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诱因与规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2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地方政府对产能过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论文利用数理浅析的策略将地方政府行为诱发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模型化。政府是抑制产能过剩的主体,本论文利用数理模型浅析政府规制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政府抑制产能过剩的行为提供论述依据。针对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诱发产能过剩中责任的不同和在抑制产能过剩中作用的不同,本论文给出政府的角色定位,以及政府对地方政府具体的规制内容。
关键词:体制性产能过剩;政府元素;政府;地方政府
:A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9004008
一、引言
在我国财政分权和行政分权的体制背景下,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利益上有着差别,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重视经济进展,但政府关注经济进展的长期效应,关注经济进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而地方政府则更多地关注经济的短期效果。这两者在推动体制性产能过剩中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但由于各自经济进展目标的差别,在推动产能过剩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为了推动经济进展,政府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如颁布经济刺激计划以推动经济进展,或是颁布一些推动行业进展的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在实现繁荣经济、振兴行业的同时,可能会伴随出现投资过热、竞争过度等不足。政府行为的负面效应引发的是政府干预是否必要的不足。在此争论中,笔者认同沃尔夫的“非市场失灵”的观点,既肯定政府干预的作用,又不否认市场失灵的有着。依此论述,政府在推动产能过剩中的政府缺陷是由其干预职能本身造成的,由此可视作是系统内风险,不将其作为产能过剩的主要症结看待。
本论文所关注的是产能过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以对产能过剩各个行业的调研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与产能过剩是脱不了干系的。传统性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不但是当地经济增加的重要来源,更与当地的民生和地区稳定密切相关,所以无可厚非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也正因为地方政府的重视和保护,这些企业即使已经是落后产能,也会因为人为设置的退出壁垒而无法顺利被市场淘汰,所以解决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不足的难点在于如何淘汰落后产能。不同于传统行业,新兴行业产能过剩不足的解决关键在于行业准入标准的建立,目前地方政府盲目推助新兴行业进展的行为已经导致很多新兴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不足的出现。新兴的产能过剩行业以经济规律上看一般都是利润率较高的行业,财政分权下处于竞争地位的地方政府定会对这些具有获利潜力的企业加以扶持。由于是新兴行业,产业扶持政策多,产业链长,利润率高,地方政府常常将这些产业中的企业作为区域进展的示范方式进行推广,并且为了进展地方经济,相应的园区也应运而生,在区域内起到显著的示范效应,而在区域间竞争中创造竞争优势。在这样的竞争和模仿方式下很容易出现地区的产业同质化现象。另外,在地方政府的盲目助推下,新兴行业基础薄弱,竞争的领域只能是新兴行业中进入门槛最低、获利最容易的产业链的某一段,虽然是新兴行业,但也容易出现低水平的产能过剩。

二、地方政府行为诱发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

(一)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进展效用函数

1.政府经济进展目标效用函数

四、结论与政策倡议

(一)结论
本论文在已有晋升机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产能过剩不足的论述化浅析,将产能过剩不足归结为经济进展中的结构失衡不足,对已有模型的变量进行重新设计,将与产能过剩不足相关的变量引入新的晋升模型之中,利用模型浅析地方政府推动产能过剩的作用机理。在对抑制产能过剩政府规制的探讨中,利用模型进行动态浅析,为政府提供规制的思路。在此历程中,得出以下探讨结论:
第一,GDP锦标赛的晋升机制有着缺陷。摘自财务会计论文http://www.328tiBEt.cn
晋升机制可以作为激励机制推动地方经济的进展,但同时会因过分关注经济进展总量上的效果而忽略优化结构均衡的投入,以而诱发以产能过剩为代表的经济非均衡性进展。
第二,地方政府更为关注经济进展的短期效应,以而注重经济进展总量成本的投入。地方政府在经济进展成本约束之下,政府官员为了追求自身的晋升可能性最大化,必定会倾向于短期经济效果显著的经济进展总量成本的投入,以而忽略经济进展的均衡性,导致以动态效率上看对于经济均衡进展的结构优化性成本的投入不足。
第三,虽然地方政府对抑制产能过剩的积极性是弱的,但是可以通过规制的设计来激发地方政府对产能过剩不足的关注。政府的绩效考核机制设计会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产生影响。政府的绩效考核机制的设计中的指标设定会成为地方政府执政方向和关注领域的导向,政府也可以通过对晋升机制的制度设计使利益向某些地方和领域倾斜。地方政府虽然会更倾向于将经济进展成本投向提升经济进展效果显著的总量支出成本上,但由于始终受控于政府,政府经济进展目标中的结构均衡也是地方政府不可忽略的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规制设计,将地方政府官员晋升与抑制或预警产能过剩的相关指标建立起联系,以而抑制产能过剩,实现政府实现经济均衡进展的经济进展目标。

(二)政策倡议

1.政府角色定位

第一,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革新政府干预方式。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所涉及的行业,一般都是市场性较强、市场资源配置能力高的行业,同时也是微观主体逐利的主要领域,在这些行业的竞争中,跟所有的竞争市场一样,会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过度竞争是发达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而正常的含义在于发达市场经济体制有改善的运转方式,过度竞争可以在市场周期性中得以矫正。但在我国现阶段的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味地依靠市场化作用,产能过剩的结果只能是愈演愈烈。查尔斯.沃尔夫提出的“非市场失灵框架”中,避开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争论,既认同市场失灵的有着,又不否定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中的缺陷。既否定完全的依赖市场,又排斥政府在经济中的强制性干预。本论文依据此框架的观点,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认同在市场出现失灵时的政府调控作用。由此,在产能过剩及重复建设等不足上,政府不应该无所作为,而是革新政府干预方式。政府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经济的作用,保障经济的市场化运转,而不是利用指令性的行政手段转变市场运转的规则。主要的任务是弥补市场失灵,弥补是指补充不改善的市场经济缺失的部分。在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历程中有着一种特殊情况,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对于国企,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国企,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灵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利用政策等手段来解决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不足。第二,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服务性和咨询性作用。信息对称是完备市场具备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发布系统,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平台建立经济预警机制。产能过剩的形成历程并不完全归咎于市场主体的盲目逐利行为,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信息不对称也会影响市场主体的决策。政府在做到政策信息公开的同时,还要积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主要提供与经济进展相关的具体化的行业信息,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现有市场规模、待建项目、拟建项目等与企业决策相关的信息,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动态地监控行业进展,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监测指标。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企业决策的预警机制。另外,抑制产能过剩的重点应放在对产能过剩的预警和防范上,确立科学、合理的产能过剩定量指标会对抑制产能过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将是抑制产能过剩与建立产能过剩预警系统的重要环节。
第三,协调好区域间的联系,引导区域间的理性竞争。过度竞争是产能过剩的根本动因,地方政府间为了GDP和官员的政绩,更是进行着不惜以经济进展低效率为代价的盲目竞争。抑制产能过剩,应将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竞争转向以市场微观主体企业间的竞争维度,地方政府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竞争,但是要在保证市场化的前提之下,而不是为了追逐政绩和单纯地追求经济总量目标的盲目竞争。地方政府要将其职能回归到提供公共物品、改善制度环境上,提升所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减少市场微观主体的交易成本,消除负外部性,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经济进展环境。地区间有着着长期的竞争联系,各地区都有追“热”逐“利”的盲目行为,关注短期内收益快的项目,相近或相邻地区间很容易造成产业同质化的现象。单一的竞争虽然会提升效率,但当竞争过度便会带来资源的浪费,而合作的竞争可以在实现高效率的同时,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地方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在区域间和区域内建立合作联系,将经济进展的目光以纵向向横向延伸,建立地区间的合作联系,延伸产业链,寻求区域间的共同进展。以而避开产能过剩等经济失衡不足的出现。

2.政府的规制与监管

第一,优化晋升机制指标系统。在现有的GDP锦标赛的晋升机制中,由于历史以及经济总量相关指标易于量化和指标系统缺陷等不足,使得GDP崇拜的地方政府行为愈演愈烈,GDP甚至成为了地方政府官员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政府规制地方政府行为可以以激励和监督两个方面入手,晋升机制属于激励的范畴,在现在的晋升体制下,经济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就是与GDP以及财政收入相关经济进展总量指标。晋升机制中应纳入与经济进展质量相关的指标,如经济进展结构的相应指标等。政府可以通过晋升指标系统的设置,间接地转变地方政府的行为路径。在优化晋升机制的历程中,可以将衡量产业集中度的市场份额集中度指数(MRs)等反映经济结构均衡的相应指标引入指标系统,以而避开因区域间竞争而带来的产业同质化,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小出现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另外,不同级别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为了保障经济的均衡进展,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的经济任务也是有所不同,由此在政绩考核机制上,应该根据不同层级地方政府的任务,制定不同的考核机制、设置不同的指标系统,避开将过度竞争引入每一层级的地方政府,以而避开因地区竞争诱发产能过剩。
第二,规范地方准入性核准制度,避开地方政府的“权利创造”。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会按照规模和类别按照被审批权限划归给地方或是国家,地方性审批则更会倾向于所在地区的进展,更注重项目的短期效应。在地方政府不完全获得项目审批权的情况下,为进展当地经济,地方政府会通过项目分类调整、项目规模拆分的形式,行使规则之内、范围之外的权利,以而扩大地方政府的审批范围、增大其权限,我们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地方政府的“权利创造”。在这种情形下,地方政府就会产生一定的权力空间,最终助推产能过剩形成。鉴于此,政府在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权力下放历程中,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转及行业进展情况,动态地调整地方政府的审批权限,与此同时,要确保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可控、可查。政府在权力设置和下放历程中应注重审批权力的严密性,并且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准入性审批的监管,监管的内容不仅是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还要在监管的同时,调研政府下放权力的合理性,以中发掘制度设计上的漏洞。规范、监管准入性审批可以被视为一个动态化的历程,不断地对可能出现的不足进行校正,制定新的审批准入权力的行使规则。
第三,抑制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保障产能过剩退出渠道顺畅。淘汰落后产能是抑制产能过剩的重要环节,淘汰落后产能的历程会伤害到一部分企业的利益,这些企业很可能在当地经济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触及这些企业的利益,便会影响所在地区的利益。由此,地方政府会采取一定的手段来维护这些企业的利益。在执行淘汰落后产能相关政策法规的历程中,不但要重视法规的合理性、可操作性,更要重视执行历程中的有效性,并且加强对地方政府执行进程和力度的监控。只有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的监管才是有效的,由此对于负责执行和监督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的部门,应该尽可能实现垂直化管理,确保淘汰产能过剩的政策行之有效。另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与行业准入政策同步实施,便于监测与调控整个行业的产能情况。
第四,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在改善监督机制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的做法来减少委托联系带来的效率损失,改善监管方式,加强监管系统建设。民众是最适合充当监督角色的群体,政府应重视民众对地方政府满意度的反馈,通过提升民众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意识,建立良好的民间监督机制。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民间监督机构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减少与政府之间的目标冲突。
参考文献: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M].陆俊,谢旭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加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3):4-22.
[3]Nordhaus , W.D.The Political Bussiness Cycle[J].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1975,(4):169-190.
[4]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不足长期有着的理由[J].经济探讨,2004,(6):33-40.
[5]周黎安.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方式探讨源于: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www.328tiBet.cn
[J].经济探讨,2007,(7).
[6]中国经济增加与宏观稳定课题组.中国可持续增加的机制:证据、论述和政策[J].经济探讨,2008,(10):13-25.
[7]王晓姝.分权制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内生决定[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
[8]Romer ,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86,94(5):1002-1037.
(责任编辑:于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