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会计准则是金融监管重要的基石
银监会监管一部副主任陈颖
会计准则和监管政策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会计是真实中立的反应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而银行监管是需要有一个前瞻性的态度,有一个审慎性的态度来监管银行的相应风险,保证银行的财务能力能够最后吸收银行可能面临的损失。
从监管的角度看,我们应该从一个审慎的角度出发,探索实施前瞻性的一些策略。如拨备是影响资产净值及资产构成或当年损益的,所以拨备就是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个范畴,但是从预期损失的角度来说,拨备不仅仅是财务报告的一个内容,还应该与信贷体系融为一体。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国际上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巴塞尔流动性协议,实际上国际会计准则的革新和完善,是整个金融监管体系架构改善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
国际会计准则在金融监管框架的革新过程中,一直是G20集团非常重视和不断提及的热点不足,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里面也提到资本工具发生了变化,但如何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还 只是原则性规定。
因而,事实证明,会计准则是整个监管非常重要的基石,没有一个非常良好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很多监管的指标如财务指标、信息披露指标,包括银行自己内部董事会和高管层看到的指标,都可能与实际偏离。

监管部门应与会计准则制定者加强协调
国家开发银行财会局局长胡晓明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简化金融工具分类、设定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和条件、简化套期会计、增加信息披露等方面已经做出比较完善的修订方案,会计资本调整到监管资本也有相应策略。但对于金融资产减值计量策略,几易其稿,仍未完全解决顺周期、科学审慎和可操作性等不足。
危机后,二十国集团和国内“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对资本管理方面的风险计量、指标设定等可以提出相应的逆周期的监管办法。但将逆周期的监管思想简单作为会计计量的指导思想,与会计基本原则有一定冲突。
因此,对于上述涉及主观判断的会计计量方面,监管部门应 与会计准则制定者加强协调,尽量避开因个体主观判断、市场信息无效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顺周期等,更加审慎地覆盖风险损失。在不违背会计原则的前提下,监管意图应通过会计准则的修订来实现,以推动金融机构有依据、可操作的落实监管要求。

银行业的拨备深思
财政部金融司金融二处副处长庞海军
下面我们浅析浅析一下银行业的几种拨备策略:一是已发生损失模型,优点是计量准确,会计信息可比,适用性较强。缺点是滞后性和顺周期性。
二是预期损失模型,优点是具有前瞻性,逆周期性。缺点是偏离会计目标,预期损失确定难度较大,易导致利润操纵。三是动态拨备模型,优点是前瞻性,逆周期性,计算策略相对简单。
缺点是偏离会计目标,内部模型法易导致利润操纵。
对此,我们分享几点关于革新银行业拨备的深思,一要符合国际标准;二要能适应防范风险的要求;三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四要具有可操作性;五要保持政策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