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财政配比政策对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与挑战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校社会捐赠是指社会各方法人实体、自然人等为资助高等教育事业将其财产赠予高校的一种公益捐赠。2009年10月12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了《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配比办法》),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此举正是积极的政策引导,完善我国高校社会捐赠体制,推动会计论文范文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配比政策产生的现实意义

从1638年约翰·哈佛捐赠剑桥学院(后更名为哈佛大学)起,社会捐赠成就了如今举世瞩目的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也推动了以科学探索和知识创新为使命的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现代研究型大学的诞生。,社会捐赠在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本中仍然占了很大的比例。巨额捐赠资金对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所起的作用已有目共睹,未来长期的大学教育存能使大学摆脱依赖的美国式巨额捐赠基金中。
我国《高等教育法》及《中长期教育革新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要求,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分依赖财政,教育经费多元化还形成阶段,尤其是社会捐赠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长期以来较低,吸引、接受社会捐赠的体制还不,与国外高校相比一定差距,国外公立高校社会捐赠占学校经费比例:英美约为10%,日本约为15%。差距表现在捐赠数量和规模上,还表现在捐赠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上(见表1);这了社会各界对高校捐赠认识的,更了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的缺失。
“配比资金”全新理念的基金捐赠和管理机制在美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早已应用,无疑调动了高校和捐赠者的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源向高校输入。如美国的“配套资金措施(Matching Fund)”,不同用途的捐赠将不同比例的配套资金并算在捐赠者名下;香港的配套资金法规措施,对捐赠1:1的配套资金来支持受捐助者。我国企业家段永平成功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基金运行经验,于2006年9月捐赠母校浙江大学3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作等额配比基金,岑可法教育基金配比350万元。我国政府适时推出“财政配比”政策,既财政的支持,也启发了高校的发展思路并激励其开拓更多的渠道争取社会的支持;对整个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大学教育,推动会计论文范文社会捐助风尚的形成,发挥捐赠资金在推进高校事业建设和发展重大作用。

二、财政配比政策的理论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存政府部门、高校和捐赠人(工商企业、企业家及校友)三大利益。政府是高等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有关存活和经济发展或缺的积极作用,财政理应准公共物品的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受教育者和校友是高等教育的最受益者。从人力资本理论个体角度浅析【会计论文】,受教育者高等教育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素质因素,从而改善了存活条件,提高了社会地位和生命价值。个人学费的形式承担教育成本同样是有限的。工商企业是高等教育成果的享有者。企业吸收应用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及高校专利成果以增强经济实力。企业的高等教育收益仅以税收的形式补偿,其反哺高校额度的确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应企业公民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的选择性维度要求企业商业运作和政策与社会价值有机整合,形成可持续的制度化的运作机制。
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财政配比政策是化解【会计论文】的必定途径。财政部门财政论文格式范文确定对高校社会捐赠的配比,弥补高等教育政府;校友及企业家在事业成功后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捐赠形成对前期由代付成本的跨期补偿机制;工商企业受益于高等教育从而超额利润,捐赠,尤其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成本分担,更能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产学研相的良性互动机制。因而,财政配比在能力支付原则的上,促使利益原则的与捐赠融为一体,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三、财政配比政策对我国高校社会捐赠体制的激励作用

(一)推动会计论文范文高校社会捐赠体制革新 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具有的正外部性,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吸引捐赠者参与捐赠和高校吸引社会捐赠,积极推动高校社会捐赠体制革新。此次《配比办法》的出台,建设性地将财政与社会相,一于资金的整合,弥补财政对高等教育,2009年全国级普通高校共接受社会捐赠收入15.6亿元,财政配比资金10亿元已落实到位;另一积极的政策引导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地方财政部门及高校拓展筹资渠道的决策与执行具有实践导向作用。社会捐赠一旦制度化的激励机制,便地推动高校社会捐赠体制的革新与创新,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奠定经济。
(二)推动会计论文范文高校社会捐赠的公平与效率 财政配比政策我国高校社会捐赠近况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将支持原则、公平原则与监督原则放在了首位。,积极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全国高校经费资源再分配的公平态势。我国一流大学和普通高校之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十分,是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配比办法》明确了支持与保证作用,“综合考虑高校地理位置、财力论文格式范文等因素,逐校确定配比资金数额,向财力薄弱高校倾斜”。,加强了对捐赠资金和配比资金的管理。《配比办法》对捐赠资金的真实来源、数额及用途都做了严格规定,并委托教育发展基金会加强对配比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考评。同时,社会捐赠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对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推动会计论文范文接受捐助院校完善内部管理,杜绝捐赠资金和政府配比资金的资源和挪用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维护大学的独立性与办学自主权 与政府的财政相比,捐赠配比资金具有非计划性、非指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其在大学的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大学对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外部资金的依赖性就越小,就减少行政力量对学术事务的不正当干预,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优化大学治理结构,于办学自主权的发挥。

四、财政配比政策对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工作的挑战

(一)建立专业化高校社会捐赠体系 表现在:一是建立专业化的组织机构。任何活动的系统运行都一定的组织或机构为依托,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也离不开专门组织或机构的支持和建设。同时,《配比办法》规定:“财政仅对各高校在民政部门登记设立的基金会接受的捐赠收入配比。”这就要求高校要迅速建立与发展组织机构和基金会,周密的募捐计划,建立组织和领导,使学校的筹集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外,还要学校的历史传统、机构设置论文格式范文等校情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运作型的现代管理模式,其资金的筹措、运作、管理等都应依照市场规律独立自主地,发挥配比资金在高校发展经济杠杆作用。二是校长应是募集资金的责任人。国内大学大领导把工作放在学校教学和科研,“君子不言利”的思想也使得一些大学领导在筹款时羞于启齿,等待别人捐赠。国外大学领导则十分捐赠工作,美国大学把捐款金额考核校长工作业绩的。因此,校长应更多地深思如何财政配比资金推动会计论文范文高校捐赠工作的展开。三是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密切配合校友会工作,发掘高校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高校竞争力的,校友社会资本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国外大学基会会成功之处与校友会工作密切配合,挖掘校友资源和潜在捐赠群体,如哈佛大学70%-80%的毕业生校友会与母校保持着密切联系,愿意捐赠来回馈母校的教育。此类经验值得我国高校校友会、基金会借鉴。



(二)捐赠资金经营化管理模式 ,树立良好的公众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发展必须确立经营理念,以企划意识、经营意识开展捐赠工作。一所大学要赢得社会公众的青睐,应把大学当作品牌来对待,提升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公众信任、理解与支持。建立高校论文范文识别系统(UIS),高校理念识别系统、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论文范文广告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中采取的措施等,从而塑造高校内在精神和外在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在社会公众心目良好印象,为捐赠工作的开展奠定。,捐赠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开。对于捐赠者而言,自我认同意识来自于捐赠本身,捐赠配比资金的使用情况的信息要真实、、及时披露,确保规范、透明和高效,增强捐赠者在整个捐赠活动参与度,使其体会到的捐赠发挥的成效;社会荣誉感则来自于捐赠所的社会影响,加强对捐赠活动的宣传社会对捐赠者捐赠的广泛,同时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再次,建立自我完善的经营理念。捐赠基金规模的增加,的管理和监督是更多的捐赠基金的,更未来我国大学发展的内容。在“经营学校”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一套多阶段的社会捐赠运行机制。在更多的“教育”个性的下,遵照《配比办法》规定,“将配比资金纳入预算,严格管理,统筹使用,优先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毕业生就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等支出。”
(三)遵从确保高校社会捐赠的正当性 高校社会捐赠本身是一种慈善,但捐赠者的动机不同,通常会考虑能否从中收益(是声誉)的【会计论文】,个别捐赠者甚 【论文格式范文】 至会心存如借势管理的优先权等不正当目的,高校的办学责任与捐赠者的要求的权益冲突也很可能会影响到大学学术的完整性,在捐赠者意愿的同时限制了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因此,高校社会捐赠工作论文格式范文随意的,也论文格式范文为了单纯的谋取金钱而募捐。捐赠收入来源必须合法,必须于高校的长远发展且不附带任何政治目的他意识形态倾向。高校在运用利益驱动机制对捐赠利益补偿时要考虑捐赠双方、社会他利益者的利益,还必须接受高校学术尊严的考验。

文献:
[1]刘增辉、贺美英:《捐赠应高校捐赠来源》,《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4期。
[2]梅芳:《捐赠基金对美国大学发展的影响与启迪》,《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
[3]赵曙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袁国华:《基于顾客导向的高等教育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罗伯特·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治理对策会计毕业论文研究”(编号:09SJA63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杜 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