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费“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加强财务管理启迪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3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三公经费”公开的历程是我国预算信息公开的一个缩影。文章以“三公经费”公开的意义为切入点,从加强高校预算改革、强化高校节约意识等方面分析了“三公经费”的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从加强预算编制、监督预算执行、加强内控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启示,以推动高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三公经费”; 预算公开; 高校财务管理
“三公经费”指的是政府部门行政经费中涉及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方面的费用支出。它具体包括: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等。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部门在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财政决算后,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从此,“三公经费”日益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一、“三公经费”公开的重要意义

2011年8月1日,《中国青年报》第五版刊登了一篇《全国三公经费一年知多少》的报道。报道中指出:“2006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在《学习时报》发表《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一文,该文明确指出:政府部门每年的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出国三项支出高达9 000亿元之巨。竹立家说,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 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与公车消费相联系,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 000亿元以上,二者相加总数高达6 000亿元以上。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 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竹立家认为三公相加,数字高达9 000亿元。这个数据出来后,各界纷纷引用。北京大学教授王锡锌在央视《新闻1+1》节目引用这个数据后,此数据更为人熟知。但财政部称这一数字严重失实,三公实际支出为1 201亿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2012年2月在《中国经济周刊》撰文指出:“虽然这‘三个3 000亿’的数字并不准确,但数字是否准确并非首要问题,社会关注‘三公经费’,主要是关心政府运行费用的情况到底如何。”“三公经费”的公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三公经费”公开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步

“三公经费”公开的历程也是我国预算信息公开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巨大进步。全社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三公经费”,主要是因为广大老百姓关心政府经费运用得如何,是一种社会诉求。随后,政府各部门陆续公布各自的“三公经费”情况。“三公经费”的公开反映了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正不断加大透明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大进步。(见表1)

(二)“三公经费”的公开有助于推进政府财政预算改革

“三公经费”的含义目前还不够清晰,也没有相对严格和固定的技术标准,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如果有了统一的格式和要求,这样公布出来的信息会更有可比性,透明度也更高。另外,我国现有的财政支出预算体系是按支出功能或经济功能进摘自:毕业论文翻译http://www.328tibet.cn
行划分的。政府收支按支出功能分类,共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等26类。如果按经济功能分类,可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12类。目前政府的收支分类科目按支出功能分为“类”、“款”、“项”、“目”四个级别进行设置,在设计中并没有专门的“三公经费”科目。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要求,目前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开状况为部分重点支出公开细化到“项”,其余非重点支出公开细化到“类”,对是否公开细化到“目”,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三公经费”反映花钱的具体用途,与相应的支出会计科目并不一一对应,在财政部没有明确“三公经费”核算科目之前,相关数据只能在一些具体的项目中通过整理才能得出。这说明相关的改革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三公经费”的公开只是政府预算公开的开始

“三公经费”只占政府运行经费的很小一部分。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之后,地方部门也将陆续公开“三公经费”。除了“三公经费”公开以外,其他各项经费的花费、各项经费的执行效益也会向社会公开。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北京市共有88个部门公布了预算信息,预算总额近900亿元。北京市预算公开的部门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开的内容除了“三公经费”外,还包括具体项目支出、部门人员信息、部门工资福利等信息。可以预见,随着政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预算经费将会被公开,政府的各类信息将会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

二、“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高校的“三公经费”虽然需要公开,但也有它一定的特殊性。高校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三公经费”支出合并至教育主管部门后予以公开。具体而言,高校的因公出国(境)费用主要用于对外考察、学术交流、师资培训等方面。对外交流的水平和层次目前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高校都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与国外大学或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派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与国外交流培养学生等。高校因此而产生的费用不能简单等同于“三公经费”中的因公出国(境)支出。关于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方面,高校的这部分费用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不同。因此,要正确核算高校“三公经费”支出,必须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三公经费”公开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一)“三公经费”公开,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高校预算制度改革,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规范“三公经费”的源头在于预算。高校在制定预算时要坚决确立和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支出”的预算法原则。目前我国高校的预算实行两上两下的制度,预算的制定过程在时间上比较仓促。这种制度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制定出来的预算过于粗,无详细的说明支撑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预算时可能导致出现偏差。同时,预算的严肃性还需要提高。有时预算还会产生随意增减的现象。这样做会大大降低最初预算的约束力,存在着随意性。因此,高校在制定预算时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完善包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
括“三公经费”支出在内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会计学学年论文

(二)“三公经费”公开,有助于促进高校强化节约意识,节俭办学

“三公经费”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现在有一些部门还存在大手大脚、花钱浪费情况。比如公务接待,虽然规格有高有低,但依然会存在浪费问题,有较大压缩空间。通过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可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将高校“三公经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可以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方便各方对高校经费的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在高校的滋生。社会的监督还有助于高校加强财务管理,把资金使用在高校最急需的方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公开“三公经费”,能使高校在思想上、在具体花钱时更加强化节约意识,节俭办学,把每一分教育经费花好。

(三)“三公经费”公开,有助于加强高校会计核算水平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2011年以来,财政部对“三公经费”预算科目进行了初步设置,但科目包含的内容与目前社会公众普遍理解的“三公经费”还有一定差异,不能完全准确、客观地反映“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此前“三公经费”并无明确的财政科目,而是散落在各个项目里,随着公众关注度日益增高,2011年,财政部对“三公经费”设置了单独的预算管理科目,明确为“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三公经费”的公开促使了相关核算科目的产生。这有利于包括高校在内的各预算单位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细化会计核算内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三、“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启示

“三公经费”向社会公众公开,有利于高校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三公经费”公开的数据最终要取决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的“三公经费”公开,从流程上来看只是一种事后反馈,缺少事前的预算制定过程以及事中的执行过程,而且“三公经费”公开的过程是对已经支出的费用进行分类汇总后再予以公开,公开的“三公经费”能从侧面反映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为了更好地适应财务信息公开的要求,高校应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一)强化高校预算编制过程

预算编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的第一道关口。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预算编制缺少相关的法定程序,预算工作的过程也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高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往往没实地调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各种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夸大预算编制数据,为“三公经费”的超支预留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高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应当确立合理的编制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来编制预算,避免主观性的发生。对“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而言,应当牢牢建立在对未来各项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和合理的分析基础之上,既要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又要注重资金的节约使用,坚决砍掉可花可不花的部分,杜绝不该花的部分。同时,要细化预算批复科目和预算内容,使支出有据可依,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高校监督“三公经费”的支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公开就是一种非常廉价且非常有效的监督方式。公开是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来实现管理规范,就能对高校“三公经费”的支出起到督促作用。与其他手段相比较,公开是一种成本最低的监督方式,而且非常有效。公开就是让“三公经费”的账目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单位在实际花钱时,自然就能节俭一些。其次,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使用公务卡结算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用款不方便和资金安全性等问题,还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控,特别是可以解决预算单位小额支出中大量使用的问题。推行公务卡结算,实现支付信息的电子化,不仅能方便公务小额支付,而且财政部门能够将公务支出信息统一纳入财政动态监控的范围,保证每一笔财政支出都公开透明,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是监督“三公经费”支出的有力武器。再次,要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审计目前应以内部审计为主,同时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教代会代表也应一同参与。从“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到具体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都应该是审计的内容。在审计过程中,高校内审部门应及时找出涉及“三公经费”各个环节的薄弱之处,向学校有关方面反映发现的相关问题,确保“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法、合理和有效。最后,应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对高校的“三公经费”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支出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及时向相关部门。

(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高校应紧密结合《内控规范》的精神,梳理高校现有的内控相关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更好地实现对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特别要加强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特别地,高校应严格按照《内控规范》规定的要求,落实高校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制,让高校内控落到实处。高校应详细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在加强高校内控建设的过程中,瞄准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虽然目前“三公经费”的界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三公经费”的支出都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公务接待费是按照部门日常公用经费的2%进行安排;一般公务用车按照20人不超过1辆配置,不同级别公务人员用公务车的排量、都有明确的标准。在“三公经费”支出时,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要求,严格审批,严格按标准执行。

(四)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理念会计专业写毕业论文范文

一般而言,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由于有着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性质,通常会导致财务管理观念的保守和落后,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缺少积极性。随着高校“三公经费”数据向社会公开,高校应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创新财务管理理念。首先,高校应坚持做好财务预算、财务会计处理等基础性工作,要以制度建设为本,要用制度规范程序,用程序约束行为,以促进理财环境的改善、支出内容的净化和支出结构的优化。高校要把加快财经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坚持按章办事。其次,要坚持优质服务,积极倡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推进服务与管理的持续协调和良性互动,通过优质服务来推进理财环境的改善和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再次,高校要坚持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仅是“三公经费”,除不宜完全公开的财务信息外,高校应将其他财务信息分层面、多形式、全过程地按程序公开。只有公开才会推动公平,才能体现公正。财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化,必将进一步推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有前瞻性,要时刻关注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对高校财务管理要求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提前开展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应对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五)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三公经费”支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预算编制人员的合理控制,还需要会计核算人员对支出情况的忠实记录。无论是预算还是会计核算,都必须从深层次理解公开“三公经费”的重要意义。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良好的财务知识,还要善于有意识地结合我国的国情处理财务问题。当前,我们要紧密结合作出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内容,从更深层次理解控制“三公经费”的重大意义,要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财务人员不仅要时时学好政治,还要注重学习新的财务方面的知识。以公务卡的使用为例,作为预防和控制“三公经费”重要的手段之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2012年10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确保2012年年底前将改革覆盖到所属各级基层预算单位。公务卡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监管工具,如何在高校使用好,需要高校财务工作者对公务卡使用的意义、使用流程、会计处理等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目前,国家财政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管理精细化日渐成为资金和财务管理的新目标和方向。高校财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三公经费”在内的高校所有经费都管理好、使用好。●
【参考文献】
韩俊仕.“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尹亚男.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理念[J].理论界,2008(8).
[3] 刘尚希.“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J].中国经济周刊,2012(5).
[4] 吕玲.从“三公经费”公开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会计师,2012(12).
[5] 蒋彦鑫.每项“三公”支出具体口径应明确[N].新京报,2013-03-08(A10).怎样写论文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