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与深思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1009-4202(2012)08-000-02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十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推进、不断深入,有针对性的审计结果报告、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为党委和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进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实行历程中,仍有着一些不足有待解决。本论文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对经济责任审计中有着的一些不足、困难和不足进行浅析,提出一些肤浅的审计倡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不足倡议
所谓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审计机关受党委、政府和组织管理部门的委托,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审计有别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后者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在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而前者主要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重点在于经济责任的界定。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与其他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审计主体的受托性

经济责任审计主体是受托审计主体,即审计主体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必须经过授权委托。审计部门非经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委托,不得私自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业务。。

(二)审计客体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主要是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但又不限于此,重点是对被审计领导在经济决策历程中决策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并明确界定其任职期间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三)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较其他审计要广,涉及全部经济管理及资金活动。除了检查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外,还要对内部制约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政情况等都要纳入审计范围。

(四)审计手法的多样性

以审计策略的利用上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把传统的所有基本审计策略都用上,还把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数据库浅析等新策略融入其中,大大提升了审计的工作效率。

(五)审计信息的时效性

审计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具备较强的时效性,能在第一时间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客观、公证的评价信息和真实、准确的结果数据与及恰如其分的责任界定。
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深入了解其内涵与实质,是正确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二、经济责任审计有着的不足

(一)经济责任难于准确界定

受托经济事项责任的划分既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由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责任划分的界定标准尚不够细化,实际源于:毕业论文会计范文http://www.328tiBEt.cn
操作性不强,加上经济业务事项的复杂性和领导者的管理艺术等,经济责任有着着模糊性和转嫁性,审计人员很难根据划分标准准确界定。

(二)缺乏改善的评价系统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现行的评价办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原则、评价策略和评价内容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但在实际操作历程中,由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管理考核目标等量化指标不够具体,因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理解能力等不足易造成同一审计事项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评价的内容和结果也会因人而异,使评价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评价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进展和改善,以增强评价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三)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作用,在于审计结果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但是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近况来看,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还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还有很多经济责任审计都是离任审计,事后审计,缺乏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时效性,评价和责任的界定对干部管理部门来说多数成了“马后炮”。此外,相关部门在处理审计中发现的不足时也经常有着“踢皮球”现象。

三、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倡议

(一)细化《规定》,利用“动态因素法”区分责任

正确分清不同责任的界限,有助于正确评价被审者的业绩和判断不足的性质。而对领导者经济责任的界定有着许多较难把握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对责任的界定有不同的影响。要提升《规定》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做到有的放矢,言中要害,细化《规定》显得及其必要。审计时,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客观、全面、历史、谨慎的原则,做到审计结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对被审者的功过要全面看待,不能用静态的、孤立的观点来揭示审计不足,而要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对相关因素进行剖析,透过表象,深挖实质,还原审计事项的本来面目,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政策背景、客观工作环境,对责任加以区分和界定,防止审计结论与实际的背离。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系统

与一般性的审计评价相比较,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为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评价内容为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具有一定特殊性,而评价结果又是任用、考核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提升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需健全和改善评价系统,包括评价指标与考核指标两部分,明确规定指标的内涵与外延,细化评价项目,量化评分标准,统一评价尺度,提升审计评价指标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做到同一审计事项得出相同的审计结论和评价结果,提升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证性,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信息。

(三)强化审计结果公开力度

只有提升审计结果的公开性、透明性,才能真正确保社会监督手段的落实,以此改善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如果将审计结果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将增大“黑箱效应”可能性。例如,如果仅向社会公布一部分审计结果,或者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不强,就会对公众造成误导,不仅不利于媒体和公众的监督,还起不到审计的警示作用。强化审计结果的公开度,可以塑造典型,推广先进,也可惩治腐败,警示后人,发挥审计的抑恶扬善作用;强化审计结果的公开度,也是改善审计体制,提升审计质量的有力保障;强化审计结果的公开度,提升干部管理事务的公开性、透明性,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四)合理利用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审计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表彰奖惩干部的参考依据,会对干部的升降、去留产生极大的影响,许多领导干部不得不转变一些传统的不良工作作风,自觉增强学法守法意识,增强勤政廉政职业操守,自觉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审计结果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推动审计事业的进展。审计结果的利用,是对审计成果的认可,是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业绩的肯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只有不断的努力,推陈出新,拓展审计思路,才能提供更多的审计精品。
总之,合理的责任划分,客观公证的评价,及时准确的结果信息,能为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会计工作毕业论文。强有力的媒体和公众监督机制,有利于干部管理制度的审计监督制度的健全和改善。
参考文献:
苏孜.关于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对策深思.审计与经济探讨.2008(4).
肖绍萍.科学进展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新运用.会计之友.2010(34).
[3]吴秋生,秦怀璐.责任两面性与经济责任审计.会计之友.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