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审计前后一贯国家审计论述框架论纲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国家审计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国家治理的需要,用以维护国家产权,在社会环境和基本动因的影响下,形成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体现本质,具体化为基本目标。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建设前后一贯的国家审计理论框架。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理论框架; 基本动因; 基本职能; 本质; 基本目标; 系统观会计毕业设计论文
理论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辞海》)。系统化的特点是前后一贯。《韦氏新国际辞典》对理论的解释为:“某一探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公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构成了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探索的一般框架。”加拿大审计学家安德森(R.J.Anderson)、英国审计学家弗林特(D.Flint,1988)在其著作中分别强调,审计理论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合理的、首尾相应的概念结构。美国会计学会《基本会计理论》和E·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第一页都引用韦氏辞典对会计理论进行了类似的解释。首尾相应与前后一贯同义。前后一贯的反义词是自相矛盾,任何理论如不能前后一贯,必将严重影响其科学性,甚至难以成立。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是国家审计理论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严密组合,用以指导国家审计实践。其主要元素包括基本动因、基本职能、本质、基本目标。
我国审计理论界对审计理论诸范畴进行了大量的纵深研究,偏重研究各范畴的内涵,甚至孤立地进行研究,对诸范畴相互关系研究不够,影响审计理论体系前后一贯。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是个整体,要把其组成部分的诸范畴联系起来进行横向研究,弄清其相互关系,从联系中发现矛盾。

一、国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原因,最为流行的观点是两权分离观和受托责任观,各有其论据,但仍欠周密和严谨。两权分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两权分离,审计不可能产生;受托责任是审计的内容和对象,审计什么,审查体现受托责任的经济活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既不是为了两权分离,也不是为了受托责任,两者都未能回答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分离的“两权”都要求具有独立性的第三者对约定的维护产权的责任进行审计监督。为了什么?维护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分别是维护自己的所有权或经营权。受托责任乃是维护产权的责任。如果不是为了维护产权,所有者或管理者为什么会愿意花费巨额费用去聘请审计人员?防弊正误也罢,(人)也罢,受托责任也罢,……归根结蒂,都是为了维护产权。所以,维护产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和动因。在产权经济学指导下,可以将两权分离观、受托责任观和维护产权观统一起来。
既然审计产生于监督受托责任的需要,受谁之托?产权持有者之托。什么责任?维护产权。换言之,产权持有者为了维护其产权,委托第三者进行审计,从而促成审计的产生。最早产生的审计是国家审计。随着国家的产生,“为了国家治理的需要,国王委派专人,‘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本着‘明法审数’的原则,考核百官的受托责任,国家审计由是产生。国家治理需要建立国家审计,用以保护国家(国王)的产权”。①维护产权不仅促进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还促进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因而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应当具体表述为: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适应维护产权的需要,受产权持有者之托,由第三者进行的监督受托责任,用以维护产权的活动。

二、国家审计基本职能

国家审计是适应国家治理的需求、用以维护国家产权而产生和发展的,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这些需要结合国家审计系统的运行,形成国家审计的职能。职能连接审计系统和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已经拓展到广阔的范围。通过国家审计的多种职能,尤其是基本职能,可以了解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经常的、主要的一般需求。基本职能涵盖范围广,具有代表性,支撑理论框架的前后一贯,本文着重探讨基本职能。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通过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发挥揭示、抵御、改进和预防等‘免疫’功能,在维护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推动落实责任、透明、法治、廉洁、公平和正义等原则和理念,改善国家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②
免疫,本是医学概念,具有防御、自稳、监视等基本功能,用它来形象概括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医学上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似乎无“揭示”之涵义,我们将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划分为揭示职能和免疫职能。

(一)揭示职能会计本科论文

1.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需要决定其应具备揭示功能。保护国家利益的基础是国家的安全,国家审计需要关注的政府责任核心是国家利益的保护。国家审计通过对被审计者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确认,包含审核、鉴定、评价(含风险评估)、报告,充分揭示体现受托责任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状况及其风险,从而保证经济信息合规、提高经济活动效益。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环境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生态等方面风险层出不穷,这些风险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国家审计应该关注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各种风险,并及时揭示。我国法治进程在不断加快,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公众对审计效果的要求更高了。公众希望审计机关要敢于揭露违规事实,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及时揭示和查处侵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
2.“揭示”的对象是体现受托责任的活动,包括各种风险。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揭示国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历来是国家审计的基本功能之一。国家审计通过及时揭示、纠正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针对识别的风险,提出合理审计建议,提供解除风险的思路和办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腐败是国家治理中最严重的威胁,通过揭示,不仅能够惩治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法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还能通过总结规律,找出违法违纪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针对性地完善各项监管机制,预防问题再次发生。3.揭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书面形式的,也可以是非书面形式的;既可以是财务性质的,也可以是非财务性质的。揭示职能不仅包括鉴证职能,也包括确认和评价职能;不仅包括财务审计职能,也包括绩效审计职能。任何审计首先都必须通过揭示进行再确认。因而,揭示可以涵盖国家审计的基础职能。
4.揭示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职能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国家审计通过查错纠弊、揭示问题,及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行为进行监督、制约,抵御各种对国家治理过程的侵害,改进国家治理。其次,揭示是制衡权力的需要。将不符合法规的权力、责任与权力不匹配的事实运行揭示出来,国家审计能帮助国家将各种权力约束在其规定的范围之内。最后,揭示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前提,及时揭示在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国家治理者才有机会深入思考国家审计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并对其作出指导。

(二)免疫职能

在充分揭示的基础上,国家审计发挥监督、制约,保护、清除、修补和预警等“免疫”功能。免疫,本来是医学概念,它具有防御、自稳、监视等基本功能。③当人体受到侵害时,免疫系统迅速作出反应,预防、抵制、清除病害。社会经济运行,同样需要免疫系统来形象地概括审计的基本职能,具有防护、预警、保健、服务、建设、促进、监督、制衡等含义。联系国家审计实际,免疫职能可以概括为三种涵义:

1.防护、保健、预警;2.服务、建设、促进、咨询;3.监督、制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1.防护、保健、预警

保健功能是在发挥揭示功能的基础上发挥作用。首先是风险评估,立足于对潜在或现实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发挥保健作用,提出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方案,防范风险演变成现实的危机。其次,如果风险没有完全规避,危机成为现实情况之后,发挥揭示功能,寻找危机发生的诱因所在,发挥保健职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防止其扩大为系统性的大面积危机事件;同时,重新评价原有的风险与威胁评估机制与系统,找出其没有有效防范风险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

2.监督、制约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作为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发挥的免疫职能是监督、制约。国家审计监督指以既定的标准为依据,对财务收支状况和其他经济活动开展检查、评价,得出结论。认定财务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判断这些财务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收支活动和其他财务活动是否合乎财务规定,是否合理、有效,同时也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履行了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是否有违法乱纪等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作为追究或解除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依据,以监督被审计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状况,使经济效益能有所提高。
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功能,保障国家治理的有序、规范,是国家审计基本职能的要求。对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的问题,重大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损失、资源毁损和环境破坏问题,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等进行严肃、有力的监督,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提高社会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监督,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肃查处不规范、不合法行为,确保国家治理决策落实到位。加强对重大民生热点问题的监督,突出对公共财政、服务、管理、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审计监督,突出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监督,切实维护民生。加大对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的关注力度,促进行政权力法制化、规范化。
国家审计的制约主要是对财权的制约。财权主要指掌握、控制、支配国家预算资金、国有企业经营资金、国家专项资金等公共资金的权力。对财权的制约,主要是对有关公共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的决策权、执行权的制约。国家审计通过揭示、处罚等制约手段,制止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促进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服务、建设、促进、咨询

国家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监督、制约方面。应当在强化揭示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挥防护、保健、预警职能,及时发现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缺陷,发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潜力,在建设、促进、咨询等方面,搞好服务,维护委托人和受托人的产权。人们常说的审计创造价值论,其原因正在于此。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计划、改变组织机构、改变人员配备或在指挥和领导方法上作出重大的改变等。对于整个国家治理系统而言,往往意味着打破原定的平衡,并在新的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实现新的稳定。面对快速变革和改革开放的客观环境,国家审计机关以国家长治久安为目标,不断促进完善法律、改革体制、改善机制和优化政策的过程,是国家审计通过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典型表现。
揭示职能从审计基础工作的角度进行概括,免疫职能从审计作用的角度进行概括。两者为指导审计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有的论著只强调审计的认证职能,忽视免疫职能,实质上丢掉了指导思想,影响审计服务经济建设作用的充分发挥,无助于审计工作登上新高地。有的论著只强调审计免疫职能,在当前,突出审计职能、本质的新概括,很有必要,但是忽视揭示职能,不利于树立全面的指导思想。从理论上看,会影响审计理论建设,不利于准确地指导审计活动。

(三)审计职能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揭示和免疫,都体现国家审计的基本动因,适应维护产权的需要。二者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指导国家审计活动过程中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没有揭示,就不可能进行免疫,揭示为免疫服务,是免疫的手段,是其基础和前提,因而揭示是基本职能;从进行免疫的要求出发决定如何进行揭示,免疫是揭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免疫职能处于主导地位。两种职能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国家审计工作从事审核、检查,属于免疫,查明被审计事项的真相,然后对照一定的标准,得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可靠和有效的结论。从检查到评价,直到作出决定以及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了国家审计的免疫职能。“建立适当的认证监督体系(保障公司或目标企业安全的体系)便能够达到审计的职能——揭示和免疫:1.财务审计:财务报告可靠性;2.商务审计:内部合规性;3.法律审核:外部合规性。具体操作:1.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2.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3.资产与权益的保障程度;4.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有效性,经营决策的合理性。”④因而,揭示是基础职能,免疫是主导职能。基本职能是长期、广泛的审计实践的概括和抽象,受制于客观存在的国家审计的社会环境、基本动因和本质,因而具有客观性。基本职能存在于事物的始终,但又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国家审计基本职能揭示与免疫都体现基本动因国家治理的要求,适应维护产权的需要。
揭示与免疫是国家审计活动的基本职能,审计学的基本职能是研究。
作为基本职能的免疫,要通过相关方式才能实现,如检查、鉴证、评价、报告、促进……,这些可谓具体职能。它是根据庞大的审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各种审计都有其具体职能。基本职能贯穿于具体职能中,归根结蒂,各具体职能最终都实现基本职能。
审计职能是事物内在矛盾的外部表现,构成研究起点。它是一把钥匙,通过它,才能由表及里,发现事物的本质,深入研究动因、本质、目标等范畴。

三、从基本职能研究国家审计本质会计论文大纲范文

通过外在的基本职能,研究深藏于内的审计结构与本质,是为系统科学和审计基础理论研究提供的捷径。审计、会计、统计,环境相同而职能不同,就是因为本质不同。
通过职能尤其是基本职能研究结构和本质,不仅是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也为会计、审计理论研究所证明。娄尔行主编的《审计学概论》指出:“审计的职能是审计的本质属性,是不受人们主观意志支配的。”⑤葛家澍、余绪缨指出:“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⑥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说明会计、审计职能与结构、本质、目标具有对应性。⑦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审计基本职能表现审计本质。会计本科论文
关于国家审计的本质与定位,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家审计属于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子系统;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有效工具(或手段),是国家治理权力制衡的重要环节;国家审计是保障各方关系人利益的基石,是国家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手段,是国家用权力制衡权力的有力武器;国家审计既是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治理“战略”的监督、促成和实现力量。
理论界对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大都局限在记录经济活动过程的事中和事后行为及这些活动与既定标准之间的差异实施监督,提出监督意见,这样的审计工作属于被动防范,并且这种方式容易使审计工作人员陷入一种尴尬的思维怪圈,认为通过审计,能够发现越多违法违规的问题就越好,发现的问题越多,表明审计的质量就越高,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随着我国经济领域范围的扩展,审计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审计的功能也随之不断拓宽,这种发展要求在理论上要加强对审计本质的研究,使审计本质的理论不断得到更新。笔者认为,从国家审计基本职能——揭示与免疫角度来看,国家审计本质是以揭示被审计者体现受托责任的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免疫系统。

四、国家审计职能具体化为目标

(一)审计基本职能与基本目标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⑧谢荣教授说:“审计目标是社会需求与审计能力的有机统一。”⑨葛家澍、余绪缨教授在论述职能与目标的关系时明确指出:“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会计的职能是相对稳定的,而目标则随着会计所赖以存在的外在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更。提出(设定)会计目标,既能为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设定运行的导向和应达到的预期目的,同时也赋予会计职能以环境的影响和时代的特征。”⑩两位教授的论述,同样适用于审计。会计、统计、审计,社会环境相同而目标不同,就是因为三者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不同。直接制约审计目标的是审计职能,没有该项职能,难以具有相应的目标。职能具有根本性,目标具有现实性。所以公认的审计基本职能,应当作为制定审计基本目标的基础。

(二)审计目标与目的辨析

“审计目标有三类”:一是真实性;二是合法性;三是效益性。{11}“审计目的就是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有关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公允性,并出具审计报告。”{12}像这样,大体相同的内容,有的提审计目标,有的提审计目的,只能说明概念不清,提法混乱。为什么?关于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对于审计目标和目的的异同,有三类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类是相同论,如:“审计目标(Audit Objectives)即审计目的。”{13}“审计目标(Auditing Objective)在一定意义上与审计目的是同义词。”{14}第二类是不严格区别论,如:“目的与目标是有区别的。……然而,在会计审计理论研究上,目的与目标的运用往往并不要求作如此严格的区分。”{15}第三类是不同论,这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目标具体化论,如:审计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目的一般具有全面性与长期性,而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16}另一种是目的具体化论,如:审计目标是“审计运行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审计目的服从于审计目标,是对审计目标在各种不同的审计项目中的具体分解”。{17}为什么这样说,根据何在,都没有解释。
目标(Objective)和目的(Purpose或Goal)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同义词。《现代汉语词典》把目标、目的均释为“想要达到的境地”。《辞源》把目标释为①目的,②标的。《汉语大词典》把目的释为“所追求的目标”。查英语《简明同义词典》(张志毅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凯氏现代英汉同义词、近义词词典》(林德金,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新编英汉四用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和《英汉同义词辨析大词典》(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对两词的辨析,在肯定其同义后,指出其略有差异,仅在于后者“指心的活动”,“着重指行为的意图”,“表示明确的决心或更坚决”。笔者认为理论范畴应当准确明晰,不宜用同义词或近似词作为不同的范畴,以免难解、误解,造成混乱。从前述对审计目标与审计目的关系截然相反的解释看,已经严重混乱。具体地说,目标、职能、本质等范畴,已为审计、会计理论界广泛使用,它们产生的客观依据应当是“动因”。维护产权观既反映社会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客观需求,又说明审计工作评价受托责任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可能。制约审计本质、职能、目标的动因应属客观的经济必然性,不应当是主观性更强的范畴——目的。

(三)国家审计基本目标新论

系统论指出,系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审计目标是指导审计工作、评价审计准则的指南针,是审计系统应达到的境地。审计职能是审计系统能够做到的。由于审计职能内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审计目标是审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审计职能,建立审计的目标。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直接制约审计目标的是审计职能,没有该项职能,难以具有相应的目标。职能具有根本性,目标具有现实性。所以国家审计基本职能揭示与免疫,应当作为制定国家审计基本目标的基础。
在审计环境的影响下,职能是固有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目标则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种变化只是外在的变化,其实质是相同的。如果说早期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则现代审计不仅要查明财务会计中的差错与弊端,而且要查明会计账目中反映的财务事项或经济活动是否准确可靠,是否符合和遵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是否经济有效和达到预期效果。
现代审计的基本目标必须确定被审查对象与所建立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或不一致的地方等等。对于审计目标,学术界也有多种定义。例如:审计目标是“审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等等。笔者认为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人们在审计活动中基本需要的表现,反映人们在审计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与联系。
权威机构制定的国家审计规范大都首先明确审计基本目标。列示其主要者如表1。
一些论著和规范常把合法性、公允性并列为审计目标。其依据是我国于1996年发布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四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何谓公允性?美国AICPA审计准则常务委员会1977年公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16号:“审计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上年的基础上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发表意见。”国际审计准则AU8001节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范围“02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就是要使审计人员对该项报表能作出评语;该项财务报表,系根据公认会计政策的规定范围编制。”可见,公允反映就是“根据公认会计政策的规定范围编制”财务报表。有的专著明确指出:“公允反映=符合GAAP”。{18}合法性即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会计法规。把合法性与公允反映并列,显然重复。我国近几年颁布的《审计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审计目标都只提合法性,没有提公允反映,已经意识到两者重复。笔者认为:用合法性比公允反映更清晰易懂。鉴于我国审计规范具有法规地位,而国际审计准则和西方国家的准则具有规范性但没有法律地位,放眼世界,提合规性、概括性更强些。
合规性是财务审计的基本目标,效益审计的基本目标应当是效益性。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概莫能外。这两种基本目标又是交叉的、相互渗透的。
假账、假报表、假信息,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祸害。真实性或如实反映是各国会计界公认的会计目标。会计机构、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经过审计认证的报表和效益,作为第三者的审计系统,只能保证其依据可靠。所以,可靠性应当是审计的目标。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揭示和免疫。通过实施揭示职能,首先要达到的目标是会计信息的合规性。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揭示,对某种确认符合既定标准的程度发表专业意见,既定标准包括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管理规划,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法规,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通过实施免疫职能,其基本目标是在可靠性和合规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因而,审计基本目标是审计基本职能的具体化。会计本科论文题目

五、前后一贯的系统观

传统的理论探索,注重各范畴的纵深研究,忽视诸范畴之间的横向联系。作为横断科学的系统论为我们提供科学的指引和最有用的钥匙。
我国审计界对审计基础理论体系诸范畴进行了大量的纵深研究,偏重研究各范畴的内涵,对诸范畴相互关系研究不够,影响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前后一贯。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审计基础理论体系是个整体,要把其组成部分的诸范畴联系起来进行横向研究,弄清其相互关系,从联系中发现矛盾。系统科学和审计基础理论研究都证明系统的结构、本质、职能、目标具有对应性,不仅密切联系、依次制约,而且是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是建立审计理论结构、指导审计实践的基础理论,应当在辩证唯物主义、系统科学和产权经济学的指导下,从审计实践出发,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哲学方法论认为:“本质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相对稳定的、决定事物性质的必然联系,即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决定于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19}按照系统科学定义,本质是“结构的描述”,“系统的特性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结构的不同可以使同一类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类要素统一组合的秩序和方式。”{20}木炭、石墨和金刚石的元素都是碳,只是由于结构不同,以致面貌、功能和性质完全不同。决定事物本质和职能的是结构,是事物的内在矛盾。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结构和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功能和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性质。这一性质可表述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21}所以,通过基本职能研究结构和本质,不仅是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也为会计、审计理论研究所证明。娄尔行主编的《审计学概论》说:“审计的职能是审计的本质属性,是不受人们主观意志支配的。”{22}葛家澍、余绪缨教授指出:“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23}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说明了会计、审计职能与结构、本质、目标具有对应性。{24}诚如贝塔朗菲所说:“归根结蒂,结构(即部分的秩序)和功能(过程的秩序)完全是一回事。”{25}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审计基本职能表现审计本质的关系,如图1所示。
系统理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还指出:结构是“部分的秩序”、“内容描述,本质是结构的描述”,功能是“过程的秩序”、“外部描述是功能描述”。“功能表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结构和本质的外在表现,“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对于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有指导作用。本文正是对作为审计基础理论系统组成部分的审计的本质、基本职能、基本目标进行分析探讨,各自以前者为基础,达到前后一贯。系统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系统的结构、本质、职能、目标具有对应性,不仅密切联系、依次制约,而且前后一贯。审计职能、本质、目标系统论,不仅能更全面地反映审计系统的面貌,强化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
系统按照物质和精神的角度分类,审计理论属于观念系统中的中系统。该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本质、职能、目标)则属于小系统(个别知识,某一小门类的观点体系等),属于审计理论这一中系统的子系统。同样作为一个系统,这些小系统也应具有自己的核心、外延。通过对上述审计定义的比较总结得出:
国家审计基本职能是揭示和免疫;
国家审计本质是以揭示被审计者体现受托责任的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免疫系统;
国家审计基本目标是合规性、可靠性、效益性;
国家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者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者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揭示的免疫系统;
系统科学和审计基础理论研究都证明系统的结构、本质、职能、目标具有对应性,不仅密切联系、依次制约,而且是前后一贯的,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