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与成本规范管理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与一般的公益事业单位相比,经营性事业单位是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以技术或劳务为社会提供服务而获取经济效益,通过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获取经营收入.并进行成本核算,申报纳税。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更具有企业化的特点,其经营收入的规范管理工作就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结合企业成本管理,对两者的财务管理工作分别进行浅析浅析探讨,总结其特点,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对推动事业单位稳固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营收入 成本管理 事业单位
一、前言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的不断革新,对于有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而言,也要实现企业化管理,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从而能够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公益事业,结合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状况,浅析浅析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经营收入管理的新途径。

二、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与成本管理

(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近况

1.缺乏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来说,经营成本费用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较大,加强成本管理,将经营成本费用当成一般性事业支出,对经营收入进行有效地制约管理,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在这方面缺乏制约办法,导致成本费用增加,使得整个事业单位经费超支,并引起连锁反应。

2.成本管理观念淡薄

一般的盈利企业对成本费用管理制约相对较严格,而事业单位由于是政府直接管理,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成本管理目标不很明确,仅仅是局限在节约开支方式上,而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成本管理,以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成本管理策略较简单

事业单位对于成本费用支出制约方面采取的策略较陈旧,只是讲究压缩、节约支出,而对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包括作业成本、成本“企划法”、目标成本等都没有实行推广。

4.确立成本管理主体失误

对财务管理存在一种偏差,认为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该有财务会计人员来执行,而忽略了其他科室、部门也应该参与其中,共同协调配合成本费用管理。

(二)概述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作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一部分,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中属于经营性收入的差额拨款或者自收自支部分,是指有稳定的、可以抵补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由于其单位性质的特殊性,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充分利用单位内部的技术、设备、人力等条件,挖掘潜力,积极有效地组织收入。因此,它们是整合事业资源深化,推进事业机构革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稳定的经营收入,可以弥补单位的经常性支出,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经营收入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

(一)经营收入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前提

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支出成本,这就需要有经营收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广下,差额单位向自收自支过渡就成为现实,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加快经济发展。

(二)经营收入确保国有资产增值

事业单位在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下,对资金能够自主合法使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公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经营收入发挥各种效益,推动发展

多数事业单位均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综合性功能,其综合效益必定具有公益性效益和经营性效益。加强经济核算,充分发挥财产物资效益;同时,创新管理机制,在公益性效益中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经营性效益中表现出自收自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近况、经济环境及发展速度,调整公益性耗费的补偿额度,保证革新后单位具备稳定的经济来源。

四、加强经营收入与成本的规范管理的对策及倡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对策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将成本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职能中去,向经营性企业看齐,加强其规范管理,彻底转变旧的观念,树立现代化企业成本管理理念,更好地完成社会公益性事业。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

财务部门应全面组织成本核算,及时掌握项目的盈亏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掌握成本核算总体情况,参与成本预测,进行成本浅析浅析。其次,严格制约成本,协助采购部门对物资的采购、保管等进行有效地监管。

3.运用激励机制,实施考核奖罚

加强成本管理,制约成本费用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需要具有扎实的管理基础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对负责人员实施成本管理考核,并落实到位,根据每项经济业务进度、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这也是成本管理能够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之一。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管理的对策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按不同的经费来源基本可分为三种: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这三种单位资产服务的对象、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明显不同的。对于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要有不同的规范管理的对策及策略:
1.对于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产,要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的监督工作,按照核定的编制和规定的配置标准,实行综合定额管理,对资产购进、建设工程验收、物品使用损失等加以管理制约。
2.对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应该经工作的重点放在监督其非经营资产参与经营的行为,规范非经营性资产转向经营性资产的核算行为,创造条件让其向自收自支单位过渡,减少财政支出。
3.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府应该出台一些转制优惠条件,让其能够通过市场手段充分辉辉分配机制、工资构成等激励作用,从而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
所以,优化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对资产进行有机整合和重新配置,对限制及配备不合理的资源进行合并、撤销、调整、转移等;通过职能整合,消除职能重复交叉、错位等现象,推动事业单位机构革新发展,达到效能最大化。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增加运营资金管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经济财政收入,提升了整体综合国力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凤呜.内部制约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2]宋成玉.集中结算与经营性收入管理.农业财政与财务.2007(5)
[3]王然.寻找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新途径.探索与开拓.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