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稳健稳健性会计公司治理效应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非效率投资水平与会计稳健性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以验证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是否具有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盈余管理因素之后,会计稳健性程度与投资过度(不足)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促使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资本市场监管和准则制定部门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稳健性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率;投资过度;投资不足;公司治理
一、引言
会计稳健性是一项颇有争议的会计惯例。2010年IASB与FASB发布的《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取消了稳健性质量要求。理由是会计稳健性可能导致偏误,低估资产高估负债会导致以后年度财务业绩的高估,这一结果是不谨慎、不中立的,与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不符。由于会计稳健性缺乏量化标准,实务操作上具有任意性,常被公司管理层用于操纵利润和盈余管理。因此,放弃稳健性的呼声日渐高涨。
但是,纵观会计发展史,稳健性一直被列为会计学最重要的原则。究其原因就是稳健性不只是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还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它能缓解外部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问题,保护投资者利益。
近期,学者们通过研究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之间关系来考察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但至今缺乏一致结论。并且,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因此,本文在以前文献的基础上,试图控制盈余管理因素,研究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验证会计稳健性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能否发挥公司治理效应。

二、文献分析和研究假设

在完美市场条件下,公司投资于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实现价值最大化。但现实中,由于存在市场摩擦和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投资并不总是有效率的,由于问题的存在,管理层常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出现投资过度;或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会记毕业论文
以前文献围绕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展开研究,一方面,会计稳健性通过缓解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投资效率(如Ball&Shivakumar,2005;Zhang,2008;Guay和Verrecchia,2007等);另一方面,会计稳健性可能会使投资者低估投资项目,加剧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不足(如Devine,1963;Sloan,1996;姜国华、张然,2007等)。
评判一项会计制度或会计政策的好坏离不开对制度环境的分析。当前,我国依然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不完善,公司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会计利润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主要标准,上市公司有强烈的动机操纵利润,以达到上市、配股等目的,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问题,降低公司投资效率。在这种背景下,会计稳健性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治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它及时确认损失,发挥债务契约对管理层的限制作用,使股东更好监督管理层,使其尽早放弃业绩差的投资项目,抑制投资过度;另一方面,由于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面临的投资约束比较严重,会计稳健性能够缓解管理层与债权人、股东等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缓解投资不足。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考察投资过度(不足)水平与会计稳健性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验证会计稳健性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盈余管理因素之后,会计稳健性仍能有效抑制投资过度和缓解投资不足。因此,在我国当前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具有公司治理效应,能够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现代会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会计稳健性恰好是缓解管理层与股东、债权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政策手段,这是会计稳健性原则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对于我国这个新兴资本市场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普遍存在,充分发挥会计稳健性缓解信息不对称促使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公司治理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考虑我国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稳健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