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最优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市场的竞争日益剧烈,现代企业的各方面管理理论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家企业或公司要想更好的存活和发展,对于本身就要有更高更新的认识,寻求更准确更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本文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剖析,最终提出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现实目标—财务状况最优化的观点。
关键词:企业管理现实目标财务状况最优化

一、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系统运行的总体方针指引,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一个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可计量性。这是财务管理目标的首要特点。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可以准确计量,具有明确、定量化的指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财务管理活动应当服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的总目标。
3、阶段性。由于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总目标一致,因此,在不同阶段,企业战略目标不同,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形成了财务管理目标的阶段性特点。
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其首先任务就是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的前提,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修正管理活动程序以适应管理系统运行过程有效的标杆,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检验管理活动成果的尺度。因此,确立合适的财务目标对于企业管理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过去和现在的财务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长期以来众所纷纷,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企业在预定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利润,通常以财务报表上的利润作为衡量的指标。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的理由是:
首先,促使企业注重投入与产出的对比结果,利润是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企业为追求利润增长,就要努力增收节支,就必须改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水平,降低产品成本,这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次,利润是一定经营时期内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反映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对比,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以激励和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使企业重视产品,关注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查、自觉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市场适销产品,并研究制订营销对策,把产品顺利销售出去。
第三,利润是增加投资者收益、提高职工劳动酬劳的源泉,也是企业积累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的来源,该目标与企业、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利润的高低还体现了企业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利润最大化也存在一些不足:
其一,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未考虑同投入资本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另外,会误导企业选择投入资本额较高的项目,而不是高效率的项目,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
其二,未考虑获得利润的时间和风险,难以对不同时期获得的利润额的大小做出判断,且会促使企业管理的当局不顾风险大小追求最大利润。
其三,利润只反映企业短期内的经营成果,很容易使企业产生短期化行为,忽略长远发展,往往导致企业只关心当前利润,忽视在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产品市场占有率、生活福利设施、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下功夫,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因此,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导致企业各种短期行为,同时还会引起企业因不能科学计量风险因素,导致决策失误的不良影响。

2、每股盈余最大化

每股盈余最大化反映了利润额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避开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第一个缺陷,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优点是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一般认为,股票市场是企业未来收益的折现,他高低体现着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可以每股市价反映着资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着每股盈余的大小和取得时间;它受企业风险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因此,每股盈余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可以提高经营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每股盈余最大化存在着不可避开的局限性:
(1)我国大多数企业还不是股份制企业,而且目前的股份制企业多为国家控股企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占的比例不大,不足以代表我国企业的整体特点,也还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股东概念;
(2)缺乏一个能合理衡量企业股价的机制和市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规范,市场非理性的投资远远超过理性投资,股价波动剧烈,较多地偏离了企业的真实价值;
(3)由于企业投资者很少能参与企业的直接管理,当作为财务管理主体的企业与投资者目标不一致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就会倾向于企业本身,背离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这一观点是把企业的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盈余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
(4)可能会忽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剧企业与社会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财务状况最优化

财务状况最优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酬劳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定义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风险与酬劳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使企业稳定发展;(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稳定股价;(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职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保证企业资金的获取能力。
财务状况最优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以下优点:(1)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考虑了取得酬劳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2)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考虑了风险与酬劳的联系。(3)财务状况最优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正确权衡酬劳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财务状况最优化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关系。
不过财务状况最优化也存在其缺点:
第一,“财务状况最优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从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的变动来显示,但由于股票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而股票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财富或价值的大小。就如我国的股市,由于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很难形成一个让人可信的市场。所以,“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捕捉。
第二,缺乏可操作性。上述我们说过财务状况最优化考虑了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利益,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由于债权人、一些小股东等等,并未实际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都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也就是企业的经理、所有者或是大股东所操控,而这些利益集团他们将会以自身利益出发,使自身获得最大利益。因此,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

四、我国企业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财务状况最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作为协调有关各方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要求为之服务的对象便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我们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其实现的客观效果来看应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从资本保全、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和经济效益四者的关系来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关键、是核心。二是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即科学有效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营运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合理配置各项生产要素的能力,它对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和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偿债能力的基础;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之一是符合我们国家的情况。在我国,现有很多企业都提倡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该说企业在做每一次管理活动都会首先考虑到这个不足,提高经济效益在很多企业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因此,我们认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而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或基本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也就是实现了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状况最优化,作为我国企业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其理由是:

1. 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建立在企业的契约理论基础上,与企业的性质相一致。企业的经营不仅要为股东服务,而且要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包括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事实上财务状况最优化的实现需要各方的努力:对债权人利益的关注培养了可靠的资金提供者;对雇员利益的关注增强了雇员的认同感、责任感、信任感和成就感;对供应商利益的关注保证了所需资源的持续供应;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保持了销售的长期稳定增长;对政府部门利益的关注争取了政府的支持;对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利益的关注保持了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因此,以财务状况最优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体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涵盖了其他三种目标,只不过是有条件地实现而已。譬如利润最大化,早期的概念只是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财务状况最优化使得企业除了考虑经营收入和经营利润的配比外,还要考虑到资本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社会成本等隐性成本。企业对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企业就应为此付出代价,这就是社会成本。同样,对于股东价值最大化,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也只不过是认为只有在照顾到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后,股东价值才能真正地、长远地实现最大化。
3. 财务状况最优化优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当前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仍是以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同时,一股独大、内部人制约等现象也十分严重,管理当局和股东、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时常发生。如果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持,可能会加剧上述冲突的发生。而以财务状况最优化为目标,则可以将各方面的利益统一起来。另外,证券市场的不完善还表现在企业的真实价值与以股票反映的企业价值之间的差距较大。在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令人怀疑的情况下,若以股票作为评价管理者的标准,势必会增强管理者的动机。此外,投资者的不成熟以及以投机为主的市场氛围,也导致股票无法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
4. 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还有利于稳定我国的金融体系。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是截然不同的,债权人关注的是贷出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而股东期望实现投入资本增值最大化。在负责经营的情况下,股东可能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要高的新项目,或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迫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甚至通过多派发股利来损害债权人的利益。由于历史的理由,我国的企业从银行贷款额较大,实施财务状况最优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保证银行的债权利益,从而起到稳定金融体系的作用。
5. 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制度、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所以,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仅仅局限于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而只有财务状况最优化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三、结语
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具有了利润最大化及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的众多优点,虽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企业价值计量困难不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不足,但是通过企业价值评估技术的发展,企业制度设计的完善,这些不足的解决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将财务状况最优化目标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管理目标还是最可取的。

参考文献:
[1]张兆国:“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财会月刊》1998年6期
[2]董永昕:“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上海会计》2000年7期
[3]许义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财政研究》2001年6期
[4] 张丽英:“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回归及修正” 《商业会计》 200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