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3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我国大力倡导和谐社会,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下,和谐与发展已是现阶段的热点话题,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保持与职责相适应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为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我国现阶段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和谐与发展继续教育

一、和谐与发展

和谐是自身不断发展、结构不断完善、和谐度不断增加的系统的表现。环境影响、内部要求、新陈代谢是进化的动力;协同与竞争并存、渐变与突变同在、决定与随机兼具构成进化的多种方式;增强总功能、突现新性质、适应新环境、融合新元素是进化的目的。系统的稳定是暂时的、相对的,进化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和谐度高的系统可以靠外界物质能量的支撑而维持和增加有序性,低和谐度或不和谐系统将被削弱或消亡。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概念

广义上,会计人员是指从事与会计工作有关所有人员,包括直接从事会计信息加工的会计人员;会计管理及会计人员管理的部门领导者;注册会计师;各大中专院校直接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和会计专业的学生等。
狭义上,会计人员是指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从事出纳、收入、支出、债权债务等核算、总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等会计工作的人员。
我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本概念指出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持证者,不管其是否从事会计的工作。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如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机构的指定等等,均依靠行政手段来实施。对微观继续教育活动行政干预过多,忽视了会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对继续教育应有的自主权,致使继续教育教育模式僵化,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涉及面不宽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规定,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其他相关法规制度。而在实际过程当中继续教育的内容偏向会计法规制度、会计制度准则,没有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造成内容设计上不建全面与不对称,无法满足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对复合会计人才,特别是参与经营决策的中高级会计人员的需求。

(三)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会计继续教育的教育模式主要采用人工面授的形式进行,大部分是将会计人员集中在某一地点进行面授,一般采用大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员听、记这种传统的“填鸭子”式的教学策略,教师与学员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学员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策略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参与意识,扼杀了会计人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多数培训班局限于“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极少运用现代技术来辅助教学,这种的教学形式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四)对培训机构缺乏检查、考核与评价

会计主管部门对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进行检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价,是保证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确保各培训机构有序竞争的必要手段。在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培训机构退出机制还未建立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班次多等特点,尤其是初级会计人员培训,仅靠会计管理部门的人手很难全面顾及,对培训机构应有的监管出现管理缺位。

(五)多数单位还未建立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重要渠道,严格考核情况下获取的继续教育证书应该能成为衡量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参考依据。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处在转型阶段,完全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企业普遍的短期行为过分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会计继续教育多数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制度,人才的提拔、使用不是根据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实际上仍然是“一张文凭保终生”、“靠年头评职称”、“以职称定待遇”等传统观念、做法在起支配作用。继续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学而无用武之地”,也挫伤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四、和谐社会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我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政策规定性和强制性。当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全国性的继续教育制度和体制,在当今社会大力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只有以和谐为导向,大力学习科学发展观,把此思想带到人员继续教育中去,才能正真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对此主要有以下倡议及对策。

(一)规范继续教育的教学与考核的标准

第一,对学习的形式、教学组织过程及学习的时间要做出规定。第二,对考核与考试要做出规定。如考试策略、命题权利、命题范围、成绩评定等。第三,对考试考核成绩的运用要做出规定。包括奖励、职称评定等。第四,对继续教育的知识内容要做出规定。应该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方面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法规制度。

(二)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的管理应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变为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在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中,厦门市会计管理部门应当抓规划、抓监督、抓宏观调控,知其所为,为其必为,转变大包大揽、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管理策略,要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由过去的重审批发证转移到监管服务上来,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宏观指导。应通过培训体制的革新,纠正政府在会计继续教育中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的角色错位,使政府行为在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规范。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政策制约和行政监控力度,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培训内容分必学和选学两部分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而且影响整个会计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必须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其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故继续教育必须满足教育对象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将满足学习者需要和体现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统一起来。体现社会对会计人员要求的继续教育内容,即共性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满足会计人员个性需要的,即特性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知识和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相对应的,我们应该将共性内容确定为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特性内容则作为会计人员选学内容。
每年的继续教育内容由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相结合,既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统一要求,又满足了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热情,逐步实现继续教育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四)建立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会计人员通过学习,提升了个人能力,其所在单位也是受益者。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努力建立起一套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把会计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聘职务和以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要记入个人的技术档案,随同人事主管部门,装入会计人员的个人档案。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肯定和使用,对会计人员是一种激励,对单位本身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科学的用人机制,革新“一张文凭保终生”的传统观念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秀敏.实施《行政许可法》后进一步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5,(9)A:50~52.
[2]盛碧荷.会计继续教育探析[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6):59
[3]周贵文,荣莉.加入WTO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中华会计学习,200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