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疏浚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文摘要】:近年来,国际国内水工市场和疏浚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疏浚企业迅速成长,疏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疏浚设备也不断发展和创新,从事疏浚行业的人才队伍在迅速壮大,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其中,人力资源在疏浚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疏浚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复杂,要对其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必须要解决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不足。本文围绕疏浚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展开研究和探讨。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基本理论,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理论。其次,对疏浚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和分类进行浅析浅析,通过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策略得出影响疏浚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第三,根据疏浚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以及其人力资源分为船员、项目经理部人员、机关管理人员,并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选择相对完善的模型——“未来净资产折现法”进行修正,引入反映疏浚企业三类人群价值贡献的岗位相对权重P,和针对三类人群建立的人力资源价值非货币性因素调整系数k,建立适用于疏浚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文章中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计量策略确定调整系数k,使计量结果更接近疏浚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最后,采用案例浅析浅析法,选取TH疏浚企业为研究对象,评估了三类人群的人力资源价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疏浚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货币性因素非货币性因素模糊计量
本文由会计论文网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6ABSTRACT6-10第一章 绪论10-20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1.1.1 研究背景10-111.1.2 研究意义111.2 国内外研究近况及评述11-171.2.1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近况11-151.2.2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近况15-161.2.3 研究评述16-171.3 研究内容及框架17-181.4 研究策略18-191.5 本文的创新点19-20第二章 理论基础20-302.1 相关概念20-212.1.1 人力资源202.1.2 人力资源价值20-212.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212.3 人力资本理论21-222.4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理论22-302.4.1 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策略23-272.4.2 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策略27-292.4.3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策略的评述29-30第三章 疏浚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介绍30-343.1 疏浚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及其分类30-313.1.1 疏浚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303.1.2 疏浚企业人力资源的分类30-313.2 影响疏浚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因素31-343.2.1 从货币性评估策略中归集的影响因素313.2.2 从非货币性评估策略中归集的影响因素31-34第四章 疏浚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34-414.1 对未来净产值折现法的修正思路34-354.2 各参数的确定35-404.2.1 岗位相对权重P_i35-364.2.2 非货币性调整系数k_i36-374.2.3 计算年限T37-384.2.4 预测未来t 期的人力资源补偿价值Vt 和剩余价值Q_t38-394.2.5 折现率r39-404.3 对修正后模型的评价40-41第五章 疏浚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案例浅析浅析41-475.1 TH 疏浚企业情况简介415.2 TH 疏浚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41-47结论47-49参考文献49-52致谢52-53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附录 B 问卷调查54-56详细摘要56-59ABSTRACT59-61附:参考文献:www.328tibet.cn1刘华;;浅述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J];消费导刊;2006年12期2郭文刚;;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及其计量模式的改善[J];商业会计;2007年06期3何海英;;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系统构建的设想[J];科技资讯;2007年01期4韩秋月;;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量化[J];会计之友(中);2007年04期5王德钧;;人力资资源会计处理应当注意的几个不足[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12期6李穗豫;;人力资源价值浅析浅析与计量[J];商业时代;2007年31期7叶舜雅;;浅谈以工资酬劳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策略[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8赵金付;李守铎;;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和计量[J];中国工会财会;2006年07期9蒋龙成;翟娟娟;;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策略的比较与浅析浅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11期10李世聪;人力资源价值论[J];洛阳大学学报;200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