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拟对此进行简要探讨。一、事业单位的特征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一)事业单位的特征事业单位是保障社会发展的服务性机构,主要任务是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事业单位与盈利单位不同,它有自己的特征:(1)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对于需收费的劳务或产品往往按成本价进行收费;(2)由或地方的财政部门和其他提供者为事业单位提供资金,提供者对其提供的资金并不期望按投入比例收回利益;(3)事业单位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等问题一般不存在,资金的使用要遵守国家管理部门等资金提供者所制定的规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单位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支管理以及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等。(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资金来源多样化主要指其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这种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得比较复杂,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需要有不同的财务制度加以管理。.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督机制的制约和监督,也使得内部审计监督无法得以保证。(一)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能准确核算和反映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由于省、地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县、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往来增多,如行政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按比例上缴,上级单位也有可能对下级行政单位进行经费补助,而目前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上缴上级支出”以及“上级补助收入”这样的科目来反映这两类款项往来,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上述业务时运用会计科目混乱,不能正确反映其资金动向。(二)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了解,不懂得对财务如何进行分析,难以在经营运作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他们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三)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导致了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监管不如对企业的严格有效。另外,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不必自负盈亏,导致了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动力也不及企业。加之各事业单位都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年度任务的完成和考核的过关,很容易忽略日常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经费使用等环节缺乏有效测算,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四)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收支管理不规范现行的零基预算法缺乏对预算单位和人员的有效控制,缺乏编制预算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缺乏对现有数据真实性、合理性的有效鉴定手段,缺乏对经费定额确认的科学手段;预算的审批与资源配置具有主观性,影响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预算科目属于粗放型模式,编制不规范,预算批复不及时以及年度预算调整频繁;预算模式过于陈旧,绩效与经费不配比,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不科学,预算透明度模糊。而企业有相对专业的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执行、评估、监督和信息采集团队,这一点是事业单位所不及的。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一)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使事业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得以消除。为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法规体系,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要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内容具体化,建立起量化的财务监督模式,使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应善于运用法律进行财务监督,做到认真执法、严格执法。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因为它是事业单位一切管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应不断进行财务创新,树立起经济效益观念,在资金的运营上讲究投入产出比,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解决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会计核算存在的许多弊端:一是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核算中心可以从社会上选拔出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担任会计,从而在较大程序上改善会计人员素质状况;二是有效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会计人员能在没有羁绊的环境中依法行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有利于加速会计电算化步伐,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在科目体系中增加行政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目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无法核算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经费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将这类收入和支出融入目前的会计科目体系当中;二是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中增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补助支出”两个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对应,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核算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这类收入和支出。(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应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应对各种凭证进行核查,并要明确责任,督促核查人员认真仔细地工作。应加强对收款票据的管理,对空白票据的保管、填开、收款和审核进行分工负责。要严格票据填写规范,对填写的内容要清楚、真实,对已经开完的票据应及时销号,避免票据丢失现象的发生。还应规范凭证流转程序,严格分离开票、经办、审核、审批收付款等职责,强化会计核算。(四)加强预算管理,对收支管理进行规范为加强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对预算控制进行完善,严格执行各项标准。还应对预算方法进行改革,细化各部门的预算,利用预算的绩效来衡量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预算管理中的必要环节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即预算考核不仅是预算控制和纠偏的基础,也是下一年度进行预算编制的条件,因此,很有必要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总结。事业单位应将各项收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各项收费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及标准,同时,要健全服务收入分配制度,在拓展服务和经营范围的同时,要处理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执行支出审批程序,应按实列支各项费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四、小结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为前提,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总体而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这不适应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的需要,而实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正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管理精细化需要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细化岗位职责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动态、全方位的控制;要以“细”为出发点,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悟细微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精细化财务管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使国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