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变革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2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革新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财政支出管理体制革新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弊端,并提出了创新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
关键字:财政支出管理;体制;革新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推动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革新的深入,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革新已经迫在眉睫。

一、财政支出管理体制革新的理论阐释

从理论上看,实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革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市场经济首先要规范政府及财政职能。财政作为政府的理财人,其行为活动服务于政府的行政活动,财政职能从属于政府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也正在转变其职能,从强化经济管理职能逐步转移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经济的管理也在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一起管理转变为主要管理宏观经济。而对于社会事业的管理方式,也在根据社会的共同需要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加以调整。
与之相适相应地,我国的财政模式和活动思路管理方式也应从根本进行革新,以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客观上要求将经济建设型财政转变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从为政府自我服务的财政转变为市场提供公共需要的财政,从为政府自我服务的财政转变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从传统的财政模式转移到公共财政模式上来。应以建立公共财政模式为目标,以社会共同需要理论为基础,以是否属于社会共同需要为标准,逐步创新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使财政支出活动退出市场性、竞争性领域,并限定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之内,努力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和保证政府职能转变,从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弊端

从1998年开始,我国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进行了包括推行部门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内的一系列革新,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总的来看成效并不理想,支出结构并没有根本性的调整,财政分配在相当程度上仍沿袭过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供给制分配方式,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许多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政府仍然介人其中,
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一些巫待解决的不足。
1、财政监督职能弱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财政职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监督职能日趋重要,它存在并渗透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三大职能当中。而在实际上,通常把财政监督看作是一种增收节支的临时措施,看作是治理经济秩序的特殊手段,没有充分认识财政监督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必定联系。
2、支出预算编制不够细化。我国目前的支出预算编制,基本上还是。基数加增长。的策略,预算编制的方式存在不合理的成份。预算编制前缺乏必要的论证过程,对预算科目是否保留、结构是否合理、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是否有压缩的可能、单位之间是否平衡等不足都缺乏必要的量化浅析浅析和科学论证。预算编制过程中考虑人为因素、历史因素较多,继承了以往的不合理因素,固化了原有的供给范围和支出结构,不利于支出范围的重新确定和支出结构的优化。
3、资金拨付方面存在不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一方面,财政支出在资金拨付程序上存在不足。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为基础的分级分散支付制度。财政支出通过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各自开设的存款账户层层划拨,使大量财政性资金沉淀在各部门、各单位,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而预算资金过早流出国库、预算外资金过早流出专户,并由于银行开户过多,资金分散,财政部门无法准确掌握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情况,难以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宏观调控提供有效依据,使财政压力加大,财政风险增加。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在资金管理程序上也存在不科学之处。财政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账户后,财政部门只能依赖预算单位的财务报告,在事后进行审查监督,而对资金在使用中发生的被截流、挤占、挪用等不足不能做到事前防范。
4、财政供养人员日益膨胀,财政支出负担沉重。当前我国财政运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失控,规模庞大,增长迅猛,财政不堪重负,这是导致各级财政困境日益加深、财政支出不合理的一个关键因素。2003年地方财政供养人口4418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782.5万人,增长2.2%。按年人均一万元经费计算,需财政供给经费4400多亿元,占地方收人的比重超过了44%。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支出的70%用于发工资,个别严重地区全部用来发工资尚不足。

三、创新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设想

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存在的各种弊端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行,财政的债务负担将会越来越重,财政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应丛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必须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财政支出管理机制创新是一项涉及各部门利益的革新,在推行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有的部门和单位往往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这项革新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是财政部门揽权,剥夺了他们的资金使用权,会感到不“方便”;又如:推行这项革新后,财政将集中在一家银行开户,势必影响其它银行间的利益,等等。这些都需要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做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以确保革新顺利进行。

(二)压缩行政管理支出

财政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维护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行。国防、司法、外交等国家政权建设方面的社会公共需要靠市场机制无法满足,只能通过财政支出来解决。然而,国家政权机构的规模要适度,若过分膨胀,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还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财政支出既要保证国家政权机构建设的需要,又要严格制约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增长。为此,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竞争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同时,要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减少政府的直接管理。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在从量上压缩行政管理支出时,我们还需要注重的支出内部结构的改善。一是降低行政经费支出比例。精简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压缩行政经费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措施,另外,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及我国加入WTO,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也势在必行。二是逐步取消对竞争性领域的投资。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财政投资的基本政策取向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要科学界走财政投资的范围,转变财政投资包揽过多的弊端,逐步减少和退出在竞争领域的投资。具体说,就是要减少甚至退出对一般性企业的投人(包括清理对它们的退税和返税)。三是加大教育支出比例。逐步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迈进。四是提高社保支出比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社会保障的任务尤其繁重,财政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完善养老保障、失业救济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农村广大农民也逐步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温暖。

(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预算的编制不仅要考虑财政运行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宏观经济运行要求,这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而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听取和吸收权威经济咨询机构及民众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意见和看法,使之成为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要编制滚动式预算计划,确保财政政策调节的连续性。我国的预算编制目前仍采用“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传统策略,这种策略容易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短期行为和随意性,应尽快转变。要重新制定新的预算程序,向多年度滚动预算模式转变,保证预算年度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家政策、财政政策与支出预算之间的相互协调。

(五)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应在内部上下之间、科室之间、环节之间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理制度和制约机制,规范财政资金的分配程序及拨付渠道,使每个环节的资金流动都能做到有章可循:一是要明确财政内部职能部门的职责;二是要规范预算支出执行监督程序;二是要转变监督方式:四是要建立财政支出监督的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