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会计研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论文臂力..编辑。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会计研究
 摘要:环渤海区域作为中国经济de新"增长极",重化工业de发展壹直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由于沿承了传统de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de对环境造成了严重de污染和破坏,传统会计又不能提供生态效益方面de信息,并不能满足该区域经济发展de需要。本文认为,在环渤海区域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shi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de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同时也促进该区域企业健康发展,真实、准确、全面de反映环渤海区域de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环渤海区域经济 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

壹、区域经济de特征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环境问题
( 壹 )区域经济de概念及特征区域经济shi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de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de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de地域经济综合体,它shi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de经济,处于贰者de结合部。因此,它具有以下特征:(1) 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de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由于区域经济同行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就业结构等等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关系,除了产值和国民收入等综合指标外,至今还很难有壹个充分而又准确反映区域经济状况de合适指标。(2) 区域经济作为宏观和微观经济de壹个中间层次,实际上可看作shi国民经济空间范围de划分。从大范围来讲可以分为沿海与内地两大区域及中部、东部和西部叁大区域;还可分为跨越江苏、浙江和上海叁省市de长江叁角洲经济区;还有以京、津、冀为核心de环渤海经济区域等等。小范围可以shi以省会城市为中心de贰级经济区等,再小还有县域经济等。(3) 区域经济shi壹个客观de历史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任何区域在发展de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de不断变化,在各个时期de表现就会呈现不同de特点。(4) 区域经济de人地互动性。在区域经济中,人起着主导作用,但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也起着十分重要de作用。区域经济de发展应该谋求人地关系de综合平衡,实现区域de可持续发展。环渤海区域可以说shi继20世纪80年代de珠叁角、20世纪90年代de长叁角之后中国经济de第叁增长极,因此国家对其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由于该区域沿用了传统de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de污染和破坏,所以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发展de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环渤海区域经济和环境会计de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贰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环境问题环渤海区域以京津冀为核心,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de发展,该区域de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de成就。依托该地区原有de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石油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de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也持续增长。首部环渤海蓝皮书《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8)》预测称,2010年该地区占全国GDPde比重将提高到30%,经济总量将达至8.72万亿元人民币,继20世纪80年代de珠叁角、90年代de长叁角之后,迅速崛起de环渤海区域正被舆论视为中国经济de第叁增长极。此外,滨海新区和曹妃甸de发展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后,极大de带动该区域de发展,随着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经济de快速发展,京津冀区域合作必然加强,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de地区之壹。但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得到发展de同时,还有许多亟待解决de问题,如该地区区域经济壹体化步伐缓慢,核心城市de地位及分工不明确,特别shi该地区de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计划经济时期de粗放型外延式de增长方式。有研究结果表明,渤海de环境和资源已经遭到严重de破坏,并主要由陆源污染、船舶污染、油气开发、捕捞和养殖等活动造成。另外,由于该地区煤炭、钢铁、石油等重化工业发达,对以城市为中心de环境污染依然在加剧,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地表水污染普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等,因此,要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de发展,重点shi以环境容量为前提,建立环渤海区域政策法律协调机制,发展环境友好型de区域经济。通过以上对环渤海区域进行de相关分析不难发现,要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de发展,重点shi以环境容量为前提,建立环渤海区域政策法律协调机制,发展环境友好型de区域经济。
贰、环境会计在环渤海区域建立de必要性及其存在de问题
( 壹 )环境会计在环渤海区域建立de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环渤海区域未来shi要走壹条可持续发展de道路,发展环境友好型de区域经济,然而严重de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制约该区域健康发展de重要因素。如果按照传统会计来核算经济,那么企业会更加无视环境,最终会危及到该区域发展。所以,当务之急shi要建立并实行环境会计,以更准确de进行会计核算,促进经济发展。(1) 必须明确环渤海区域企业环境责任。从上述de论述中我们知道环渤海区域de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而造成环境污染de主要源头就shi企业,企业shi环境责任de主体,即对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应该对环境负责并且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de也shi企业,因此,企业生产经营与自然环境之间理所应当de有着密不可分de关系。随着环渤海地区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环保要求de日益严格,企业在自身发展de同时,必须考虑其对环境de影响。在企业de核算中应该把在维护、治理和改善环境过程中所发生de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de损耗统统计入企业成本中去,同时,企业要努力从过去de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改变为追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减少或消除环境成本费用。人们越来越迫切要求企业提供某种形式de环境报告和环境影响de财务分析,重视其所承担de环境责任,认真对待引发de环境问题,而解决这壹问题de最好办法,就shi将环境会计信息作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de内容之壹。(2) 提高环渤海区域企业整体竞争力de需要。环渤海区域在近几年城市化速度较快,各地居民de消费水平和消费要求也在提高,人们普遍越来越关注环保产品,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那些有益于环境质量提高de高新技术产品、绿色产品、环保标志产品等成为企业竞争de焦点。因而,为了该地区企业de整体竞争力de提高,企业不能再被动地参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而shi应积极主动地投入环保行动中来,采用清洁生产和环境无害化技术,降低成本开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求得生存和发展。(3)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e要求。环渤海区域中大部分企业沿用de还shi粗放型de经济增长模式,因而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de破坏,违背了国家倡导de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e路线。然而,该地区要真正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就必须把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在会计核算中,通过建立环境会计,进而发展成为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de&dquo;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才能真正反映某企业和该区域de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利于当地政府和企业de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政府对环境资源消耗和衰减进行充分补偿de目标,推动经济与环境&dquo;双赢”。(4) 增强企业内部管理de需要。环渤海区域建立环境会计不仅仅shi为政府和社会其他组织提供环境信息,在现在该区域高速发展de浪潮中,它还应为该区域各企业de内部管理服务。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顾及环境和社会de决策,在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时,环境会计还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准确地进行产品定价,从而促使企业选择更有利于环境de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尽可能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环境收益。(5) 对外开放de必然需要。前文在论述环渤海地区经济时已提到,该地区对外开放势头良好,并且有很多跨国公司在该区域建立生产基地等。其实,壹些发达国家在我国投资shi利用其廉价资源,环渤海地区当然也不例外,他们常常将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自然资源de生产项目搬过来,若不采取措施实施环境会计核算,只能导致将来de资源耗竭会更严重。(6) 正确核算环渤海区域企业生产成本de需要。环渤海区域各地不论从宏观de角度还shi微观de角度看,都很少将环境资源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范围内。从宏观角度看,各地政府在统计生产总值时没有扣除环保支出,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从微观角度看,就企业成本而言,由于没有考虑其产品生产给社会造成de后果,使得企业忽视社会成本和自然成本,只shi关心实际成本,助长了企业对社会资源de无偿占用和污染,虚增自身利润。该地区由于重化工业较发达,制造业也趋于领先地位,通过环境会计可以核算企业de社会资源成本,在产品生产成本中加入环境资源成本,从而较准确de核算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保护社会资源环境。

转贴于臂力论文网 ://.. 中国论文臂力..编辑。 ( 贰 )环境会计在环渤海区域存在de问题环境会计在该区域de建立还存在以下问题:(1)人们对环境会计信息要求不迫切。环渤海区域经济在飞速发展de同时,环境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了,然而环境资料信息de使用者仍然主要shi各地区de政府部门。人们普遍更关注deshi经济发展速度,社会上de壹些其他组织、大企业de股东、社会公众等等似乎也只shi看好某企业de盈利如何,对环境等信息并不关心。企业只shi在与环境相关de法律约束下不得不注重自己环境责任de履行情况,比较被动,无论从社会效益还shi企业利益来说都无利可得。这样,企业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并无多大益处。(2)大多数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不强并缺乏自觉性。由于环渤海区域de重化工业比较发达,很多企业环境责任de道德观念不强,&dquo;重经济轻环境”de思想以及&dquo;先污染,后治理”等非持续发展de行为在大多数企业中非常普遍。他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即使有环境支出,绝大多数也shi来自政府部门de压力,出于社会de压力都很少,更不用说企业自觉考虑了。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则shi普遍强调日常财务会计核算如何,对环境方面de信息则shi持应付态度,基本流于形式,因而达不到预定de目标。可见企业对环境会计工作没有予以充分de重视,没有意识到环境会计在实施后de重要作用。由于该区域很多地方政府缺乏强制性de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并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即使披露了壹些,也没有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公众。(3)各地政府宏观调控不力。实施环境会计不仅仅shi企业de事情,各地政府也有相当大de作用。政府必须从宏观角度去调控,对自然资源总量进行衡量,对当地资源de耗费、替补等做到心中有数,要对本地区资源环境de发展承担责任。但shi因为各地政府很少有有关环境会计方面de法规制度和准则,也没能对各个地区de能源或资源de消耗量shi否有替补等做出准确核算,致使不能对当地de资源等做到会计上de管理,只能shi对污染企业做出处罚,做城市绿化工作等等。对污染企业de整顿力度不强,使得企业如果有做环境会计工作de话也没有可参考de标准和依据,这样就会打击企业做环境会计工作de积极性。所以政府de宏观调控shi非常重要de壹环。(4)缺乏专业de环境会计人员。上述提到当地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认真对待环境会计核算,那配置专业人才更shi寥寥无几了。提供及时、准确de会计信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关de专业素质,但从目前企业de状况看,不论shi在对会计人员de招聘上,还shi会计人员de后续教育上,都缺乏环境知识de内容,而且在会计队伍中,很少有专业环境管理de人员加盟,这就使实际工作中对环境问题de财务处理缺乏专业知识,很难保证信息处理de正确合理性。(5)企业未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环渤海区域中企业实行环境会计de很少,有de企业考虑了环境因素,也只shi把与环境有关de支出计入管理费用等,并没有建立起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另外在环渤海区域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后,国家给予滨海新区和曹妃甸de发展高度de重视,并将其列为实行循环经济试点,就shi要把当地环境承载力放在首位来发展经济,减少污染。但据相关资料显示,发展循环经济de确可以减少污染,但从环境会计de角度却没有认真考核,只shi在传统会计中de相关科目下执行,没能认真核算环境成本及其收益。(6)缺乏专业de环境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在日常de会计核算中,往往都有审计人员对企业de报表等进行监督、核实,来确保会计工作de真实性和完整性,环境会计也应shi如此。环渤海区域环境会计在大多数企业中还尚未建立,有de披露也shi流于形式。这也shi因为缺乏这种环境审计去监督、鉴证和评价,企业de自觉性又不高,所以环境审计shi基于该区域环境日益恶化而必须建立de。(7)企业未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环渤海区域中企业实行环境会计de很少,有de企业考虑了环境因素,也只shi把与环境有关de支出计入管理费用等,并没有建立起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另外在环渤海区域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后,国家给予滨海新区和曹妃甸de发展高度de重视,并将其列为实行循环经济试点,就shi要把当地环境承载力放在首位来发展经济,减少污染。但据相关资料显示,发展循环经济de确可以减少污染,但从环境会计de角度却没有认真考核,只shi在传统会计中de相关科目下执行,没能认真核算环境成本及其收益。
叁、环境会计在环渤海区域构建de对策
( 壹 )政府应采取de措施 加速企业和区域经济de发展,环渤海地区政府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1) 充分发挥政府de强制性作用。政府shi推动企业开展环境会计最强有力de约束力量。现阶段环境违法成本太低shi目前该区域许多企业违法排污de重要原因之壹。由于各地政府普遍存在排污收费标准偏低、违法排污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排污企业宁愿违法排污交纳罚款,也不愿建设与运行污染治理措施。因此,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如加大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de处罚力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各地政府还可以利用&dquo;绿色税收”鼓励和支持在环保方面做de好de企业等。(2) 加强政府方面de监督指导力度,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有关环境保护方面de法律条文在我国de壹些法规中有,但环境会计方面de法规、准则就很少了。为此,环渤海区域各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出台有关该方面de法律条文来更好de约束企业,建立健全与企业环境会计相关de法律法规体系,并制定与企业环境会计相关de准则、指南、制度等,加强指导监督。(3) 给出明确de信号。环渤海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这些资源毕竟shi有限de,所以小到该区域大到国家,都应该给予这些资源明确de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de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用免费de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e资源,对有限de资源免费消耗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de计量。
( 贰 )企业应采取de措施 企业shi环境污染和破坏de源头,环渤海区域钢铁、煤炭和制造业等企业较多,它们所从事de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大量de环境活动,这样,那些对环境造成破坏de企业就必须对环境负责,实施环境会计,把对环境de破坏、治理环境de支出等计入企业环境会计de核算范围中,使该区域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1) 在企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企业经营de目de就shi为了盈利,因而企业不能单纯de核算为环保所付出de,它要把付出de环境成本和将获得de环境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且必须把环境污染损失对人体健康de影响等纳入环境成本,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另外,采取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开征污染产品税等经济手段都shi&dquo;末端治理”,应从&dquo;源头控制”,把&dquo;成本‐收益”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中来,从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等de各个层面de源头进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de控制与考核,即可以做环境de预算,将其考虑到财务中。这壹点可以在环渤海区域建立该制度试点运行。(2) 企业要加强ISO14000系列标准de认证。相关资料显示,日本企业对于环境会计de关心shi从1997年以取得ISO14001认证de企业为中心开始de。由于认证该标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确实为企业和整个社会de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但这些重要活动存在着不能合理计量、不能公布发表而得不到社会公认de潜在威胁,正shi这种需要使日本环境会计发展起来。环渤海区域de各个企业也都应积极加强这种认证意识,因为取得该认证对企业de环保要求较高,它需要企业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de位置,需要引用清洁de生产工艺和绿色管理de技术设备,这就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这样企业将会把这部分支出考虑在会计中,同时在实施后也需要社会de认同。因此,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促进并让企业主动去实施环境会计。(3) 加强环境会计人员de选拔和培训。现阶段,企业在人才市场de招聘只shi看会计人员shi否有工作经验,对环境保护de不重视使得对应聘de会计人员不看其shi否有专业de环境会计方面de知识,但shi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核算de后续教育,规范环境支出和收益de核算,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效益。从会计人员和管理者开始做起,企业de环境会计工作也会有保障,能真实反映企业de经济效益。
( 叁 )社会各界和会计组织等应采取de措施 (1)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以促进企业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环境保护shi全民共同参与de事情,且应当特别重视新闻媒体de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感,利用社会舆论de力量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耗损和对生态环境de污染破坏。(2) 充分发挥会计组织de积极作用。环境会计实务de推广不仅要依靠政府de相关法规de制约,还应以其理论de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为此,环渤海区域de会计组织应发挥其作用,针对该区域de特点积极探讨出壹套适合本区域发展de环境会计理论来,过程虽复杂,但shi壹个探索de过程,对该区域将来de经济发展必定大有益处。(3) 加强环境会计de社会审计监督。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自觉主动地、全面如实地披露环境资源de社会履行情况,因此,应加强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部门de监督,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e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鉴证和评价。此外,有做de较好de环境会计de企业对于环境保护所做de贡献需要得到社会de认可,这就需要第叁者de认证,以取得社会公众de认可,树立企业de环保形象,扩大环境经营成果,无形之中就给企业增加了财富。(4) 选择试点,采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de实施方案。现在环境会计在环渤海区域还不太成熟,因此可以先选择试点实施。可以选择曹妃甸和滨海新区,由于这两个地区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在建立和实施环境会计时就会相对容易壹些;另外还可以在该区域选择上市公司和那些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de钢铁、煤炭、制造业等大型和有做环保工作de企业作环境会计试点工作,等取得切实可行de经验后,再在该区域大面积推广。

参考www.zidir.com文献:
[1]赵宏:《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2]蒋麟凤:《中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e外部动因比较及启示》,《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第1期。
[3]肖序:《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孙回回、王磊:《循环经济模式下de环境会计框架》,《财会通讯》2007年第2期。
(编辑 聂慧丽)臂力论文网..转贴于臂力论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