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前状况与对策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IIA(内部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出发,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并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进行了比较浅析浅析,最后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大型企业应用的深思。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措施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它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根据风险度选择项目,以降低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制约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并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倡议。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揭示企业风险、防范风险以及信息交流的预警信号。与外部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不同之处是,这里的“风险”不仅仅是“审计风险”,而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如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
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IIA于2001年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就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体现。根据该定义,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是要求内部审计以内部制约作为存活与发展的基础,以公司治理作为参与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以对组织风险的评估与改善作为基本目标。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比较浅析浅析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风险导向审计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审计的重点不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转变了过去传统内部审计只注重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和内部制约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历史运用情况,提出意见和倡议,变为更加注重审计风险、企业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组织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促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如何避开风险而更加健康地发展和壮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不仅用于确认单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重点,而且要用风险观点、风险标准来确定审计项目,内部审计师不仅是在内部制约系统中浅析浅析业务活动,而是要站在风险的高度,在风险环境中观察经济业务的发展过程,从而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对“风险”的认识不同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模式中固有风险和制约风险的认识仅仅是从会计的视角予以浅析浅析,因而大都只浅析浅析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和制约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来浅析浅析制约财务报表的风险。而对风险的评估与改善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不论内部审计对内部制约进行评估与改善,还是对公司治理程序进行评估与改善,都应该是以风险评估与改善作为首要目标。如果说公司治理是企业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战略反应、内部制约是企业对风险的战术反应,那么内部审计就是对组织全部风险的一般反应,其一切活动都要以风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内部审计充分利用在内部制约领域的专家地位,联系组织的目标评估与浅析浅析内部制约中的风险,直接报告给管理者,在需要时通过审计委员会报告给董事会。
2、内部审计帮助董事会在进行战略决策、重大人事的任免和重大的投资和财务计划的制订方面识别和评估风险,以确保组织重大决策的正确实施。
3、内部审计要利用自己对组织内部的全面了解和对风险的直观认识,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提供咨询与保证活动,参与企业的整合风险管理。
总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是在简单的内部制约领域消极地查错防弊,而必须以组织的整体风险评估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目的。

(三)浅析浅析着重点不同

传统的内部审计和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报表本身的浅析浅析。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侧重于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过程的浅析浅析,并将被审计企业置于社会经济体系中,浅析浅析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及对风险的制约措施,从而形成对财务报表的预期,根据预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浅析浅析判断。

(四)以风险评估决定审计证据的质量及数量上不同

当风险评估越高,所需要审计证据的数量也越多、证明力必须越强。风险导向审计下,同样的科目所需要的审计证据也是不一样的,如银行存款,如果余额较少,浅析浅析性复核比较正常,收支的内控比较健全、有效,则只需核实企业提供的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以要求企业代审计人员发送银行询证函;如果银行存款余额较大,浅析浅析性复核发现波动较大,就要对银行存款进行重点测试:要求企业提供全年的对账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询证时,要派人跟随,监控询证过程;对巨额进账单,要进一步核实真伪。也就是说,如果发现某个交易、账户或会计报表存在较大的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要做出积极反映,降低现在证据的证明力,另外扩大取证范围,取得更有证明力的证据。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大型企业应用的深思

为适应现代社会高风险的特性,出现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这是为量化审计风险、减轻审计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做出的一种尝试。虽然它是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目前的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但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审计行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否定该模式。

(一)我国大型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企业审计观念的转变

审计实践表明,我国审计在国民经济宏观制约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审计效益也不断提高。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审计效果与社会对审计的期望目标有很大差异。理由之一就是审计工作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和干扰,从而形成了“审计难,处理更难”的局面。另外,执业者实际承受的法律责任小和职业道德规范及专业标准的约束力弱等也消极地影响了审计师实施良好的审计实务。因此,为了使审计监督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使现代审计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增强审计风险责任感。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该时刻想到审计风险的存在和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以及为此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及其危害。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能使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各种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从被动承受转变为主动面对,通过风险管理与制约,达到规避、减轻或消除风险的目的。

2、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制约

无论是制度基础审计,还是风险导向审计,都是以内部制约理论为基础的。内部制约研究成果与审计理论相结合直接推动了审计模式的变动。随着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日趋复杂,管理制约水平越来越高,内部制约概念内涵不断扩大,内部制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目前,我国较低的内部制约水平,是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或存在各种不正之风以及发生各种违法乱纪事件的重要理由。引进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的内部制约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向内部制约不健全的企业提出改善措施或增加审计收费甚至拒绝接受审计委托,可以促使企业加速建立健全内部制约。

(二)我国大型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措施

1、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目前我国尚未对内审人员的职位要求加以规范,内审人员的素质较低,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专业构成来看,内审人员主要来自会计和审计专业,这就不利于审计范围的扩展。所以要引进跨行业的人才到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建设,发挥协会在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人才培训和后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内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还要重视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内审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倡保持并发扬坚守规则,勤勉敬业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2、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我国内部审计长期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审计项目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均缺乏客观标准和详细的计划,使内部审计缺乏效益和效率。由于内部审计缺乏提供服务的工作理念、缺乏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的意识,不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很少关注审计结果是否实际发挥作用,使一些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在审计技术方面,风险浅析浅析和计算机应用甚少,由此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在转变目标定位,树立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以确保审计倡议的落实。

3、建立内部制约评价的新模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内部审计更加关心的不足主要是:制约风险的目标是什么,制约要解决的不足,这种制约是否先进有效,制约风险有多大,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应通过与企业管理当局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采用新的评价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小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理论不足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1)
[2]杨爱群.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经济师,2008,(07)
[3]林图.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1)
[4]王玲,贾亚男.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商业经济,2005,(06)
[5]赵兰芳.对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些认识.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