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在我国存在理由与对策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0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不足
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会计信息相关性、公允性、配比性、有用性、可理解性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可靠性、可比性受到挑战。通过浅析浅析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在应用公允价值中存在如下不足:

1.1 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缩小,任何商品或要求权的市场都可以公开查阅,而且交易时他们都已经将各种交易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并据此确定交易。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企业之间的非货币交易不规范,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成熟,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困难。

1.2 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同一交易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其的公允性可能不同,同一交易即使在同一时间发生,但由于交易地点不同,其的公允性也会不同。由于公允价值获取上的难度和获取策略的难量化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会计人员不但是报表的编制者,而且还应是估价师。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有1200万人,80%左右的从业人员处于基础会计阶段,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化还有较大的差距,会计人员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很难正确理解、计量和运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哪些具体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如何计量,从哪里找到参照物,却显得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结果会计人员更多的是运用主观随意性计量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由此得到的财务数据变得既不相关又不公允,更不可靠,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

1.3 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个估计的金额,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定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容易出现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会计人员在金钱和权力所带来的巨大诱惑面前,往往容易丧失道德水准和职业良知,或主动或迫于压力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进行虚假评估,甚至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来操纵利润。在目前这样一个道德缺失的背景下推行公允价值,我们必定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

1.4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新会计准则仅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会计人员不但要系统学习价值评估技术和策略,而且需要做出更多的专业判断,这直接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特别是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缺乏市场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但是,未来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率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应用和推广的难题之一。

1.5 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

新会计准则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没有一个单独的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准则,理论基础还没有定论,计算策略还不规范,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都是体现在其他具体准则中,使公允价值计量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解释与指引。目前,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许多不足还处于研究之中,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不利于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

1.6 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浅析浅析各种因素,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对纳税事项进行调整,还需将衍生工具交易、套期保值等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疑要花费更大的代价,这扼杀了中小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