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之“税”则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0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那么,“避税天堂”是否真如有些人预测的那样会被取消?专家认为,“避税天堂”有些是独立的国家,其制度和法律体系,是其他国家很难干预和取消的。现在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避税天堂”准备采取一些行动,但不是取消,而是可能对在黑名单或灰名单所在国家和地区有投资或被投资的本国企业加强税收征管,各主权国家可能会出台相关国内法规及监管措施,加强自身征管力度,这对纳税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设在黑名单或灰名单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对没有实质运作而仅仅是壳公司的海外企业,如果这些企业设立在“避税天堂”,本国企业的税务当局可能将这些公司的收益视作本国企业的收益而课税。
危机中的利弊需统筹。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有利有弊。具体而言,“利”主要表现在,经济低迷时期的相关税收筹划成本也较低。比如进行税收筹划可能会牵涉到公司的重组,需要对一些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等进行估值,并按照公平价值交易。在经济很好的时候,房屋的会非常高,企业转让相应也要交较高的税。而在经济低迷时期,相关成本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此外,最近几个月,政府出台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以扶持企业渡过难关。政府倾向于给企业多一些支持,企业要做税收筹划可利用的方面也多一些。
“弊”的方面包括:其一,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收益降低,筹划能节省的金额也相应降低,纳税筹划的短期效果可能不会很明显。同时,进行纳税筹划需要一定的费用,在企业流较紧张的情况下,是否做纳税筹划,往往会很谨慎。其二,进行关联交易纳税筹划过程中,在评估验证转让定价合理性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一些可比公司,对近三年的数值进行平均,并用平均值来评估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当前,无论是目标企业还是对比企业,它们前两年的经营数据较高,去年的较低,平均值往往介于前两年与去年数值之间,这样企业去年的数值可能就低于合理值。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税务机关质疑的可能性加大,对企业不利。关于第二个不足,已经有企业向税务机关反映,相信会有解决的办法。
“办法”剖析
2009年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简称“办法”),作为企业所得税法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的详细规定,涵盖了转让定价税制、避税港税制、资本弱化税制及国际反避税等四大领域,受到了纳税人的高度关注,更是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专家提醒企业有以下四点需要掌握。
一、同期资料。对一部分规模比较大或者转移定价及关联交易规模较大的企业,“办法”提出了纳税申报同期资料的保存和申报的要求。也就是说,根据规定,企业如果有关联交易,就需要提供关联交易的同期资料,以证明关联交易的合理性。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新要求。以前关联公司之间转移定价的是否合理,并没有法律文件要求整理并提供一套资料,而现在有了这样的要求。因此,对于企业纳税筹划而言,以前没有对筹划中的关联交易进行定价合理性基准浅析浅析(同期资料的组成部分)的,现在需要补上,做好同期资料数据支持和准备,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资本弱化。按规定如果一个公司的关联方企业的借款超过其权益资本的二倍以上,且超过的部分如果没有充分的同期资料证明借款的利息是按照公平交易原则收取的,就不能税前列支。所以,企业的关联公司或股东在融资过程中,需要首先注意借款的额度是否超过权益资本的一定比例;其次要注意利率高低,这是纳税筹划中新的注意点。
三、预约定价。按照规定,企业间关联交易的定价,是可以跟税务局协商并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下来的,这就给了企业一定的确定性。比如企业要做一项关联交易,对于交易心里没底,不知道以后税务局是否会质疑、调整并补税。那么企业可以去税务局协商把提前确定下来,在未来的协议期之内,都可以按照这个进行关联交易,而税务局就不会在协议期内对企业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的税务稽查。预约定价降低了企业双重征税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预约定价花费的时间较长,人力物力投入较大。
四、成本分摊协议。成本分摊协议是对跨国企业有利的一种方式。在全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多个关联企业间,如果这些关联企业共同开发或者提供服务,当某一关联企业需要使用该开发成果时,原来是采取收费的方式,现在可以使用成本分摊协议方式。比如,分布于不同国家的多家关联企业共同研发了一项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并不是属于哪个公司,但是其使用权可能属于国外的某个公司。而中国的某家参与研发的公司要使用这项无形资产,一种方式是付费,同时需要代扣缴营业税、所得税,加起来可能有15%左右的税负。而在成本分摊协议方式下,由参与研发的企业分摊相关开发成本,并免费使用无形资产,这样,开发的成本可以直接在税前抵扣,且不会如付费的方式下那样需要负担额外的税负。
实操倡议
一个真正好的税务筹划方案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在纳税筹划工作中,专家倡议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要点提醒企业注意:
一、事前筹划。事前筹划远比事后筹划重要,其效果也会好很多。专家见过相当多的企业在事情已经发生,税务局要求补税时,觉得要交的税金太高,才去想补救办法,但是那个时候往往已经没有办法了。
二、日常管理。企业通常认为税收筹划就是要做一套筹划方案,转变企业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以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税收筹划,就是日常的税收管理。尤其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说,一些集团总部对众多子公司的税收管理状况包括是否按时纳税、财务人员是否熟悉掌握税法等并不很了解。往往是突然有一天某下属子公司出了不足,补了很多税,还要交罚款和滞纳金,事情发生了以后集团总部才知道,这样,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就非常高。因此,企业是否有一套系统的、制度化的税务管理体系以及应对税收征管制度的对策与策略很重要。不少企业一边辛苦地做着税收筹划,好不容易节省下来一些税负,另一边因日常的税务管理出现了不足,要补税、交罚金等,其损失往往比通过筹划减少的税金还要多。因而税收筹划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日常的税收管理及风险防范。
三、全面考量。市面上有些税收筹划的书籍,给大家描绘了非常好的前景。通常是介绍某个方案用了什么样的策略计算出最终省了多少钱。但是,其中有些方案没有充分考虑诸多相关因素。例如纳税筹划中经常会涉及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会减少所得税,但如果原来是不存在的关联交易现在有了,可能需要交纳新增税种的税金。或者一个方案可能涉及好几种税,要避开只考虑部分税种,遗漏其他相关的税种。另外,如果某项筹划涉及公司间的重组,包括合并、分立、购买股权等,这些动作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成本,且会产生一定的交易税费,这些都必须作为筹划的考虑因素。还有时间成本,因为十年后节省的1元钱跟现在的1元钱,价值是不一样的。
四、预算基础。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会涉及很多税收筹划的选择,需要全面测算税收筹划收益,往往是要跟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经营收益挂钩,企业的成本、收益数字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筹划方案选择。企业经营通常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税收筹划是要基于预测的,因此,需要非常详细地了解相关预算假设条件,进而确定税收收益。这就需要企业有一个非常好的财务预算体系,从而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成本、收入、收益等,这样才能对筹划方案做一个准确的选择。
五、合理目的。避开因为单纯的目的而进行税收筹划。按规定,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重组、交易、股权的转移买卖等,如果只有一个税收目的,那么税务局可以根据一般反避税条款,视同并还原于没有这个行为的情况下该交多少税就交多少税。比如企业销售一批货物给A,但是为了降低税负,改为先卖给B,再由B卖给A.那么税务局会视同企业直接销售给A,并要求企业交纳相应的税金。所以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为单纯的税收筹划目的去做,否则会有非常大的风险。
六、充分沟通。税法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文字上的不同理解。对于税法中的要点,如果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认为可能会有歧义,而这个不足又是筹划中关键点,那么倡议企业在税务筹划实施之前,与相关主管的税务局进行沟通,了解税务局对有关不足的看法与企业自己的理解是否一致。因为一旦筹划方案最终得不到税务局的认同,就是无效的,所以提前做一个确认是很必要的。
七、匹配原则。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关联交易税收筹划时,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把与企业收益相关的功能和风险跟它所赚取的利润相匹配。只有这样,关联交易才合理,相应的税收风险也会降低。比如A企业销售货物给关联企业B,产品成本是5元,销售应是7元还是10元,或者能不能是2元,如何确定?除了要符合A企业自身的成本定价原则,还要看在交易过程中,B企业承担了多大的波动的风险,是不是需要承担客户开发、市场拓展、产品推广等工作,并应据此得到相应的利润,即要遵循匹配原则。要实现匹配,就需要做基准性浅析浅析,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市场上其他类似的可比企业进行对比,确保目标企业的功能和风险与市场上类似企业接近,同时,利润指标也与类似企业相近。如果筹划时不这样做,在税务局稽查时,就有补税等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