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漏洞与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科研经费监管方面,目前一些科研经费支出往往由项目负责人自己说了算,他们对财务人员的审计往往存在抵制情绪。因此,财务人员与其沟通起来也很费劲。为防止挪用经费、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中南民族大学在财务报销时进行了严格审核。学校财务处要求一些科研项目支出要具体细化到项上,要求明细,财务报销实行逐级签字制度。但在一些专业课题中,比如对于特殊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更新频率,财务人员仍然无法判断其合理性,这也成为经费管理中的难题。 中南民族大学承担着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研究课题。民族地区对于一些特殊药材,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民族医药科研课题做实验时往往需要很多原始药材。这些药材往往由学校老师去农户家里,要求农户按照实验所需的温度、湿度、土壤等具体要求来种植。
然而,等这些药材长成后,实验人员从农户家中购买时,却很难出具。
这在财务报销时就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没有相应支出明细与之相对应,但这些的确又是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必要开支。
会计核算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体现经济活动真实的价值,学校建立了专家复核特殊支出的相关制度,准许科研课题经专家审批后支出部分特殊费用。学校反对科研人员以别的,如个人的其他招待、个人支出来抵账,认为这种不实事求是的做法会加剧不良的科研风气。
在课题结题验收时,不少项目强调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我认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不应局限。如横向课题的绩效评价,更应尊重企业的评审意见。因为学校承担的一些特色应用型课题,不见得能发表哪一级别的奖励或论文,但却能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不足,帮助其节约成本、创造财富。另外,中南民族大学承担了许多民族口的课题,往往是一些个性化的科研项目。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更是纯粹公益性的课题。
对于科研项目的评价,现在的评价机制往往是“只许成功,不允许失败”,项目评价主要以成果和论文数量为评价依据,而真正的科学研究过程都不可避开地经历失败,这也同样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北京工业大学财务处处长杨松令
目前学校的科研经费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一般来说,能申请到科研项目的大多是一些资历比较深的名教授,年轻教师机会较少。一般来说,这些资历比较深的教授,他们要指导其博士生或硕士研究生来共同完成。
依据目前的规定,除863、973科技项目外,一些科研项目中没有劳务费支出项目,不允许课题组发放劳务费。这样一来,这些研究生往往就成了免费劳动力,其劳务费、助研费无法在项目经费中得以体现,无疑会大大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还有,不少高校对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革新,实行导师资助制。
也就是说导师要按月给研究生发放助研费。因此,我们希望有关经费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这一不足,在经费项目上列示助研费支出项目。
另外,目前对于科研项目支出的补偿主要体现为直接费用,如购买设备、调研差旅费、测试费用等。
而对水电、设施、房屋占用等间接费用则没有补偿。我认为,科研经费拨款应该借鉴国外做法,科研主管部门在拨付老师科研经费的同时,给学校拨付间接费用,并且将这种做法逐步进行推广,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科研水平提高。
在课题申请时,一些科研项目的预算会要求编制得非常细,比如:未来3年参加什么会,有哪些人?费用如何分配?预算编制的作用本来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经费。
然而,如果依据这种编制策略,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完全成了走形式。我们推崇对科研经费实施预算管理,但反对“形而上学”的预算。
此外,依据目前的规定,如果前一个项目没有结题,就不能申请下一个项目,很多项目都会有一些预研费。因此,我们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里允许在结题时将一部分经费预留一部分,以便于下一个项目的申请,这样就可以保障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