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物业税立法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2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文摘要】:2003年我国首次正式提出“物业税”这一概念,直至现在,国内对物业税的定义仍未形成较为权威、明确的界定。因此,本文首先对物业税的定义及物业税与房产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房地产税费法律体系,但是其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了法律法规数量众多、种类复杂等问题,也出现了无法与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缺陷。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目前房地产税费法律体系及其问题,进一步对我国当前反对物业税开征的两种观点做了反驳,以此证明物业税立法的必要性。物业税的法律性质是确立物业税立法的立法原则和立法目的的基础,而立法原则和立法目的对物业税具体法律制度的指定有着巨大指导意义。因此,在厘清物业税的概念并证明了物业税立法的必要性之后,本文将进一步对物业税的法律性质、立法原则及立法目的这三个基本问题予以分析。一方面,我国现行的房产税法律制度构成了研究我国物业税立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物业税的立法也必须注重域外各国或各地区的已有立法经验。因此,本文对上海重庆的现行房产税以及域外物业税的立法情况做了简要评析。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对我国物业税立法中立法模式选择和具体要素设置做了初步的分析。首先,房屋税与土地税混合分离的立法模式更符合我国当前土地国家所有和有偿使用制度以及部分房屋的产权归属情况比较复杂的国情的需要;其次,对物业税的各税收要素做出如下规制:将纳税主体分为以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个人、法人或集体组成的地产物业税纳税人、以拥有房屋产权证的个人、法人或集体构成的房产物业税纳税人以及房屋等不动产的租用人作为的扣缴义务人,将土地和房产统一归于物业税的征税对象,以房地产的评估价值或市场为计税依据,实行双重税率制定主体设置有差别的比例税率,在采纳现有税收优惠基础上对个人住宅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实行以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方式为主,自主申报为辅的征税方式,设置与现行相关税收一致的征税期限,以不动产所在地为征税地点。在我国物业税的立法讨论中,关于物业税的征税范围目前存在较大争议。首先,针对城市个人非营业性房产,本文认为应当将其纳入物业税征税范围;其次,关于农村房地产,本文认为应将农村房地产纳入物业税征税范围,但根据我国国情在现阶段应当对其予以暂缓征收。完善的物业税立法还必须对物业税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和相应法律救济机制做出明确规定:首先,本文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物业税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税主体、纳税主体的法律责任做了具体论述;其次,本文认为物业税立法中应当吸收并完善现有税收法律救济机制,建立物业税行政复议机制、物业税行政诉讼机制和物业税行政赔偿机制。此外,我国物业税的实施离不开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变革:首先,保留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土地在出让时的价值进行评估并计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这部分以外的部分划归物业税的征税范围;其次,制定“房地产产权登记”法律法规,并将现有各地区的房地产权属登记机构进行统一,颁发统一的房地产权属证书,并实现本行政区域内信息联网与共享;再次,对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价值评估体系进行改革,坚持政企分开原则,加强政府机关监督管理的职能,明确房地产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各项法律义务,明确房地产价值评估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设立房地产评估投诉、房地产评估异议审理等法律救济机制。
【关键词】:物业税税收要素法律责任法律救济配套制度
本文由会计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2-4英文摘要4-7引言7-8一、物业税立法的基础理论8-17(一) 物业税概念的界定8-91、物业税的定义82、物业税与房产税的关系8-9(二) 我国物业税立法的必要性9-121、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税费法律体系及其问题9-112、对两种反对开征物业税观点的反驳11-12(三) 物业税的法律性质、立法原则及立法目的12-171、物业税的法律性质12-132、物业税的立法原则13-153、物业税的立法目的15-17二、中外物业税相关立法的比较分析17-24(一) 上海重庆的现行房产税17-181、立法主体的质疑172、立法价值的选择17-183、社会影响的评析18(二) 域外物业税立法的比较分析18-241、立法权归属192、立法模式19-203、具体制度设置20-214、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21-24三、我国物业税的立法24-33(一) 我国物业税的立法模式24(二) 我国物业税主要税收要素24-281、实体要素24-272、程序要素27-28(三) 我国物业税征税范围争议解决28-301、将城市个人非营业性房产纳入物业税征税对象28-292、将农村房地产纳入物业税征税范围但暂缓征收29-30(四) 我国物业税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30-331、物业税法律关系各主体的法律责任30-312、物业税的法律救济机制31-33四、我国物业税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33-37(一) 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变革33(二) 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的改进33-34(三) 房地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34-371、房地产评估体系概况342、房地产价值评估法律责任34-353、房地产评估法律救济机制35-37结语37-38参考文献38-39致谢39-40 附:参考文献1李冬;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政策效应分析[J];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2李志;;物业税,房产税,还是洗洗睡吧[J];与法制;2010年13期3沈晓杰;;十问“物业税”[J];小康;2007年11期4姜山;;物业税改革应有序推进[J];理论导报;2009年06期5杨军;;物业税“空转实”难破冰[J];南风窗;2008年04期6;物业税的前提[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47期7况娟萍;;物业税为何难以出台[J];理论导报;2008年07期8刘尚希;;物业税抑制房价不现实——关于物业税的种种误解[J];人民论坛;2010年13期9周明;;物业税明年拟在部分城市实施[J];员;2007年22期10罗宇凡;;开征物业税利于稳房价[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