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革新与展望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的金融体系就了不断建立与完善的发展历程。阐述了6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革新历程,紧接着浅析【会计论文】了革新中所的一系列困难,进而应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并展望了未来农村金融体系革新的前景。浅析【会计论文】,了农村金融体系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
会计论文范文词:农村金融革新;多元化体系; 小额贷款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2-0061-05

一、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革新的嬗变

1.新成立后农村金融体系的艰难选择

新成立后的1949―1978年属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曲折成长阶段。这一时期,在原国民党时期农民银行和合作金库的上成立了农业合作银行(农业银行的前身),同时也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该时期的金融机构建制还论文格式范文完善,并且也了反反复复的撤销与建立的曲折历程,但在当时的经济情况下对于农村各社会、经济领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作用。该时期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建了再撤、撤了再建的尴尬局面也正了新成立之初并找到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的行之的金融体系,因此农村金融体系的革新与深化发展就迫在眉睫。

2.革新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革新历程

革新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了恢复、整顿、深化革新的演变。:1979―1997年为农村金融的恢复发展阶段,该阶段是在恢复和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政策的引导下,强化农业银行的现代管理体制,并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法地位。而在1997―2002年则开始了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整顿。该阶段的任务则是收缩各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经营战线,并强化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管控。2003年则为深化革新阶段。在该阶段是深化农村各金融机构的制度革新力度[1]。

二、 我国农村金融深化革新的困境

农村金融体系是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定要求,农村金融革新发展成熟的标志农村金融体系论文格式范文协调发展。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却诸多【会计论文】:(1)农村金融的萎缩现象极其。国内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革新前后,出于费用成本及逐利的考虑,纷纷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四大商业银行及大型金融机构都在城市,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是面向市民,农村金融机构萎缩甚 【论文格式范文】 至出现“空心化”现象,更的是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从农村吸收的存款数额远远高出其面向农户或农业产业化项目发放的贷款数额,这一差额流向了城市,农村资金的“抽水机”,不对称的失衡危及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稳定。(2)农村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导致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我国金融资源流向呈现的地域性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即由中西部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农村金融发达依次按东、中、西部呈现的高、中、低梯度分布。(3)农村金融体系内部组织机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均衡应建立在其内部协调发展的之上[2]。,我国长期以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内的信用社、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保险公司等经营,彼此之间缺乏必定联系,其业务重心放在揽储上,于存款业务,信托、担保及抵押等业务,发展。在农村金融体系组织内部,缺乏为中低收入农户服务的动力,忽视了中低收入农户的金融需求。(4)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环境不协调。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其融资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农村金融却是机构单一、品种单调,根本不了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从融资范围考察,传统农业领域是绝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3],贷款品种及贷款规模有限,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专门农业固定资产更新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并且贷款条件苛刻,一般担保或抵押,贷款利率较高,金融机构这些苛刻的规定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今后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革新,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对“三农”和农村企业服务的意识,解决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的【会计论文】就显得至关。所以,今后在农村金融体系的革新历程中,应做到:,完善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制革新,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化和股份制革新步伐。,加强机制革新的有序推进,今后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引资、上市与跨区发展,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机制革新。,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4]。要适度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如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合作社等,并力争完善政策性金融(农发行)、商业性金融(农行、农信社)、合作性金融等金融机构的协作互动。

三、对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深思

,金融体系功能缺失、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农民的贷款需求得不到等【会计论文】频繁出现,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已远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就有必要对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重新定位,对其、路径和格局实质性转变,构建适合农村社会发展的新金融格局。

1.按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营战略

(1)按马斯洛原理对农村金融需求层次划分
影响农户金融需求的最因素莫过于经济收入,以农户家庭纯收入为标准把农户分为高收入农户、中等偏上收入农户、中等收入农户、中等偏下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五种类型。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中等偏下收入农户、中等收入农户、中等偏上收入农户的比例稳步提升,低收入农户和高收入农户的比例逐步减少,呈现出了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农户的收入在时刻动态变化,所以说在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时,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构建动态地、适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同时,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也差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可分为:存活需求、一般生活性需求、小额生产费用需求、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产业化经营规模资金需求农户的农村设施金融需求等。因此,农村居民的收入论文格式范文和对金融的需求层次论文格式范文,可将农村金融市场如下细分,如图1所示。
由图1不难:时间的推移,农户自然情况、农户的和心理对金融需求在不断发生转变,不同子市场规模也在时刻变化之中,细分农村金融市场硕士论文不断变化的。
(2)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空间定位
,浅析【会计论文】以农业银代表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空间选择。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论文格式范文来看,我国以农业银主的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客户应定少数农村的富裕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5];而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则应定位在发达县域农村经济内的农村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家庭。
,浅析【会计论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市场空间选择。合作金融是中低收入农户其金融的保障,资金联合、团体协作的方式互利互惠,因而有其存活空间。因此,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市场应定位在农村市场中等偏下收入农户和中等收入的农户,这农户缺乏自我发展的小额营运资金、住房消费资金及农业生产资金等需求。



,浅析【会计论文】以农业发展银代表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市场空间选择。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配置的,弥补财政、商业金融机构及合作金融支农的融资需求缺口,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及市场资源再配置。因此,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应从农村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其市场定位,故其市场应定非盈利性的公共部门和农村的弱势群体。
(3)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运营战略的构想
浅析【会计论文】,不难,就而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应是: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以四大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以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为补充,发挥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农村优越性;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以合作性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为,其他形式为补充;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为,小型金融机构为补充;而在农村贫困地区,则应当坚持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与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并重的模式,同时考虑到中等偏下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所占较高的特点,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设立专门的分支机构开展业务,以更好地中低收入农户的需求,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农村经济的发展[6]。

2.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机制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信贷配给是指在一般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出清时,贷款人配给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对超额需求做出的反应,表现为金融机构愿意放贷和放贷金额之间的差距即为信贷配给额,S-W模型差距为因信息不对称理由而产生的信贷配给[7]。
(1)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贷缺口浅析【会计论文】
当信息不对称时,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配给浅析【会计论文】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信贷市场供给曲线S0与需求曲线D0相交于A点,达到均衡,均衡利率r0,信贷额Q0。伴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高利率,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曲线S1呈现出逐渐向后弯曲的态势,这样, 在利率为r1,信贷供给为Q1时,正规金融机构达到利润最大化,此时信贷需求为Q2,信贷缺口ΔQ=Q2-Q1。
图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
(2)利率管制下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帕累托最优
在正规金融机构的市场结构下,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成本MC与边际收益MR相等时,金融机构才达到帕累托最优,此时金融机构一般会较高的以高额垄断利润,因此在没率管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会较高的利率,但出于对农村金融市场贷款申请人贷款承受能力的考虑会采取利率上限的管制,如图3所示。
,r1表示无利率管制情况下的市场均衡利率,Q1为最大信贷额度;r2为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最低成本;r3表示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Q3表示利率管制r3下的最大信贷额度。因此,利率管制下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由Q1减少至Q3。
同时,利率管制也影响了供给曲线由S1左移至S2,从而影响信贷市场的配给情况,如图4所示。:Q*3-Q*2表示无利率管制时的信贷缺口,Q*4-Q*1表示利率管制r3下的信贷缺口。
从图3、图4不难:,农村金融市场上,单纯依靠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供需紧张的局面解决,反而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利率管制效应致使资金缺口加大。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资金供需缺口的缩小单纯依靠正规金融机构来会有困难,因此倡议:农村资金供需缺口的缩小应由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弥补,故今后应加大农村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建设以缓解农村资金的供需紧张局面。

3.从近年来政策的出台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革新的不断深化

从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办法》(2008年)以来,农村金融格局发生了变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农”和农村设施建设的力度近些年来也加大。因此,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必将会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下一阶段的革新,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格局建设也必将逐步展开。
2006年末,银监会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6个省、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革新试点,放宽了从事农村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而后,2007年10月在全国31个省份逐步推广这一政策。2009年银监会公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该工作安排计划新设立1 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村镇银行1 027家,新型农村金融体制的革新和建设工作正逐步展开[8]。所以说,农村金融市场已开始向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存的新格局转变,农村金融体系革新已开始纵深发展。

四、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革新的展望

1.因地制宜地在不同经济地区开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进而达到发展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不同地区应:在农村贫困地区和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强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力度,辅以中小商业金融机构为补充;在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农村多层次金融组织机构,农户及经营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则以商业性金融机构为,尤其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以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合作金融机构为辅的模式。

2.小额贷款公司制度良性发展并民间资本农村金融市场

,在我国农村地区并不缺少大银行,缺乏服务于小企业、微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而小额贷款公司却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体系在微观层面上缺乏“毛细血管”的困境。在【会计论文】上创新,把“毛细血管”[9]建立,大、中型金融机构和微小型金融机构就在农村地区有较好分工,农村金融体系的融资难【会计论文】就较好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的市场空间并不大,但它毕竟为民间金融补充农村金融市场打开了口,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制度的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和引导民间融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具有意义。

3.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金融生态是指对金融发展规律生态特点【会计论文范文】的系统性抽象[10],其本质金融内部与金融外部各因素之间依存、制约的有机价值关系。,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加强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是缘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如果断地转变,势必将威胁到农村金融业的稳定,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必将遭受损失。
在我国农村现有的金融体系中,市场退出机制不,市场的一些排泄物得不到及时清除,故市场污染、信息失灵、效率下降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相应的救助和风险制约手段的不配套,金融企业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社会信用等配套建设的不到位,使市场的自发调节力量就显得非常微薄,其发展环境正遭受着威胁。因此,从长期来看,在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时,应加大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工作力度,使市场发挥“自然选择”[11]的资源配置方式,发挥其自动协调和优化的机制,促使农村金融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达到农村金融体系良性循环的目的,为我国农村地区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献:
[1] 张杰.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何广文.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农村观察,2004,(2):12-20.
[3] 谈儒勇.需求领先型金融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1):13-19.
[4] 赵欣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月刊,2011,(1) :72-76.
[5] 安著蔚,任大鹏.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J].农业经济,2005,(10):39-40.
[6] 殷俊华.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革新[J].金融研究,2006,(8) :103-110.
[7] Stiglitz,J.E.,Weiss,A.M.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393-410.
[8] 张杰.金融制度选择的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 刘民权.农村金融市场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 李敏.结构软化背景下农村金融全覆盖应深思的【会计论文】[J].武汉金融,2011,(1):46-47.
[11] 黄勇.均衡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选择[J].商业,2011,(6):59-60.
(责任编辑:于振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