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最集地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自治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特殊的民族性。回顾了该地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演变和政策历史,政策规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的【会计论文】,内蒙古自治区在做自身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时,审时度势,立足于本地区的民族特点,提高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从而推动会计论文范文整个民族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
会计论文范文词:内蒙古;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

1.12.71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168-03

一、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最集地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自治区。60多年来,内蒙古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致了4个阶段:解放初~1966年,是内蒙古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教育事业停滞; 1978年~1984年,是内蒙古地区教育事业拨乱反正、逐步恢复、稳步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内蒙古地区教育事业深化革新、加速发展的阶段。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加大革新力度,发展步伐,为内蒙古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了科学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从1996年开始直到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就开始并了推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发展民族高等教育。

二、政策历史回顾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蒙古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和。为了切实发展民族教育,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1)和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专门设立教育管理机构;(2)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3)民族语文教学、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4)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5)在经费上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给予照顾;(6)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举办多种类型的民族学校,采取定向招生的办法,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7)在招生中和生活上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照顾;(8)组织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等。

三、政策的内容、演变理由

(一)总体法律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7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举办各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件和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 办法》第3条:“高等教育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自治区积极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事业,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各项政策综述

1.在财力上加大向民族教育倾斜的力度

革新开放30多年来,民族教育的财力相对的情况,党和采取的特殊政策的扶持表现在两个:一,设立了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费,以解决民族教育的特殊困难。另一,多渠道增加民族教育的。一是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办教育的积极性,坚持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的原则,多渠道增加民族教育的;二是争取从各项少数民族补助费中挪出一经费办教育;三是争取社会各支持民族教育发展。

2.招生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内蒙古地区教育拨乱反正、逐步恢复、稳步发展的阶段。高考恢复,招生工作逐步稳定,民族高等教育也乘着春风迅速发展。
在普通高校招生制度,还为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招生政策规定对少数民族考生照顾,降分录取,以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在毕业生就业,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缺乏,又地处偏远,生活、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在毕业生分配采取了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工作的政策。
在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在校生大幅度增长。1983年全区攻读硕士学位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占全区研究生总数的23%,蒙古族占19.3%。1983年,本专科在校生中,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朝鲜、壮、锡伯、纳西、水等11个少数民族,共计学生5830人,占全区在校大学生的27.2%,蒙古族占23.7%。1983年,本专科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增长比例与1979年相比,十分。每万人口平均的本专科在校生数,全自治区各民族平均为11人,蒙古族为20人,其他少数民族15人(达斡尔族27人,鄂温克族22人,鄂伦春族69人),汉族10人。
“八五”末期,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教育在布局结构上调整,在革新中创新,在质量上提高。1995年,全区普通高等院校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设有蒙语授课系科专业的高等院校10所。各高等院校共有少数民族在校生8776人,占全区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3.9%,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蒙古族学生7774人,占全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88.6%,蒙语授课的少数民族学生3203人,占蒙古族学生的41.20%。1995年,成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3164人,占成人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5.4%;成人中专少数民族学生8558人,占成人中专在校生总数的21.8%。[3]到1998年,全区累计毕业研究生1793人,蒙古族491人;本专科生(成人)3

4.86万人,蒙古族6.8万人。

3.教师队伍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 办法》 第21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优惠政策,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和吸引任职条件的各类优秀人才到自治区高等学校是民族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对高等学校民族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民族教师的培养、培训。”
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可观,稳定了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教职工队伍也在逐年壮大。1983年,在11717名高校教职工和5188名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职工和专任教师为2778人和1412人。1984年,在12091名高校教职工和5324名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职工和专任教师为2837人和1460人。1985年,教职工总数 13486人,专任教师5783人,少数民族教职工3122人,专任教师1525人。1986年,教职工总数 14193人,专任教师6097人,少数民族教职工和专任教师为3348人和1654人。在少数民族专任教师中,用蒙语文授课的教师占40%。[4] 1995年,在普通高等院校专任教师中,有少数民族教授75人,副教授486人,讲师962人,助教445人,无职称的264人。到1998年,普通高校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4.76%,讲师占39.06%。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素质的提高,在少数民族教育革新与发展中,起着替代的作用。[5]


4 开展蒙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工作
建国后不久,乌兰夫同志:“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巩固民族团结和彻底解决民族【会计论文】的会计论文范文,在一切少数民族的地区,都必须予以。而创办民族学院,成立民族学校及训练班,又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非常的措施”。 [6] 1956—1957年,他连续4次报请国务院,从蒙古国聘请了两位蒙古语言学和文字学专家到内大任教。[7]
1984年自治区14所高等院校中,设有蒙语授课班(本科班与专科班)的学校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经学院等8所。
蒙语授课班的在校学生,1979年为2084人,1980年2414人,1981年3073人,1982年2699人,1983年2760人1983年比1979年增长了3

2.4%,比1982年增长了3%。

1994年,自治区继续坚持“优先、”的方针,使全区各类民族教育在革新中的发展。为了加速培养少数民族工程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在1994年的高校招生工作中,自治区继续从蒙语授课文科类专业中划出一定数量的招生指标,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开办了招收蒙语授课的高中毕业生的理工经济类预科班。
历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民族教育都有涉及,1996年报告:“蒙古语文的学习与使用新成绩,民族教育优先发展。”2007年报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积极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2008年报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8]

四、政策的【会计论文】

政府对民族教育的,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渐民族高等教在育人育才的重大贡献。但如此的政策法规也着多的【会计论文】。如:(1)政策法规层次较低,是一些政府行政规章和意见通知,多是行政性,级别较低,权威性不高。(2)文件中规定的条款很少,涉及到民族教育的内容教育,高等教育内容涉及的较少,也明确权利与义务。(3)民族院校发展的定位不明确,民族院校学科设置同普通高等院校一样,特色少,长远的发展。(4)缺乏高的人才培养,师资流失现象大量,引进人才难度。内蒙古高校教师队伍正新老交替的会计论文范文时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教师队伍都不同地着人才流动【会计论文】,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难度加大。(5)对教育质量的。(6)民族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9]

五、政策倡议

1.坚持以蒙语授课为主的发展方针。在蒙文教材采取优先、特色的措施。民族实际情况,发展本民族的特色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围绕着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而建立的民族学院、高校民族班、预科班和干修班等多种教学形式,为少数民族创造了最佳的人才培养途径,并因此民族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10]

2.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的战略地位。

3.加强高校民族高等教育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

4.增加高等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调整革新力度,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管理体制革新的要求,按预定方案完成自治区厅局所办高等职业学校的调整工作。加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推进区内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实行教师互聘、实验设备、图书及信息资源共用,逐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
5.,加强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明确培养。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地区在人才需求上呈现出层次多样化、专业多样化、能力综合化等特点。今后,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学科考虑加大专科人才的培养规模,民族学、民族语言学等社会需求量较少的学科将放在培养博士、硕士等高层人才,[11]这样于资源的合理使用。
6.1992年10月20日,教委、民委下发《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会计论文】的意见》的通知。文件:“加强党和政府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做好民族教育的立法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民族教育工作,加强领导,搞好民族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抓紧拟定《民族教育工作暂行条例》,在总结经验的上,再《民族教育法》,使我国民族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
文献:
[10][11]哈经雄.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01,(04).
[3][4][5]教育统计年鉴——内蒙古教育年鉴1949—1986[R].
[6]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少数民族双语研究论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11.
[7] 张立军、曲铁华.民族高等教育中蒙汉双语教学的【会计论文】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8] 内蒙古自治区1990年—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R].
[9] 陈宝泉.内蒙古民族高等教育近况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与发展方向[J].民族教育研究,1991,(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