、补充和完善,虽然有着防弊与兴利的审计目标,但是与企业总目标的关联性在弱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下降,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我国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非常重要。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概述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审计时以企业风险为导向,识别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容易发生的领域或环节,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并对风险进行动态有效的识别、量化、分析、评估和控制,从而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中注重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及其相应的治理程序,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从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进行决策服务。而传统内部审计的审计流程是从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开始,通过评估找出控制薄弱点来确定审计领域和审计重点,这种审计方法容易遗漏那些虽然内部控制健全且有效,但实际存在重大错报的领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种将风险与企业目标直接联系起来的审计模式,对降低企业总体风险和管理层的管理决策风险是非常有价值的。会计学毕业论文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能动的管理控制机制。目前,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的多样性和企业经营的艰难困境,内部审计必须以增值目标为指导方针,全面地系统地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作为确定重点受托责任内容的依据。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监督控制职能,审计目标与企业战略相关联,以风险为导向,根据行业及企业环境的变化,调整审计项目的内容和重点,不仅要关注事后反馈,事前、事中反馈也不容忽视。审计中,既立足于企业现状,又面向企业未来,动态地时时地监控各部门偏离企业战略目标的可能性,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性。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主体希望通过内部审计活动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审计人员审计的指路灯,它因审计环境、审计职能和审计师主观认识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它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目标不同。控制的充分性和遵循性是传统内部审计目标关注的重点,它通常只局限于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虽然传统内部审计也注重防弊、兴利的审计目标,但却并没有将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要防弊兴利,更要注重企业的价值增值,要把企业增值和风险管理联系起来。通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为企业长远发展提出规章制度、业务环节、方式方法等改进的建设性意见,实践中,首先确定企业目标,其次分析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可能风险领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后根据风险测试的结果确定企业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对风险的管理控制切实有效,企业各部门、各环节是否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去执行业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种将风险与企业目标直接联系起来的审计模式,对降低企业总体风险和管理层的管理决策风险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我国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和经济责任内部审计为主,有的企业虽然表面上说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但实际执行的审计程序仍和以前一样,甚至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本不知道风险导向是一种什么方法。我国风险导向审计本身起步就较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更属于起步阶段了。

2.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并没有深入到公司的经济管理活动审计目标中,仍然以传统的经济审计为主。很多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流于形式,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更有甚者,内部审计机构都不是独立部门,而是直接服从于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不允许内部审计涉公司的财务,只能对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财经法纪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就这样被局限起来。

3.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对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流程、方式方法等的认识尚浅,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从企业来说,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虽然有的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但基本都是走过场,更不会去考虑防范风险的措施,以至于企业根本不具备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氛围。

4.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内部审计方法、技术比较简单、落后是内部审计效率不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大多数内部审计基本上都是一个审阅法一查到底,更别说风险管理方法了。内部审计机构每年所执行的项目,并不是内审人员根据企业状况和风险分析决定的,而是受命于管理层的要求,大多数属于完全被动的接受管理层的指示和安排,有的企业审计人员根本没有业务,这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探求、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积极性。

三、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1.转变观念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转变审计观念,以企业增值和提高经营效率为目标,立足于企业的各类风险,按照“目标—风险—控制”的逻辑顺序实施审计,注重风险的规避、控制和转移,加强风险的有效性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尤其要关注高风险领域的审计工作。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网

2.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理念,与此相适应,企业应该培育一种风险管理的氛围,增强全体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从管理者到员工提高其加强风险管理的技能,让人人都有识别风险的能力及风险管理的意识。企业要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多进行员工培训,让员工意识到风险的普遍性、多样性、突发性、可变性、隐蔽性、可控性和复杂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审计中以企业目标以及相应风险为判断标准,既做到防弊兴利,也要做到企业增值,不偏重于哪个目标,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扩展内部审计的范围

为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内审机构在具体执行审计业务时,要求扩展审计范围,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所涉及全部信息、程序都要进行审计,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主要经营环节,审查范围包括:管理规章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具体业务活动、业务活动与预定目标的吻合度。在时间上,要求审计范围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并存转变。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的基础上,更好的为管理者提供服务。

4.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有法可依”,才能做到“有法必依”,我国内部审计方面的立法程度明显不如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不利于正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为内部审计人员指明工作的目标、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因此,在我国建立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极其必要。建立过程中,我们要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先进经验,并保持和国际准则的一致性。还要吸取国内成功企业有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经验和教训,汇总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规范性经验,定期修订内部审计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强审计法规指导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段宏.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概念的界定.财会月刊.2011.10
蔡春,赵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3]陈毓圭.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由来与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所.2010.2
[4]刘世谨,张继勋.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 11
[5]陈林.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厦门大学学报.2009
作者简介:李群(1965- ),辽宁沈阳人,沈阳理工大学工程实践中心,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