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毕业论文
题 目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摘 要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被视为是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以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等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在具体分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从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各主要业务活动控制、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对内部控制监督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以满足民营企业迫切寻求有效之道,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竞争和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问题;措施
 
 
Privat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analyzed
Abstract
 Establishes the 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regard as is the modern enterprise strengthens the economical management, enhanc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safeguard finance information real reliable, the protection property security integrity, as well as the realization enterprise strategic target and so on the effective method.This article take the privat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correlation theo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 the concrete analysis privat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present situation foundation, from the consummation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strengthened each primary service movement of control,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trengthens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surveillance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proposed the strengthened privat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measure, satiie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seek the effective road urgently, raised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level, adapte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industry need to develop.Adapts to the new social economy circumstances well, creat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 enterprise, maximum limit displays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 function, scientific, conforms to the actual perfect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Question; Measure
 
 
 
1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发展阶段,阐述了民营经济己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不可低估的力量,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结构复杂,民营企业集团在内部管理上所暴露的问题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甚至毁灭性打击,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到位有关。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分析,从而帮助国内民营企业更好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1.2 研究意义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改革也日益成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联合重组、主辅分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国内企业整体素质、创新能力等有了很大提高。伴随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不少潜在风险也显现出来,由于财务风险控制不力致使企业倒闭的案件时有发生。只有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提升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21世纪是多变的,国内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急速变化。全球性和信息化以及技术创新正飞速发展,市场壁垒已打破,使民营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国内民营企业必须强化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风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源于改革开放以后,是随着国内企业理论和实务逐步与国际先进惯例接轨后才逐步开始的。正式颁布的法规中最先使用“内部控制”这个概念的是1986年由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规范借鉴COSO报告的内容,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1]。20世纪90年代起,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并在十几年时间里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理论和体系建设己初具规模,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1996年6月,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规范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对企业单位会计工作责任主体、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工作交接、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
 1996年12月,财政部颁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1997年1月开始实行[2]。它最早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局限性等。
 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3]。
 1999年10月,第九届全国人代会党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会计法》。《会计法》是国内第一部体现内部控制的法律,对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立法形式,规范财务行为,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4]。
 2001年6月,财政部以财会(2001141)号文件颁布实施了《会计法》的配套性规章:《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5]。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体现了国内管理机构对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
 2005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结合COSO委员会2004年提出的风险管理框架,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因素辨认、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等基本要素。
 2006年2月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从被审计对象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活动的监督五个方面阐述了内部控制系统。
 在国际内部控制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国内内部控制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007年3月,为引导企业加强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线的相关标准建设,推动国内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建设,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8年6月,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以财会2008年7号文件的形式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国内首部较成熟的内部控制规范,它标志着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此规范于2009年正式实施。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6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该文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保护公司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首次正式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1949年发表的一份题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这份报告首次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定的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和与之相配套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6]。1958年,该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重新表述。在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要求独立测试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测试[7]。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交叉结合在内部控制总体系中的。
 1992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即COSO委员会,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概念。并于1994年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增补。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个基本要素组成。COSO报告首次把风险评估列入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使得内部控制的理论更加完整。COSO报告指出,管理层、内部审计人员或董事会以及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在世界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了内部控制的责任和“全员参与”的思想,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自觉维护及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主动地执行内部控制。因此,COSO报告在当时成为内部控制建设的标准和指南,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想也日益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和广泛的应用。
 2002年7月,美国通过了SOX法案,即《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它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8]。
 2003年7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该讨论稿把内部控制从“过程观”提升到了“风险观”,将内部控制纳入到了风险管理中,启动了企业风险管理项目的研究[9]。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报告。它以风险为导向,以增加价值为目标发展了内控理论,是内控发展史上的飞跃。它为我们认识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许多方面值得我国借鉴[10]。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文章围绕国内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这条主线展开,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根据理论依据和现状研究,探索国内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体系,讨论了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了国内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国内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提供保证。
1.3.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文章主要采取了案例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l)案例研究法。文章在对国内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后,通过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国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规范研究法。规范研究方法要回答的是“该做什么”的问题,文章不但分析了国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还论述了如何采取完善措施来完善国内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所以文章需要采取规范研究法。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理论
2.1 民营企业的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逐步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民营是在国内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时期提出来的概念。民营不是所有制属性的范畴,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实行民营,公有制经济也可以实行民营。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民营企业是非国有独资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广义的民营企业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国有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乡镇或城镇企业、三资企业等。政府在民营企业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股权,民营企业能自主经营,自己有权决定企业的人事任免、财产处置、投资等决策[11]。
2.2 内部控制的概念
 准确的概念是研究事物的基础,也是企业构建内控体系的前提。纵观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不同组织对内部控制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科索(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由管理机构董事会、和其他职员实施的目的是为下列各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l)经营的效果和效率;(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12]。该定义及框架深深影响着国内内部控制的制定。2008年6月国内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它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完整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13]。”
2.3 内部控制的基本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实施体系,内部控制实施体系中又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体系、政府内部控制实施体系以及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体系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体系包括五个要素,即企业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评审。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细致地了解和评估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而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必须通过企业内部信息有效的沟通。最后,保障内部控制的质量必须借助于监督评审。
2.3.1 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增强或减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和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受到控制环境好坏的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首要任务是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主要内容涵盖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2.3.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进行管理。它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包括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检查,其中技术发展、竞争、经济变化等是外部因素。员工素质、公司活动性质、信息系统处理的特点是内部因素。风险分析指对风险的重大程度、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计以及考虑如何管理风险等。风险管理决策是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企业需要不时调整内部控制,以便恰当地处理任何新的或过去不加控制的风险。
2.3.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实践中,控制活动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业绩评价、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实物控制、职责分离等。
2.3.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必须捕捉、识别、交流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以使企业员工能顺利履行其职责,包括向下的、向上的和横向的沟通。法律法规要求、市场份额以及客户投诉等信息属于外部信息。会计制度,即由管理当局建立的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和事项,维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和记录,属于内部信息。有效的会计制度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l)计量业务要采用恰当的货币价值;(2)对业务进行序时详细记录以便于归类,提供财务报告;(3)可以确认所有有效业务的方法和记录;(4)确定业务发生时期以保证业务记录于合理的会计期间,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披露业务。
2.3.5 监督评审
 监督评审可以是分别单独的或持续性的,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它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是否合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监督评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过程进行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织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要对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进行监督控制,以帮助企业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内部审计通过监督过程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且提供改进控制制度的建设性建议,使企业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
3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3.1.1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大多数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凭借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已经足够,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另外,还有不少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内部控制是“对下不对上”、“对人不对己”,这种对自我控制的排斥影响了企业员工对控制的理解与执行。
3.1.2 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国内许多民营企业不重视组织结构的设计,对组织分工全凭领导的主观意念决定,导致工作分配不均,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信息不畅。
3.1.3 人力资源陷入困境
 国内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较弱,所能承受的薪酬水平有限,加之内部管理混乱,因此很难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其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上岗前又缺乏技能训练,劳动力基础素质差,从而制约了企业技术和效率的提高。此外,企业对员工的培养从总体上仍以实际锻炼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才培训、选拔机制,因而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3.1.4 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应互相监督、制约, 并在董事会基础上设立专门委员会。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 在一些重大事项上拥有控制权。但实际上, 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常常被大股东控制和操纵, 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 或在没有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随意决策。众多的中小股东很难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参与对企业的控制, 这样公司的治理结构就出现“形备而实不至”的现象。
3.2 风险评估意识薄弱
 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决策、经营决策、财务决策和销售策略等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和盲目性,基本上没有建立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机制,对企业风险问题认识的肤浅必然会使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误入歧途,这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企业管理层在风险评估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1)对现有市场缺乏了解和认识,其结果往往导致对形势的盲目乐观和自信,一旦真正面临风险,就缺乏应变能力和应对措施。(2)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的变化缺乏预见性,这使得企业对某些新业务不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现象,从而使内部控制失去健全性。
3.3 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不力,主要表现三点:其一,考核员工业绩的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对企业员工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少对其它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还有,一些民营公司鼓励员工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但到年终业绩检查时,并无具体的有用数字支持的监督方案可寻,结果绩效管理仅仅是走过场。其二,实物控制流于形式。有的民营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利用内部控制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资金,利用虚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现象时有发生。其三,职责分离体系安排不顺。表现为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是搞不清楚;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设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过多,职责不明。
3.4 信息沟通不畅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但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因软硬件基础设施不完善或信息传递不及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不详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评价缺少统一标准,信息的责任主体也没完全到位,员工未能对相关信息充分理解并执行, 内部、外部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效率低,出了问题因职责不清而相互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
3.5 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是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评估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的过程。内部审计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监督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国内的民营企业中除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企业中设有内部审计部门并发挥重要作用外,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不能有效的监督其他组织的活动,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例如:万容包装公司,公司在成长发展阶段,由于规模小、业务少并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因此缺乏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独立检查和评价,随着规模的膨胀,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多样,对于进行内部审计的需求日益紧迫。但万容公司在考虑到成本的约束后,直接依靠高层个人的亲力亲为进行监督,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职能产生弱化,从而导致万容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要么是有制度、无执行,要么是制度与手段不完善不健全。
4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措施
4.1 改善控制环境
 企业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理念、经营风格、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权责分配、员工胜任能力、职业道德与人力资源等多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分阶段地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理论上的控制环境与实际运行间的问题。管理层要从管理基础和手段入手,完善基础管理的支撑体系。如,明确组织设置与职责分工来保障流程的运行,明确责权分配来保障授权审批,以基础的核算规范来保障报告可靠,以有效的业务计划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来保障经营权力的下放。
 另外要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内部控制的意识,重视组织结构的设计,解决人力资源的困境,同时健全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传统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董事长与总经理“一肩挑”现象,其最大弊端是政企不分,经济权与所有权难以分开,界限模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是实施内部控制,优化管理的前提。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企业决策机制和监控体系等制度安排的基础。首先,要切实保障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其次,完善中国银监会监管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按商业化、市场化原则引进专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对经营者的责、权、利进行激励机制考核。再次,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加强董事会对公司高层的监督,削减人控制的负面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监事会制度,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监督董事和经理履行职责,以及行使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和检查。
4.2 建立有效风险控制系统
4.2.1 树立风险意识
 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才能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因为,只有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才能主动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应对风险、控制风险。因此,企业应关注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提升职工风险管理素质和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4.2.2 制定风险制度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风险、资产风险和兼并重组等风险逐步增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所以,企业要想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必须在技术上制定风险回避、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等管理策略,建立和完善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
 首先,企业要以内部控制环境为基础,以战略控制为重点,以战术控制为着力点,以全面风险为对象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制度。因为,清晰可行的事前制度规范不仅可以确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偏离企业总体目标,而且能够防止企业发生损失时管理层以不了解情况、未经其批准而推卸责任。其次,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建立独立的风险计量和评估机构,用来评估投资收益或损失、董事会制定的业务投资目标实现情况以及企业积聚的风险情况。最后,企业还必须制定风险管理流程,收集风险管理信息,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对风险进行评估,监督和改进风险管理。
4.3 加强控制活动执行有效性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14]。企业控制活动应针对关键控制点来进行。一般而言,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关键绩效领域确定其关键控制活动,如人员任职资格及业绩考核的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各环节包括计划与决策、销售收款、采购付款、财产物资管理、产品质量、融资投资以及内部监督机构运作等方面的控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建立高效、务实的程序,加上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控制活动就能顺利实施。
4.4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良好的信息和沟通机制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正确、及时、全面的信息内容,并在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由“产生—传递—处理—反馈”形成顺畅的信息循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也是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关键。
 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实现了电算化,既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又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所以,企业必须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一是完善通畅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渠道。公司管理层要为全体职工制定各自的控制职责,必须使每一名职工得到认真履行职责的明确信息,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各自在控制系统中的职责作用和任务,以及各自的信息传递内容、方式、渠道和传递对象,保证按既定的路线和层次准确地进行传递信息。二是确保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渠道。在日常工作中企业职工们每天都会直接接触到一些关键性经营问题,他们总是最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只有建立一个开放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才能使这些信息能及时反馈给管理层,才会使职工有一个及时报告、反映和解决各种例外情况的途径。
4.5 完善监督与评价机制
 企业应发挥内外部监督的协同作用,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首先,在国内可采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双层领导模式”设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即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在经营管理系统里设置审计机构。对于开展的审计业务,内部审计机构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和报告工作,并且要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对于行政方面的内容,内部审计机构要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的模式在业务处理上也有较强的权威性,具有较高的相对独立性,能很好地实现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其次,企业应积极利用财政部、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等外部监管对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形成推动作用。高效的外部监管能够减少内部控制缺陷和风险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能够确保交易活动在公平环境下进行,使违法违纪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和公正处理。总而言之,企业应通过服务式监管、外部引导以及企业员工参与式监督等途径,促进企业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的建立,逐步完善“自我约束”及“自我评价”机制,从而最终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效果。
5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5.1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宁波天邦的前身--余姚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25日,1997年1月18号开业。2001年4月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更为宁波天邦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124”,简称“天邦股份”。公司经过十年来的发展,除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外,下有16家子公司(包括孙公司)。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饲料研发,生产与水产品加工为主的上市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辖有广东天邦,安徽天邦,上海天邦,盐城天邦,内蒙古草原天邦,上海邦尼,盐城邦尼,兰州博亚等全资子公司以及合营企业湖南金德意油脂有限公司,以及越南天邦特区。
 天邦股份坚持“精制动物食品,呵护人类健康”的质量方针,坚持自主创新,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产品包括水产饲料,畜禽饲料及牛羊精补料,代乳料,水产品加工制品,饲料级油脂等200多个品种,产品曾先后获得国家级新产品,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浙江省名牌产品,安徽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2005年元月,“天邦”牌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天邦股份各企业生产的“天邦”牌,“升江”牌,“邦尼”牌,“艾尼”牌,“谷雨”牌,“金意”牌产品在国内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畅销全国26个省市区,“天邦”牌水产饲料还出口到日本,韩国,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宁波天邦是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选其作为本文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首先,它从成立到上市,只花了十一年的时间,已算是成长较快的民营企业。
5.2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5.2.1 控制环境不完善
 内部控制需要在一定环境中实施。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它是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根基。宁波天邦是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环境比起非上市公司要完善得多。但宁波天邦在规模不断扩张的时候,其控制环境就并非很完善。主要表现在中层管理人员工资水平不高,工资的增长幅度小且慢,其工资水平缺乏竞争力,对人才也就缺乏吸引力;其会计人员水平不高,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展开;仓库保管人员工作不到位,导致饲料变质并发运给客户,以致当地市场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5.2.2 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控制活动主要是指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的控制。比如各种单据的流转,由于采用订单模式销售,企业的其它各部门都以销售部为主。销售部接到订单,将产品需求量发到生产部,生产部根据仓库库存情况决定生产,产品完工后交质检部验收,同时仓管部负责产成品和原材料的保管,对原料的存量情况应及时上报。在这个以销售为中心的生产,销售以及领料过程中,所有与财务相关的单据都应该及时交财务,并且各部门都应有存根。如果对某一销售合同进行抽查,在内部控制完善的情况下,应该能够找到所有与这个销售合同相匹配的单据和记录。然而,宁波天邦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就宁波天邦而言,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应收账款的收回问题。年末,公司会对每个业务员的销售业绩和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进行考核。按公司规定,应收账款的回收期不能超过三个月,否则年底扣除资金。为了获得资金,业务员将部分客户的预付账款作为应收账款反映给公司,这无疑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当业务员离职时,往往会造成公司财务不清的状况。
5.2.3 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传递包括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整个流程的衔接和信息传递。信息沟通不畅极易导致工作环境和氛围的不愉快,部门与员工之间工作不配合,还能导致信息传递滞后。在宁波天邦公司里高层管理者的意图都是好的,但无法有效传递至基层员工,导致员工没有定心力。比如老板说应该给员工涨工资,但却无法把这个意向有效地传给其他管理者,甚至遭受其他管理者的忽视。在宁波天邦公司信息沟通不畅不仅表现在高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以及基层员工之间,当管理者之间沟通不通畅时更易导致中层与基层员工的工作流于形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5.2.4 内部监督失效
 宁波天邦公司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例如,尚未设立独立审计部门,对高层管理者缺乏监督。
5.3 完善宁波天邦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5.3.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宁波天邦在控制环境方面主要是人力资源的问题。中层,基层员工工资在当地处于中下游水平,可谓是“军心不稳”。公司没有专门的培训政策,没能帮助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和成长。低水平工资必然留不住有能力的员工。应该制定工资增长的政策和员工培训政策,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进步。员工不发展,企业必然发展不好。在经营管理理念方面,“官本位”思想比较明显。这必然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工作氛围和工作情绪。建议中高层管理者多一些“亲民”举动,甚至制定专门政策。
5.3.2 加强控制活动的管理
 就了解而言,公司在整个业务流程方面的控制有待加强,比如对流程的管理,以及整个流程的单据的完善和管理,正确及时开具,并正确及时地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采购、销售、处置、贬值和转让固定资产应得到授权并进行及时和正确的记录,还应建立并执行相应的批准制度。另外,应该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明确财务人员的责任和权限,所有的人事和工作需求变化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批准,员工的绩效评价报告由职能部门和操作部门共同负责,并建立起客户档案。对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严格区分和管理。
5.3.3 完善信息管理控制
 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流动,还包括信息在各部门的横向流动。所有的人员都必须具有从上层管理部门获取准确信息和从下级部门获取反馈信息的通道,从而使他们理解自己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本人活动与他人工作的关系[15]。信息沟通不畅不仅导致信息滞后,还将导致工作情绪不愉快。宁波天邦及其分公司在信息沟通方面有制度,那就是每个员工每个月都必须至少提二条建议,这是非常好。但高层,中层,基层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的隔阂有待解决,这与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作风有关。
5.3.4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一个良好的内部监督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宁波天邦公司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使内部监督“有法可依”。还需要应对内部监督部门充分的授权,以提高监督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评估控制执行质量的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切实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因此,企业在整个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保证控制效果。企业中实施监督最有力量的部门和人员应是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的有效性,监督企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及信息反馈等各方面,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针对结果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从而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为改善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控制质量提供依据,提高整体控制水平,真正发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协同作用。因此,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这不仅可以加强监督,还可以规范内部控制。
结 论
 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民营企业运营效率与效果,保障企业依法经营、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完整的活动,是现代民营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民营企业为了减少经营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约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有利于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文章针对国内民营企业目前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对国内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流程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但由于水平所限及自身实践经验的欠缺,文章尚有诸多不太完善的地方,希望通过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强积累,不断完善,更好与实践相结合。
参 考 文 献
1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M],1986
2 晋晓琴.内部控制概念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11
3 Baumol W.On improv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enterprises[J].Economic Journal.2004: 24~28
4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J].1998.11
5 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
6 陈丽萍.内部控制的理论演变简介[J].山西财税.2004.5
7 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SAP No.19).1953:53~55
8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9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draft,2003:43~46
10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S]
1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肖湖[J].财会研究.2008.24
12 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1992
1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2008.6
14李梦玉.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J].商场现代化.2006.8
15徐艳滨,陈微.黑龙江对外经贸[J].2009.3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在美丽的德强商务学院度过了四年时光。期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感悟了人生,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此感谢老师的指导。老师平时的教学、工作和学术任务十分繁忙,但是在我的写作过程中,在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思路以及写作资料的收集等方面,老师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我的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并对初稿、定稿直到论文的格式都悉心指导。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渊博的知识、谦逊宽厚的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谨向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附 录
 1.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Could Set up the Standard of IC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First of all, it is an international practice to set up the standard of ICS, and it is a strong factor to promote the Internal Control development, too. By making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Internal Control evolvement, the reasons of Internal Control development are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need of one’s own insid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e government pays attention to being a key factor. For a long time, the Internal Control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the enterprise. Until 1973, U.S.A. stipulated in form legislating that each enterprise must set up ICS, and ha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goal of Internal Control. If the ICS of the enterprise can not be consistent with the goal that American Audit Committee stipulated, it must be fined. The responsibility person will be imprisoned less then 5 years. So far, setting-up and amplifying the ICS become a kind of legal liability that U.S.A. enterprise should fulfill. In 1980s, U.S.A. Treadway Committee formed the famous COSO report, which is extensively acceptable and offers the guide for widely designing the ICS.
 Secondly, a setting-up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 system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 and insure the corporation to observe the regulations of law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 of modern enterprise is the ownership separated from power of management. There is serious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internal related people including the operators and the external related people such as owners, governments departments concerned, suppliers, and so on. So, one goal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dependability of guaranteeing financial statement, another is to guarantee that the enterprise can comply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From the two goals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not only the volunteer conscientious behior but a kind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t is a kind of form of expression that the enterpris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xternal interest groups. So, we can set-up a set of complete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 system as the normative standard of the administration behior of the enterprise, which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to complete the goal of ICS.
 At last, setting-up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 system can help us to unify the varied views. At present, there are not identical opinion on Chinese accounting theory circle and accounting practice circle. Even in the CPA profession field,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ICS is confined to its impact on audit work. So, setting-up the standard of ICS can not merely offer the unified foundation for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each side personag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offer standard and method for improvement of its ICS and for the enterpris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reasons, the author thinks, every government department concerned organizes strength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the ICS in time, in order to set up a set of exercisable the standards of ICS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behior of the corporation with strong effectiveness, and issue corresponding criterion or offer the guide. Only in this way the enterpris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and the CPA he regulations to abide by. It will make enterpris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establish its own ICS and the CPA evaluate the ICS on the same basis. The standard, by which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of the enterprise sets up the ICS and the standard by which the CPA audits the ICS and standard by which the investors evaluate the ICS must be unified. So and so only it can reduce possible expectation disparity.
 Fortunately,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our government began to strengthen the impetus of the enterprise ICS.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 issued “Strengthen the guideline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ICS” in May of 1997. It is the firs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about the Internal Control in China.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Independent Auditing Standard No. 9 --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Audit Risk” in December of 1996, which requires the CPA to examine the enterprise’s ICS. The Standard also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about the Internal Control including control environment, accounting system and control procedure.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ion Commission issued “on the Reserve for Depreciation in Asset Value for every listed company” in 1999, which requires the listed company to draft effectively its own ICS in order 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and dissolve the loss risk of the assets, and make the management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discretion.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ion Commission supervises whether the ICS be set-up and how the ICS should b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Issued in October of 1999, while implemented in July of 2000, the newly revise makes it clear that every company must set-up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and insure its improvement. The issuances of the “Accounting Law” make it also clear that the incompatible function must be separated. In June of 2001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Regulation: General Regulation” and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Regulation: Cash” as the related rule of “Accounting Law” is in the hope of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of the company and Rectifying and regulating the socialist economic order. It will be a strong factor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CS forward effectively.
 2. Carrying Out Auditing Work of Enterprise ICS by the Social Intermediary Service
 It needs outside strength to guarantee whether the enterprise can establish its own perfect ICS and implement practically after the Standard Internal Control was set up. We can use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west country for references, which can be acquired through auditing the enterprise ICS by CPA. The concrete practice is like this. First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of the enterprise gives the self-evaluation report of its own ICS. Then the CPA audits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d gives a corresponding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port. This kind of method emphasizes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CPA’s responsibility on a certain extent. It will make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h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defect and improve its own ICS constantly under the assistances of CPA in order to lighten one's own responsibilities and accomplish enterprise long-term interests, while the CPA will supervise and urge the enterpris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to improve its ICS for reducing one's own risk.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bring other results. For instance, it will reduce the risk that the enterprise runs, and it will improv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th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then protect the investor's interests, improve the depend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 which publish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 enterprise offers to the outsid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n increase the transparence and validity on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other capital markets.
 3. Infuse the Idea of the ICS into the Stuff and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of the Company to the Responsibility of ICS
 Besides the executants, every company is a beneficiary of its own ICS. The company ought to combine its own characteristic to set-up its own ICS and improve it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the country. Furthermore the idea, theory and the method of the ICS should be understood by stuff and be run through each link of insid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ake it observe disciplines and obey laws and adhere to principles and then follow enterprise control the system in real work and then make the ICS be carried out and implemented,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quality of unit staff including political caliber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should be raised. At the same time, for guaranteeing enterprise control system being able to effective functioning, and making it improve constantly, the enterprise must check and examin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CS regularly. By checking, the enterprise can be aware of the information, such as whether the ICS would be followed effectively, what achievement is obtained while carrying out, what questions he appeared, why a certain ICS can't be carried out or not totally carried out and so on. Furthermore the enterprise can estimate what consequence is produced or cause. It is necessary to offer moral encouragement and material reward to the employee who carries out the ICS strictly. While to those who break the ICS, th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s and economic punishment will be given. To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of the enterprise, it should realize that it is its one’s own responsibility to set up and amplify the ICS. The newly revised “accounting law” has made it clear that the head of the company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behior of a agency accounting, moreover they take charge of setting up and making the ICS healthy,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head of the company hear relevant personnel’s thought, motive and behior at any time (the motion and behior of the accountant should be particularly paid attention), and to grasp the external cause that may mak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violate the ICS, so that the precaution measures can be taken timely. The head of the company can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ccountant and strengthen accountant's self-discipline ability.
 
 
 
 
 
 
 
 
 
 
 
 
 
 
 
 
 
 
 
 
 
 
 
 
 

 1、政府部门能够通过设置标准的内部控制系统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首先,设置标准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国际性的尝试,也是促进内部控制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通过对内部控制演变的综合性调查,内部控制能够发展的原因不仅是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需要,政府的关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部控制被认为是企业的内部事务。直到1973年,美国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每家企业必须指定内部控制系统,并且提出了内部控制应达到的相应目标。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与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定的目标相违背,则该企业将受到罚款,并处相应的责任人少于五年的有期徒刑。到目前为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美国企业必须执行的一种法律责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Treadway委员会完成了著名的COSO报告,该报告被众多的企业广泛接受也为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指引。
 其次,设立一个标准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且能够确保公司遵守法律规范。现代企业体制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导致了内部相关人员和外部相关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比如企业的所有者,相关的政府部门,供应商等等这些外部相关人员无法掌握企业的确切信息。所以,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而另一个目标是保证企业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范。从这两个目标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加强内部控制不仅是自愿的道德行为,而且是企业的一种责任。这也表示着企业该对外部人的利益负责。所以,我们可以设立一系列的标准的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比如企业行政管理的标准,它是完成内部控制系统目标的重要条件。
 最后,设立标准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帮助我们统一各种不同的观点。目前,中国的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一致的观点。即使在注册会计师领域,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解也是局限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方面。所以,设立标准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但能够为各个方面人员的交流和理解提供统一的基础;同时,它能够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和对企业的评价提供标准和方法。
 基于上述原因,作者认为,每个政府相关部门都应该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研究。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可实行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标准,以有效地制约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也为制定内控提供了相应的标准和指导。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公司的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才有了可供遵守的准则。它会使企业管理层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注册会计师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评估。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内部控制系统,不管是企业的管理层自己设立的,或是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的,还是投资者评估用的,他们使用的标准是统一的。尽可能的降低意思上的分歧。
 幸运的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就有了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意识,央行在1997年5月发布了“加强财政机关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南”。这是中国第一份关于内部控制的规范文件。财政部在1996年10月下发了“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一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文件,文件中指出需要注册会计师去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文件同时也对内部控制的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作出了规定。199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拟定(或修订)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对资产减值采取预防措施。确保管理层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取得一致。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在1999年10月发布,于2000年7月实行。修改后的文件更清楚的要求每家公司必须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并且确保它的不断完善。“会计法”明确要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货币资金(试行)”作为“会计法”的相关规则,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等做出了原则规定。它将成为推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向前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动力。
 2、 通过社会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
 在内部控制的标准建立之后,它需要外部的力量来确保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自己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的执行它。我们可以以其它西方国家的经验为例,它的内部控制制度需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过后才能用。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企业的管理层对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上交一份自我评价报告,然后由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并出具相应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它会加强企业管理层对内控制度缺陷的关注,并且在注册会计师的帮助下不断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达到减少自身的责任和实现企业长期利益的目的。同时注册会计师也会加强监督并且促使企业管理层不断完善自己的内控制度,以降低他们自己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其它的影响。比如,它会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且提高对外报送财务信息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它也能够提高证券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培养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感
 除了执行者,每家公司都收益于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来完善它。进一步而言,内部控制制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应该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理解并在公司内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加以实行。如果要在实际工作中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并且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的执行和实施,企业的每个员工的素质,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职业能力上的都要有所提高。同时,为了保证企业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实施,并且不断的完善,企业必须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检测,企业能够注意到内部控制执行的相关信息,比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的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执行的时候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某些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执行或是不能全部的执行等等。也就是说,企业能够预计到实行这个内部控制所产生的结果。对于那些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职员应该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而对那些破坏内部控制制度,也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应该让员工们意识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了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账的行为负责,而且也负责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使它加以完善,这就需要公司的负责人随时听取相关人员的想法,注意他们的行为(会计人员的动机和行为尤其值得关注),善于抓住会使相关人员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外部原因,以便于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公司负责人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且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