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联动变迁与变化:会计准则与管理行为联动分析
【摘 要】 会计准则变迁与管理行为交替进行、互相推动。文章在对会计准则与主要理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重点从资产负债观、原则导向、公允价值等重要理念和股份支付、资本化范围界定具体准则变迁研究分析对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应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用“脑”定准则的同时,重点用“眼”盯着企业管理行为的变化,为会计准则的继续变迁找准着力点。
【关键词】 会计准则变迁; 理念变化; 管理行为
根据Zeff的经济后果学说,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企业的管理者为了满足契约的规定,很可能会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调整企业的实际经营策略,从而对企业的流量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进而改变企业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同企业管理经营之间的联动作用,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199源于:科技论文http://www.328tibet.cn
7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我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随后陆续发布了《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等具体准则,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已公布并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且在这些具体准则颁布的同时,财政部于2000年在综合行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规定于2001年起开始实施。2001年制定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至此,1992年会计体系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变为以企业、金融企业、小企业为规范的三种制度。其中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提出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标志着会计改革进一步向国际靠拢,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进一步加强。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此时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构成:基本准则是纲,相当于国际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CF)起到统领驾驭的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的原则要求对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作出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
资产负债表观强调从计量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定损益,在此理念的主导下,会计准则中部分资产及负债需要确认价值变动的持有利得及损失。这些持有利得及损失一部分直接计入了利润表的上方,影响了本期的净利润;一部分则计入了利润表的下方,影响了“其他综合收益”,并将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转入净利润。但是,持有利得和损失是已确认而未实现的,并没有流的支撑,将其纳入利润表上方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求管理层必须区分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进行股利分配的决策时需要理性分辨收益实现与否、持续与否、核心与否,甄别利润表不同项目的“含金量”,避免收益的超前分配。 同时,集团企业在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时,也涉及到合并报表净利润和母公司个别报表净利润的选择问题,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模式由权益法转变为成本法。从而导致集团子公司已实现而未分配利润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部分,构成了合并报表净利润与母公司报表净利润差异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得两张报表净利润之间差异的骤然扩大。差异的扩大赋予选择更大的意义,集团管理层需要在考虑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以哪张报表作为股利分配的依据,从而保障集团资本不受侵蚀。
行为,目前许多企业采取授予股票期权的方式对企业高管进行激励,以使管理人员的利益同股东的利益相一致。股份支付准则作为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加的一项具体准则,规范了企业授予职工股票期权的会计核算,准则对股份支付的规范采取理论上的费用法,将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对授予了大量股票期权的企业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吕长江、巩娜(2009)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同公司业绩的变化有负向反应,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激励费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成正比;同时一些公司的股权激励设计有福利之嫌,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会导致其修改股权激励的方案以解决股份支付准则带来的激励困境,而修改手段一般为重新制定股权激励、修改与调整股权激励方案,个别公司甚至直接取消了股权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吕长江,巩娜.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J].会计研究,2009(5).
张敏,简建辉,张雯,汪晓庆.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1(4).
[3] 陆正飞,张会丽.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合理使用——合并报表净利润与母公司报表净利润之选择[J].会计研究,2010(4).
【关键词】 会计准则变迁; 理念变化; 管理行为
根据Zeff的经济后果学说,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企业的管理者为了满足契约的规定,很可能会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调整企业的实际经营策略,从而对企业的流量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进而改变企业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同企业管理经营之间的联动作用,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一、会计准则变迁:简要回顾与主要理念
我国会计准则在理念引导变迁,变迁推动理念的相互影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2年的会计准则起步阶段(“两则”、“两制”①阶段),1993—2005年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阶段,2006年至今的会计准则独立可实施阶段。(一)主要变迁
199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结束了我国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会计制度,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且同国际会计惯例初步协调的会计制度。199源于:科技论文http://www.328tibet.cn
7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我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随后陆续发布了《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等具体准则,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已公布并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且在这些具体准则颁布的同时,财政部于2000年在综合行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规定于2001年起开始实施。2001年制定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至此,1992年会计体系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变为以企业、金融企业、小企业为规范的三种制度。其中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提出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标志着会计改革进一步向国际靠拢,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进一步加强。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此时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构成:基本准则是纲,相当于国际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CF)起到统领驾驭的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的原则要求对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作出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
(二)主要理念
纵观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历史,不难发现其中贯穿着一些理念的变化:第一,决策有用理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批公司成为上市公司,抢夺“资本”这一稀缺资源。向众多外部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弱化由于信息不对称效应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成为财务报告的重要目标,因此“决策有用观”在我国准则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第二,原则导向理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新型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而会计准则本身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够提供一般的适用规则,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要让与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于企业之中。因此准则的规则导向理念日趋向原则导向理念转变。第三,资产负债理念。会计起初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正确计算企业的利润,而会计利润实际上是在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下产生的,由于传统财务会计在收入确认上强调实现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导致企业的净利润同经济利润差别较大,同时如果会计人员不当运用准则操纵利润,净利润这一会计指标就显得毫无意义。因此准则将确认计量的重点由“收入费用观”(“利润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力图在报表上更真实地体现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计量资产负债的角度确认企业的利润。第四,公允价值理念。从财政部1998年发布《债务重组》准则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可谓是一波三折,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尚不成熟和应用技术尚不完善,但公允价值本身作为一种更具价值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其广泛运用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无需争议的事实。第五,国际趋同理念。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统一及规范有利于全球资本市场的融通,有利于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一直是我国准则制定机构不断努力的方向,并且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更是实现了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和等效。二、会计准则变迁下企业管理行为的主要变化
(一)资产负债观:融资决策更有效、分配决策更合理
资产负债观使企业融资决策更有效地体现在会计准则对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引入及运用上,从源头上压实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体现了资产及负债的本质特征,使得会计利润进一步贴近经济利润,会计信息在反映企业的价值时更具有相关性。因而能合理引导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有价值的企业,降低有价值企业的筹资成本,缓解资本市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资产负债表观强调从计量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定损益,在此理念的主导下,会计准则中部分资产及负债需要确认价值变动的持有利得及损失。这些持有利得及损失一部分直接计入了利润表的上方,影响了本期的净利润;一部分则计入了利润表的下方,影响了“其他综合收益”,并将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转入净利润。但是,持有利得和损失是已确认而未实现的,并没有流的支撑,将其纳入利润表上方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求管理层必须区分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进行股利分配的决策时需要理性分辨收益实现与否、持续与否、核心与否,甄别利润表不同项目的“含金量”,避免收益的超前分配。 同时,集团企业在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时,也涉及到合并报表净利润和母公司个别报表净利润的选择问题,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模式由权益法转变为成本法。从而导致集团子公司已实现而未分配利润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部分,构成了合并报表净利润与母公司报表净利润差异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得两张报表净利润之间差异的骤然扩大。差异的扩大赋予选择更大的意义,集团管理层需要在考虑内部交易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以哪张报表作为股利分配的依据,从而保障集团资本不受侵蚀。
(二)资本化范围的重新界定:提高无形资产研发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有关规范进行了调整,开创性地允许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而不再一律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现行的借款费用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一方面,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扩大到一般借款;另一方面,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因此,当企业通过借款取得资金进行无形资产研发时,资本化的处理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将企业的研发行为体现为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耗费,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活动的财务负担,遏制企业的“短视”行为,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三)股份支付准则:激励政策更合理
净利润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指标,是企业考核管理人员薪酬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从成本角度看,净利润同管理人员努力程度联系越紧密,薪酬契约就越有效。但是以净利润考核管理人员薪酬,往往会造成管理人员的“短视”行为,不顾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净利润作为会计核算下的账面利润,其结果受到管理人员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影响,会诱导管理人员进行不恰当的盈余管理。为了抑制管理人员操纵会计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http://www.328tibet.cn行为,目前许多企业采取授予股票期权的方式对企业高管进行激励,以使管理人员的利益同股东的利益相一致。股份支付准则作为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加的一项具体准则,规范了企业授予职工股票期权的会计核算,准则对股份支付的规范采取理论上的费用法,将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对授予了大量股票期权的企业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吕长江、巩娜(2009)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同公司业绩的变化有负向反应,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激励费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成正比;同时一些公司的股权激励设计有福利之嫌,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会导致其修改股权激励的方案以解决股份支付准则带来的激励困境,而修改手段一般为重新制定股权激励、修改与调整股权激励方案,个别公司甚至直接取消了股权激励方案。
(四)原则导向:健全内部控制迫在眉睫
内部控制同会计准则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有效实施需要内部控制的保证;另一方面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目标,其实现有赖于会计准则的规范。会计准则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的变迁,让与了会计人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例如,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其可靠估计需要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基础。因此内部控制程序要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有据可依”,协调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确保会计人员的判断建立在专业人员的基础性建议上。同时,判断即意味着风险,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必然带来后果不确定的风险,内部控制需要权衡这种风险,使其风险和收益相一致。(五)公允价值:加强风险管理势在必行会计方面毕业论文
会计准则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让企业享受市价波动带来的价值上升的好处时,也将企业暴露于风险之下。尤其是当企业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时,利润的波动会更加剧烈,显然这不利于为企业吸引长期的投资者。因此企业需要度量这种风险,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例如投资性房地产有公允价值和成本两种计量模式,企业在进行选择时,一方面要考虑公允价值是否可以可靠取得;另一方面也要对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进行预测,以判断在采取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之后企业是否会承受较大的市价变动风险。再如,在金融资产的分类上,一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的影响是有差别的,前者的市价变动计入净利润,而后者直接计入了所有者权益。虽然准则规定企业要依据管理层的意图来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但大量相关研究表明企业往往是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的。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是制定者与经营者的博弈结果。经营者会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以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要“脑”与“眼”并用,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用“脑”制定会计准则的同时,要注重用“眼”盯住企业管理行为的变化,实现积极行为得到有效引导,消极行为得到有效抑制,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引导企业科学发展。●【参考文献】
吕长江,巩娜.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J].会计研究,2009(5).
张敏,简建辉,张雯,汪晓庆.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1(4).
[3] 陆正飞,张会丽.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合理使用——合并报表净利润与母公司报表净利润之选择[J].会计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