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稳健财务目标与会计稳健性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0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稳健性是符合传统契约有用目标定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随着财务报告的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稳健性就偏离了估值有用的目标,不利于股票投资者的估值和决策。然而,稳健性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合理定位财务报告目标与稳健性,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类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 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契约有用性;估值有用性;稳健性;财务报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03
[]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05 -02会计毕业论文
1 问题的提出
稳健性(Conservati)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会计惯例,但它同时也是一项饱受争议的会计惯例。支持稳健性的文献认为:会计稳健性有助于企业及时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信号,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1-2],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会计稳健性能带来正面的经济后果,提升企业融资和投资的效率[3]。反对稳健性的文献则认为:会计稳健性会导致报表整体低估,不符合会计人员应当进行最佳职业判断并予以报告的职责[4];稳健性给管理者提供了向下盈余管理的空间,假借稳健性的名义进行“洗大澡”(big bath)[5],从而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认为稳健性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存在逻辑不一致,将稳健性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取消,不再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以上对稳健性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研究和评论说明,如何定位会计稳健性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文献对稳健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有关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也已经涉及并深入到很多方面,但是现有有关稳健性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即在基本理论上并没有对稳健性进行深入的讨论。现有研究没有对FASB/IASB提出的稳健性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存在的逻辑不一致问题进行直接回应。这导致主要准则制定机构(FASB/IASB)对稳健性至今仍是负面的评价,FASB在1980年后就逐渐往取消稳健性的方向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稳健性不受FASB/IASB重视?这个问题仍待深入剖析。解答这个问题需从财务报告目标入手进行研究。本文从财务报告目标入手研究稳健性,找到稳健性不受FASB/IASB重视的原因,并尝试探讨稳健性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合理定位,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2 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与会计稳健性的存废

2.1 财务报告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一种观点以FASB和IASB为代表,从信息经济学的决策理论出发,认为使用者需要的是对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的信息,形成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另一种观点以Yuji Ijiri为代表,从使用者与会计主体的关系出发,认为使用者需要的是有助于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形成了“受托责任观”。
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目标是对所有者而言,是指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观察管理层的努力程度的信息,以便帮助所有者推断管理层所采取的行动和激励管理层采取恰当的行动。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报告的目标基本上是单一的,即提供有助于观察管理层努力程度的信息[6]。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目标,FASB在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AC No.8)上虽明确提出通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不仅在企业外部,也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但是主要的使用者是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人、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他们是企业资金提供者即财务报告信息主要使用者[7]。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财务报告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转变为决策有用的优点是能够照顾到各方利益相关者,因而容易为各方所认可,特别是易于得到非会计专业人士的认可[8]。但是戴德明(2012)认为“决策有用观”的可能弊端有:①导致过分强调财务报告信息的估值有用性;②导致过于关注未来,从而损害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验证性,因为决策的本质特性是面向未来的,在“决策有用”这一理念下,“过去”容易被忽略,而财务报告的本质属性恰恰在于反映过去和现在;③导致过分强调价值计量,忽略成本计量。
“决策有用观”关注 “预期”和“未来”,重视公允价值计量。稳健性则要求及时确认损失、延迟确认盈利,体现的是重视历史成本计量的“受托责任观”。在“决策有用观”下,稳健性的会计信息不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价值,不利于投资者的经济决策。因此,随着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将稳健性再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变得不合时宜。

2.2 会计稳健性存废的逻辑基础

稳健性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会计职业判断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时,世界上大多数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均将稳健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财务报告的估值有用使得稳健性逐渐丧失其立足之地,FASB在其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已经将稳健性取缔,理由是稳健性引入了一种偏误,并且与中立性相矛盾。但本文认为,稳健性被取消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
稳健性是符合传统契约有用目标定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随着财务报告的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稳健性就偏离了估值有用的目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http://www.328tibet.cn
标,不利于股票投资者的估值和决策。具体而言,在以“受托责任观”为财务报告目标的概念框架下,稳健性是与其相符的,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因而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理所当然的。而在以“决策有用观”为财务报告目标的概念框架下,稳健性是与估值的目标不符的,会严重妨碍目标的实现,不宜作为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以FASB在转变财务报告目标后要取消稳健性。 此外,美国强调股票投资者的估值决策有用是符合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求的,但却未必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实际相符。同样的规则在美国适用,不代表在我国适用。因此,稳健性的存废问题在我国需要具体分析。实际上,美国学界对FASB取缔稳健性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以Watts和Basu为代表的学者开启了对稳健性的研究热潮,在国内稳健性近几年也成了研究的热点。
3 重新定位会计稳健性、协调契约有用性与估值有用性的可能对策
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是财务报告最初始、最传统的功能与目标,有利于对委托人(所有者)与受托人(经营者)进一步签订契约,即财务报告的“契约有用性”。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报告渐渐扩展了其服务的目标,要求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即“估值有用性”。本文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应忽略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中的任何一方。
稳健性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合理定位财务报告目标与稳健性,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于稳健性的合理定位可从改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研究入手,有几种可能的改进思路:①将财务报告目标划分为两个层面:契约有用性与估值有用性,以传统的契摘自:毕业论文摘要http://www.328tibet.cn
约有用性功能为主,以估值有用性扩展功能为辅。②区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目标以契约有用性目标为主、以估值有用性目标为辅;非上市公司则只以契约有用性为财务报告目标。③上市公司提供两套财务报告:基本财务报告(母公司报表)与辅助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即母公司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明确分工,分清主次,两套财务报告各具有其信息质量特征、区分依据性信息与参考性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兼顾国内应用与国际趋同。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中,稳健性的定义可以扩展来看,划分为企业经营与收益分配层面的稳健(本文称其为“企业宏观的稳健”)与会计信息层面的稳健(本文称其为“企业微观的稳健”)。企业宏观的稳健与微观的稳健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即企业宏观的稳健有利于引导和保障微观的稳健,微观的稳健有利于保证宏观稳健的实现。合并报表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计量和列报,用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仅将合并报表作为辅助性报表,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参考性信息。母公司报表则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量和列报,作为基本报表提供依据性信息给财务报告者决策使用。即在合并报表上可以更多强调企业宏观的稳健,在母公司报表上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与稳健。
主要参考文献
R LaFond,R Watts.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Conservati[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2) : 447-478.
M Khan,R Watts. 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132-150.
[3]张敦力,李琳.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11(7):19-23.
[4]C T Devine. The Rule of Conservati Reexamined[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3,1(2):127-138.
[5]曲晓辉,邱月华.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7):20-28.
[6]孙丽影.财务报告目标与资产计量[D].厦门:厦门大学,2009.
[7]葛家澍,陈朝琳.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篇章——评美国FASB第8号概念公告(2010年9月)[J].会计研究,2011(3):3-8.
[8]戴德明.财务报告目标与公允价值计量[J].金融会计,2012(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