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探索外向型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探索怎么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0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外向型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大量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然而,片面追求产品出口的经济规模而忽略其环境污染,可能会产生社会总成本的不经济。通过对外向型企业出口的效应分析,明确了其环境成本的实质并提出了具体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试图通过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促进中国外向型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进程。
关键词:环境成本;社会责任;外向型企业
1673-291X(2013)06-0095-02毕业论文 财务
引言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被否定,以降低环境负荷、形成环境补偿机制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但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仍在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以外向型企业在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最为突出。企业对环境污染的选择性忽略,导致环境成本不得不由社会承担,这就造成了外部不经济。因此,促使外部的环境成本向内部成本转移势在必行。

一、企业出口的环境成本剖析

1.环境成本的种类。内部环境成本是指某一主体在对环境产生影响后负担、并以财务报表等载体进行会计反映的成本。根据现有法律和有关规定,企业必须支出并计量此类成本,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例如按规定必须支出的排污费、环保设备的购进等。外部环境成本是指环境影响与某一主体有关,却由另一与此影响伴随的成本和收益无关的主体负担的成本。企业无偿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产生一定的未来收益。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2.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是以经济的外部性为基础的。环境成本的内部化要求将环境成本更多地纳入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内,体现了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企业实际控制自然资源,并且很有可能产生相关的利益流入,形成环境资产。因此,企业应当负担由此产生的与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相关的成本。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有利于企业承担有关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在使社会个体能够回避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的同时,减轻政府机构的财政负担。
3.企业出口与环境成本的效应分析。外向型企业相对于一般的国内企业有其特殊性,可能会引起比其他企业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外企业支付的单位产品相对较高,外向型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会提高总体的产品产量。在企业利润提高的同时,外部环境成本也会提高,社会将会承担更为沉重的环境成本。因此外向型企业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更为紧迫。会计毕业

二、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需要源于:论文开题报告http://www.328tibet.cn
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判断企业的哪些支出应该内部化、应该如何内部化,即环境成本的确认。二是环境成本的口径和度量问题,即环境成本的计量。只有明确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使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有据可循。
1.环境成本的确认。环境成本是否应当确认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该项支出是否涉及环境问题;二是是否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其中第二个判断标准与传统会计成本确认的条件相一致,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成本、费用的增加。而前者需要判断企业的支出是否与环境保护有关,是否体现了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与补偿。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其第15次会议上通过了《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和财务报告》,其中对于环境成本确认的规定如下:第一,环境成本的确认时间。ISAR认为,环境成本应当在首次被识别的会计期间进行确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确认的环境成本是为了补偿以前年度对环境的污染,是否应做出追溯调整应进行分类处理。若不存在会计差错或者会计估计变更,环境成本应计入本期费用。若存在会计差错或会计估计变更,则应当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第二,环境成本的确认方式。环境成本的确认有两种方式,即资本化和费用化。ISAR认为环境成本如果要资本化,则应符合资产的定义,且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在企业的受益期内进行摊销。应予以费用化的环境成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第三,环境成本资本化的确认形式和减值问题。与资产组的概念类似,当一项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环境成本与另一项资产显著相关时,则不应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而是作为其他资产的组成部分。例如清理污水排放的设备中的净化器,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但是,将此项费用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显然不合理,因为此项工作只有作用于净化器才能在未来带来收益。环境资产的减值测试与减值准备的计提与传统资产相同,但是因为其不确定性更高,因此应更加慎重并充分考虑相邻资产的减值问题。
2.环境成本的计量。环境成本的计量是指利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对已经确认的环境成本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由于环境成本涉及的范围很广且在计量上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因此相较于传统成本计量具有独特性。环境成本的计量可能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全额计量法、差额计量法和按比例分配法。
全额计量法是指将为解决某一特定环境问题而支付的专项支出全额确定为环境成本,并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上反映的计量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专款专用的支出,计量较为简易,应用也最为广泛。
在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可能会考虑环境保护,例如购买环保汽车等。但是将这些投资的金额全部计入环境成本显然不合适,这时就需要使用差额计量法。所谓差额计量法是指在计量环境成本时只将支出金额中有关环境保护的部分确认为环境成本,即将总支出与其中没有环保功能支出的差额进行计量。
企业的环保成本可能不是一次发生的,而是在生产过程中连续发生,会涉及到费用归集和分配的问题,应采用按比例计量法。按比例计量法是指将与产品有紧密联系的环境保护费用,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产品制造成本中的计量方法。例如造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金属废料处置费用、污水净化费用等。应当按“直接费用”、“部门费用”、“共同费用”进行归集,然后分配到各产品的成本中。
三、外向型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建议 随着中国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环境资源持续消耗,环境成本的内部化迫在眉睫。外向型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拉动对外贸易的同时,也造成了比其他企业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如缺少明确的会计规范、监管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环境成本内部化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共同推进。
1.国家促进外向型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措施。第一,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对外向型企业的设立以及其主营业务的审批制度。西方对于环境保护的研究先于中国,国民具有较强的环保观念,一些增加环境负荷、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被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经营电子、皮革制造等行业的国外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将中国作为其产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对于这一现象,中国需要谨慎对待,对外向型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自然资源流失和外部不经济的出现。第二,完善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制定相关的奖励措施。对某些资源消耗大、环境负荷高的行业而言,其所需负担环境成本也较高,这类生产企业逃避所应负担的环境成本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因此完善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能确保企业对其污染环境的行为付出经济代价,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为了促进企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保护自然环境,还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例如对于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降低环境负荷、绿色生产的企业,可以给予减免税负等优惠政策。第三,在参照相关环保法律的基础上,对于现行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优化,使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有据可循。中国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相关会计处理并没有做出明晰和详细的规定,企业的可选择性较大。会计人员在此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对于环境成本的实务处理可能会出现困难。同时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环境报告的分析可知,中国上市公司对于环境成本的披露积极性较差,通常只是在报表附注中进行简略的披露。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体系任重而道远。
2.外向型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自我规范。第一,改变业绩考核模式,增强环境成本控制力。环境成本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如生产部门、法律部门、研发部门等,现有的成本核算模式是将各项成本先分散再汇总,弱化了环境成本的整体控制。各个部门出于自身利益或者企业考核的压力,可能会出现降低自身成本的短视行为,将自身的环境成本转移到其他部门,这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优化并无益处。而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改变现有的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实施统一的监督,可以提高环境成本的可控性。第二,加强环保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国大量的外向型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并未将环境作为考虑因素,通常是先破坏再治理,而且这种治理多出环保部门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惩罚。然而这种治理并不能将原有的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只是一种事后的弥补。因此,外向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环保技术,增加环保设备。在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将环境成本更多地转化为事前的预防性支出。这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而且有利于减少企业因为环境问题面临的法律诉讼和社会舆论谴责,提高企业的声誉。第三,建立绿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绿色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员工、企业、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它不仅在企业内部传导了一种绿色的观念,并通过对员工的环保培训,对企业高层环保理念的培养,对外的公关宣传,深化绿色企业文化,使消费者了解并认可企业的绿色企业文化。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更有助于企业在国内甚至国际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度,为销售带来巨大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