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绩效政府绩效审计进展研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通过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的回顾,并总结英美绩效审计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的局限性,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搭建绩效审计信息平台、注重培养审计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发展建议
1672-3198(2013)19-0132-01
1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是政府绩效审计的起源阶段。美国是最早开始绩效审计的国家。1945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联邦公司控制法案》,要求公营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预算计划预算提交总统和国会,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美国审计总署开始审计政府法人,实行“综合审计”。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度增长和公营企业的大批涌现,经济资源与需求矛盾日益尖锐,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注,各国开始出现了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1972年6月,美国审计总署在其“黄皮书”,即“公认的政府审计准则”中首次写入了“绩效审计”这一名词,规定政府绩效的审计目标为:一是检查财务活动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二是检查管理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三是计划在实践中的效果。1983年,英国颁布的《国家审计法》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是“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运用其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及效益。”并且,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货币价值审计中的货币价值=经济性*效率*效益。20世纪90年代后,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审计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各国开始通过强制性立法将政府绩效审计纳入法定审计。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要求设定政府财政投入的绩效目标和进行年度绩效考评。澳大利亚1997年颁布的《审计长法》明确规定,审计署五项职责和权利中也有两项涉及绩效审计。会计毕业实践论文
当前国际上展开政府绩效水平较高、较成熟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虽然两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进程略有差异,但还是有着显著的共同点。首先政府绩效审计均具有完善的法律保障。英国有《国家审计法》,美国有《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国会预算与拨款控制法案》等为政府绩效审计效力的法律法规。美国甚至制定了详细的绩效审计指标,美国会计总署制定了七条公共部门绩效审计测试与评估标准,对难以量化的标准提出了“优先实践”概念作为衡量标准,并实行“金额化”法。其次,两国都采用的是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注重外部监督。为保证外部监督渠道的通畅性,英国每个绩效审计报告发布前都会由英国国家审计署发布新闻通告,所有绩效审计报告全部在审计署网站上刊登,方便社会公众对政府绩效的监督。再者,审计目标均有“3E”向“5E”转变的倾向。随着环境问题、污染问题和社会公平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是绩效审计发展较为成熟度的英、美,各国政府都开始更为关注环境和社会公平性,审计目标逐渐向“5E”转变,即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以及政府活动对社会分配和社会秩序的保障。
2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相较于国际,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直至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政府审计制度逐渐恢复和重建,我国绩效审计才进入起步阶段。198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审计机关对国营企业、事业组织、基本建设单位、金融保险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在1989年的经济调整中,我国审计机关对18000个缓建、停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我们政府绩效审计开始出现端倪。1995年开始施行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及其它法律规定的应当接受审计的,其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首次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明确了法律依据。1999年财政部等联合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为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配套法规。20世纪之后,我国政府审计出现了明显的由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2003年,审计署制定《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
时至今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美、英等国等相比,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属于以学习为主导、自下而下的强制型审计,发展存在局限性。首先,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尚不不完善,缺乏统一、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法律保护和行为规范,政府绩效审计的地位不明确,又进一步影响了其独立性。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绩效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难以形成统一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评估主体单一,缺乏外部监督。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基本是由政府主导型评估,主要以内部评估为主,评估主体较单一。绩效评估和绩效审计采用的数据来源、评估方法和指标等缺乏透明度,绩效审计的结果也一般不对社会大众公布,政府绩效审计的社会认可度低。再者,缺少相应的审计人才。政府绩效审计的对象千
差万别,审计实践中需要经济、管理、环境、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公共资源管理和运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估,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较高。
3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

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是有效的开展绩效审计活动的保障。可以借鉴部分地区法规,制定独立的《绩效审计法》,或者在现行的《审计法》中全面地界定绩效审计概念、法律地位、权限、目标、范围等等,明确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保障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政府审计机关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活动时有法可依。应认真总结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经验,结合财务审计的审计准则和他国经验,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系统、操作性较强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3.2 建立统一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促进“3E”向“5E”的转变源于:标准论文http://www.328tibet.cn
只有建立统一完整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价标准才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保证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应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分成几大类,不同的类别提出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弹性较大的、容易使公平性受到损害的项目或领域,则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再作一些补充性质的规定,保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在统一的基础上仍不失灵活性。注重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绩效审计也必须注重环境和公平,应该积极由“3E”向“5E”转变。

3.3 搭建绩效审计信息平台,形成内外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搭建绩效审计信息平台,增强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的开放性,不仅可以提高绩效审计的透明度,还以加强社会大众对政府绩效审计的了解,提升审计监督的监水平与层次,增强绩效评估与审计的工作效果。邀请社会大众参与,扩大政府绩效评估与审计的社会影响,促进形成内外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估体系。

3.4 注重培养审计人才,促进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的发展

培养专项的绩效审计人才是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基本保证之一。但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在结构结构方面较为单一,主要偏重于财务审计、基建审计等方面。应针对现有从事绩效审计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提高其绩效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建立绩效审计职业制度,增强政府绩效审计能力。要加强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应努力建立绩效审计专家库,促进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的发展,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满足政府投资绩效审计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