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变化浅析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浅析浅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公司的进入,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趋势也要求加快我国的会计制度革新进程。《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并实施,打破了分行业所有制界限,集财务会计为一体,形成了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从会计核算标准上解决了会计信息不实的不足,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更具透明度,符合国际会计标准的会计核算制度,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走向成熟,是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
一、整体结构上的新突破
1.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博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长,实现会计核算体系的统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博取二者之长,将二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对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过程都做出了规定,并且针对会计核算的总体要求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和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具体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建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其中,《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如产品制造业、商品流通业、农业、施工建筑业等)共性业务较多,为增强不同行业、所有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透明度,应制定和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因业务特殊,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较大差异,不易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应根据其特点单独制定会计制度。
二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操作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形成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等。
三是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于各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会计业务,如成本构成、收入构成及其核算等,将陆续拟订各个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来解决其会计核算不足。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不足,或对于会计制度规定不合理的地方,可以由财政部做出专门的补充规定和不足解答,作为贯彻实施会计制度的重要手段。
2.突破单纯的“记账报账”模式,突出会计规范。过去,会计规范往往受财务制度规范的约束,这样就导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当会计实务超出了财务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则无所适从。从我国目前来看,会计核算制度是国家统一的、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集财务会计为一体的会计核算制度,而财务制度是政府为强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而产生的,与企业资本和国家经济体制相关。随着我国企业公司化改造力度的加大,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也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因此,就需要根据国家统一的法规将原来由财务制度规定的属于会计核算办法应规范的内容,转由会计制度来规范,促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脱离单纯的“记账报账”模式,开始考虑企业自身会计政策和策略的选择不足。当然,这也对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内容上的新变化
《企业会计制度》 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只包括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传统结构,而是将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表进行完整地规范,说明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已不再局限于对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规范,而且还包括了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是名副其实的企业会计制度。
1.信息质量要求原则方面的变化。一是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是一条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主要依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如某企业购入一台设备,而且已经钱货两清,但交易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规定出售方在日后某个时间内必须将其设备以原出售购回。在这项交易中,前一个事项似乎该项资产的所有权已发生了转移,风险和酬劳也转移给了买方,但是从补充协议上来看,由于卖方须在某一个时间内必须购回该项资产,这就标志着该项资产的风险和酬劳并未真正转移给买方,因此,从整个交易上看实质上是一项融资行为,而不是一项销售行为。所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二是更注重强调贯彻谨慎性原则。由于会计实务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为了避开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应在会计工作中全面贯彻谨慎性原则,计提各种减值准备。在新会计制度中,企业除了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之外,还将合理提取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上,而且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从而可以防止资产计量不实,虚夸资产和利润的现象发生,使会计信息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实。
2.进一步明确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基本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凡是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标准的,不得予以确认和计量,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过去由于对会计要素定义不够妥当,没有反映出各项要素的实质,导致了企业的会计信息与经济事实相背离。使一些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被确认为资产,一些价值已经严重减损的资产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仍然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从而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采用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对资产进行定义,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制约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突出了资产的经济特性,而不是货币计量的一般性,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
3.将现有的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内容纳入《企业会计制度》之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时修正。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将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外币业务、或有事项、会计调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经过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具体准则内容纳入会计制度规范之中,体现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和整合,并对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定进行了修正。
4.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转变了原有不切实际的核算策略,同时对新的会计事项做出了新的规定。过去由于过于主观,没有考虑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的变化,不仅使得资产负债上各项会计要素不符合定义,而且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报废标准、固定资产净值率等均由国家统一规定,过分强调统一,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应变性,不能按市场要求去确认资产,提取各种准备和确认、计量收入,导致高估资产,资产不实,虚列收入,虚增利润。进而导致利润的超分配,使流出企业加剧了资金短缺。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正是从市场和环境变化这一角度出发,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核算策略和新的会计事项做出了新的规定。增加了委托贷款、利润归还投资等规定,并根据需要对部分会计科目的名称、核算内容进行了调整。(责任编辑:会计论文)>
三、会计报表中的新规定
在会计报表体系方面,除了对报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归并、简化和调整外,还重新规范、统一了各层次利润指标的计算口径,并针对报表附注做了专门规定,尤其是简化了“流量表”。在会计报表附表方面,将各行业的不同会计报表附表进行了统一规范,主要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和重组了“分部报表”。
总之,通过《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加入WTO,加快实现会计的国际化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