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高校会计学科建设研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选取了44所高等院校会计学科的学科建设规划和相关信息,从学科队伍、科研情况、教学情况、工作条件四个方面论述分析了我国会计学科发展的新阶段,站在学科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会计;学科建设;科研;教学
1 我国普通本科高校会计学科建设现状
为了调研我国高校会计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本文选取了全国44所具有会计专业硕士授予权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主要从学科队伍、科研情况、教学情况和工作条件四个方面进行的。其中学科队伍、科研情况和教学情况三个方面反映了学校(院)在会计学科上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工作条件反映了学校(院)为教学科研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的软环境。
1.1 会计专业学科队伍现状我国普通高校教授职称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只占到总教师人数的19%,而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更低,只占到教师总人数的10% ,而副教授和讲师的比例占到了教师总人数的80%以上,其中副教授职称和讲师职称所占比例大致相当。数量上,平均每所院校教授职称人数在3人左右,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为2人左右,可能的原因:
(1)旧教育体制的影响还没有根除在旧教育体制下,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把大量的工作投入到教学上而忽视了学科理论创新,导致教师人数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较少,讲师职称人数占大多数的局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科建设和学科创新日益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在不断增加。
(2)会计学博士教育发展较晚,影响了在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才有了自己的会计学博士,受时间及会计学博士导师人数的影响,我国的会计学博士毕业人数相对较少,这便导致了在校教师有博士学历的比例偏低。
1.2 科研情况现状我国高校会计学科的科研情况还出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高校平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数仅3项,而承担国家级项目数则更少,平均只有0.4项,发表的论文数平均每年每所院校只发表1.428篇,科研获奖数平均每年每所院校会计学科科研获奖数仅为0.46篇,可能的原因有:
(1)我国会计学科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前,严格的说,我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学科建设,会计教学和研究以如何满足企业的会计核算为主要目标。80年代以后,我国才真正开始注重理论研究工作,直到九十年代初,我国会计界才对会计学科体系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之后会计学科建设才有了发展的基础。从而导致会计学科的科研情况处于一个较落后的发展平台上,限制了其发展。
(2)教师科研意识的加强需要一个过程虽然近年来,会计学科的科研水平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反映在统计数据上,近五年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为1.428篇,而目前承担的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却相对较高,为3项),但要使教师的工作重心由单纯的教学向注重学科研究的发展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3)教师的学术水平限制了会计学科研究的发展从学科队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比例不足20% ,具有博士学历的比例更少,而这些教师恰恰是学科研究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受其规模的影响,使得会计学科的科研水平发展相对迟缓。
在教学方面会计学科还处于旧体系以“授教”为主要内容的初等阶段,教学内容上创新意识薄弱。教学方式上,不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会计学科的发展情况编制适合本校教学的教材,做到“因才施教”,而是“因材施教”。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要归结为:
(1)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不强会计工作是为经济活动服务的,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会计的发展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会计教学也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学科发展,所以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的教学水平受其自身知识的限制由以上学科队伍、科研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在教学研究上的起点也较低,同时也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速度。
1.4 工作条件现状全面的认识。会计是一门技巧性强的科学,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各高校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会计实验室,并配置了一定规模的仪器设备,为教师进行试验研究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订制的中外文核心期刊上看,高校提供的这种软环境还不能达到学科发展的要求。
2 我国高校会计学科建设的改进意见及对策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这里所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人才还是“通用型”人才。所谓“实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目的是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国有机构等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实务工作。而“通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毕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口径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能适应不同单位和不同岗位上的变换需求。
培养“实用型”人才还是“通用型”人才要根据各高校的资源环境、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客观情况来确定学科的培养目标。通常,“通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条件更高。两种人才培养方式在学科建设上的侧重点不同,“实用型”人才应注重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上,而“通用型”人才应注重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应变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上。
2.2 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培养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的学科队伍无论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还是做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都离不开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学科建设要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学术队伍作后盾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就不突出,也不会有发展的潜力。在师资力量整体提高的同时,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更利于学科的发展,任何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是有限的,利用学术带头人的学术影响,组织有限的师资资源,在某学科的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取得突破更具有可行性,既有利于提高该学科的科研水平,又有利于组织浓厚学术氛围的科研团队。
2.3 加快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会计是为正常的经济运行服务的,经济活动有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会计学科建设只有不断把握经济运行的方向,及时研究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用适用的会计原理和方法处理经济问题,才能服务并指导经济建设。而这需要高校教师具备独立的创新意识,投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科研和教学方面,创造性的提出更多的理论和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才能更快的提高我们的整体学术水平,弥补历史原因形成的落后局面。
2.4 改进教学方式。创造必要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水平
(1)采用面授教学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会计学科有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知识,如果只靠讲授学生可能不易理解,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实践教学则会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现在会计软件在财务上的应用十分广泛,靠老师口头讲授把财务软件用好显然要比学生亲自运用计算机操作学习软件要困难的多。再比如,学生在书本上可能会看到不同类型的会计报表,但如果我们拿出一份现实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要学生做简单的纳税调整,很多学生仍然会觉得不知所措。所以多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减少学生日后作为实际会计工作人员时学习过相关理论而不会应用的尴尬。但运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比如建立会计实验室,有一定规模的实验设备及实践教学的素材等。
(2)将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要考核的学生能力和水平是多方面的,只靠一两次的考试结果定为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是片面的。在注重考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将实践练习、计算机辅助教育掌握程度、平时课堂讨论中对问题的把握程度等作为成绩考核的指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总之,会计学科建设是会计教育的核心问题,了解我国会计学科发展的现状,如何加强会计学科建设,提高我国会计学科的学术水平,需要全体会计工作者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