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安全关键要素浅析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钢铁产业近况浅析浅析

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粗钢年产量从1949年的15.8万吨提高到1978年的3 178万吨,年均增长109万吨;革新开放后的1979-2000年,粗钢年产量从3 448万吨提高到12 850万吨(于1996年首次年产钢超过亿吨并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年均增长448万吨;进入21世纪,粗钢产量保持高速增长,至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5.68亿吨,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

一、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6.55%。

钢铁工业区别于其他离散型制造行业的显著特点是:原料种类少,均质性强;产品种类多,个体差异大。比如有的钢厂按品种型号分的钢材种类高达上千种,甚至上万种,钢铁企业面临着不同细分产品的市场竞争。同时,钢铁产业由于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我国钢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规模负效应开始显现,集中表现在产能过剩、原材料居高不下、节能减排任务繁重等方面,这些不足关系到未来我国的钢铁产业安全发展不足。

2钢铁产业安全关键要素浅析浅析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定位是以内需为主,适当参与国际竞争。由于我国钢铁产能巨大,除个别高端品种外,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竞争较弱;同时,由于我国钢铁产业实行相对较为严格的资本准入制度,钢铁产业的制约力较强。我国钢铁产业面对的主要不足是国内的市场结构与外部的原料供给瓶颈的矛盾。钢铁企业的竞争状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原料采购是世界性的,而产品市场却是国内的。影响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发展的要素主要生产技术、市场竞争、市场结构、原料不足和国家产业政策。
2.1生产技术
钢铁企业是大型化、连续化、流程型生产企业,各工序密切相关,不同生产环节联系紧密。钢铁联合企业是集上述工艺流程于一体的一个完整系统,可以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不断技术创新的结果,我国钢铁工业在设备大型化,高炉、转炉炉龄延长,高炉喷煤粉、转炉溅渣护炉及炼钢全连铸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中型钢铁厂的综合能耗及劳动生产率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
2.2 市场竞争
我国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钢铁需求量甚至强于工业化进程,钢材需求特别是建筑用钢需求较大。由城市化引发的城镇房屋建筑是钢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主要是以螺纹钢和线材为主的长材。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可持续性成为决定钢铁市场的重要因素。2009年,中国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56 498万吨,比2008年增加11 230万吨,增长24.8%,全社会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库存增加3 000万吨以上。受国际需求萎缩影响,国外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加之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出口形势的低迷将进一步加大国内供给与需求的矛盾。2009年全年,我国净出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286万吨,但同比大幅下降94%。靠出口消化过剩产能客观上难以实现。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3市场结构
从产业集中度上看,表现为钢铁产业集中度持续下降。2009年,中国粗钢CR4(前4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和CR10(前10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3.9%和39.8%。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逐年降低,使大企业对行业整体的制约力逐渐下降,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协调和行业的稳定发展。
2.4原料不足
铁矿石是生铁冶炼最主要的原材料,其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我国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198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产生铁占全国生铁产量的比重仅为6.3%,而2009年则达到75.0%。2009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8.80亿吨,而国产成品矿只增产2 400万吨,实际全年进口铁矿石62 778万吨。而在国内供给的铁矿石中,钢铁企业自身掌控的资源量也仅仅在1/3左右。过高的资源对外依存度使我国的钢铁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参见图1)。
2010年,三大铁矿石巨头对铁矿石谈判的要求是用“现货定价”取代“年度合约”。本质上,新定价模式仍是三巨头利用垄断优势获取垄断利润的工具,只是其垄断优势进一步突出,垄断利润进一步增长。我国钢铁产业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除铁矿石本身的上涨外,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增长也造成世界海运费的上涨,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海运费的已经超过了铁矿石的。未来1~2年,预计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焦煤、废钢、海运费以及国内市场的铁矿石、焦炭、动力煤等资源、能源性产品逐渐呈现上涨的势头。国家即将出台的资源税革新和采矿权有偿取得等政策,将进一步增大国内矿产资源的成本,推动钢铁产品成本上升。长期看,原燃料的上升将继续对钢铁产业的成本制约形成较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