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制约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策略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策略区分同一制约和非同一制约的企业合并进行了规范。本文拟对同一制约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策略进行研究,从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和两种策略下会计信息质量比较两个方面做出了我国同一制约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策略的选择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关键词:同一制约;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策略
在新时期下,我国很多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继续放开搞活企业自身的发展。比如有文件指示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从目前的200多家重组为100家左右,其中打造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必定推动新一轮同一制约下企业合并的。但企业并购并非像一加一等于那样简单,并非都是成功和喜悦,也并非都是经济和技术不足,这就决定了企业合并的复杂性。而在企业合并中,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策略是会计领域最复杂的领域。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属于同一制约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实质是权益结合法。同一制约下的企业合并大多是国企合并,扮演制约方角色的是各级国资委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那么,到底采用那种策略比较合适呢?
1 同一制约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策略
同一制约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2)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若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合并方不一致的,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调整后入账。(2)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相对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首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4)对于同一制约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方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白最终制约方开始实施制约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期间实现的留存收益应体现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3)合并方为进行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同一制约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策略的选择基础
按照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进行分类,企业合并可以分为购买性质的合并和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相应地,购买性质的合并采用购买法,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新会计准则认为,企业合并即一经济主体用、股票等取得或部分取得另一经济主体的行为。若一经济主体取得另一经济主体,后者的制约权发生变化,失去其对原有资产的制约,则该合并视为购买;若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既未撤资亦未增加投资,而是事实上根据某一比例交换其拥有权的普通股,该比例将决定他们在合并后公司中的权益份额,原来由彼此独立的企业开展的经营现在由联合的整体开展,这样的合并为权益结合。可见,权益结合即股权联合,是指参与并购企业的股东联合制约它们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权,以便继续对并购后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的一种并购。在这种情况下,并购后实体的哪一方都不能认为是购买方。与一方占支配地位的并购不同,在股权联合性质的并购中,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股东签订的是平等协议,共同制约其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权。此外,参与并购的企业的管理者共同管理并购后主体,其结果是,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股东共同分担和分享并购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股权联合与购买的不同就在于参与并购的双方签订的是平等的协议。如果参与并购的企业之间不能本质上平等地交换有表决权的股票,那么共同分享收益和共同承担风险通常是不可能的。这种交换确保了参与并购企业的相关所有权,从而使它们在并购后企业中的相关风险和利益被保留,并使各方的决策权得到保留。为了保证股权的平等交换有效,任何一个参与并购的企业附加于股份上的权利不能有重大的减少,否则该方的影响将被削弱,可能被变为被并购方了。
3 不同会计处理策略所显示的会计信息质量比较

3.1 权益结合法下的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特点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它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约束的作用,是提供信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只有当对投资者等使用者有用时,会计信息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在权益结合法下,其信息质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可靠性的项目中不反映合并的实际交易金额,不考虑公允价值,其提供的信息只是账面价值,欠完整性,并且合并后容易出现利润操纵获取隐含利润现象;二是相关性上,四个项目都不行;三是可比性的项目中,纠J下为其他策略后比较以及类似交易比较难度比较大,只是在忽略公允价值的前提时合并前后比较才容易些;四是在效益和成本平衡方面,由于信息不建全也欠真实,所以报表使用者和编报者受益都很少,报表使用者欲了解真实情况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代价。由于进行会计处理时只是账面价值的汇总,所以编报者相对简单些。

3.2 购买法下的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购买法来讲,拥有的利润操纵两大利器分别是公允价值和商誉,它可以利用重估支付有价资产的价值,购买企业可以直接将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提升利润,另外也可利用公允价值,大幅度压低购入资产的重估价值,比如低估被购买方的资产,高估其负债,这样就可以在合并时挖下一个大大的蓄水池,为合并后创造盈利空间。另外高估和低估后的价差可作为商誉入账,商誉不需要摊销,只要求定期进行减值测试。这也是很多人支持采用权益结合法的重要理由之一。然而采用权益结合法并没有抑制购买法下的利润操纵不足,实际上通过准则和制度制定者们对此法的科学规范和对其运作过程的完善,购买法下的利润操纵不足已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权益结合法反而更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空间。这是因为准则规定商誉在确认以后,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每一会计年度期末,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其价值进行测试,按照帐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有关减值准备在提取以后,不能够转回。所以在浅析浅析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的公司业绩时,要注意防范此类利润操纵陷阱。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机制正在形成,市场管制尚需进一步的完善。会计策略的选择、实行和调整势必关系到企业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进而关系到培育中的资本市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这不可避开地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甚至会对财务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以致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危害社会经济。根据以上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比较浅析浅析,可以得出同一制约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比权益结合法更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王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刘永杰. 权益结合法:历史、近况与中国的实际[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贾建军、张文贤. 企业合并会计策略国际趋同及其启迪[J]. 当代财经,2007,(1):100-103.
[5] 王英毅. 同一制约下的企业合并会计不足浅谈[J]. 财会月刊,2006,(6):38-39.
[6] 杨有红.并购会计处理:购买法与联营法[J].新理财,2004,(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