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产监管方式探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9-1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诸多作者在讨论资产监管时习惯于从静态视角出发,着重考察资产的维护保养,以及防止人为破坏等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将动态视角纳入到问题的讨论之中。为此,在优化资产监管方面需要建立静态视角下的模式定位,以及动态视角下的模式定位。在此基础上围绕着:调研现阶段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强化国资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营造出促进资产监管的组织文化,以及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等四个方面进行监管优化。
关键词:资产监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
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组织,事业单位拥有数量较大、造价昂贵的固定资产。这些以技术设备和辅助装置形态存在的固定资产,不仅为技术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也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带来了诸多难题。众所周知,上述资产在使用寿命上存在着三种类型,即物质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由此,如何通过资产监管实现三类寿命类型的统

一、便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诸多作者在讨论资产监管时习惯于从静态视角出发,着重考察资产的维护保养,以及防止人为破坏等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将动态视角纳入到问题的讨论之中。具体而言,关于资产监管工作还应把资产采购纳入其中。这样一来,就在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监管下,完善了模式构建活动。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事业单位资产监管现状分析

事业单位因技术服务范畴的不同,而导致了其在资产监管规模和定位上存在差异。诸如,高校与一般质检单位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关于事业单位资产监管的现状分析将在总括层面展开讨论。

(一)静态视角下的现状分析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都制定了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的相应章程,但在实际执行中却面临着许多障碍。这种障碍并不是来源于职工素质领域,而是在特定的组织生态下所长期形成的惯性行为所致。如公物私用、重使用轻维护等。而且,这是普遍存在于事业单位中的现象。那么为何存在着完备的资产使用、维护章程,却无法根除上述现象呢。笔者认为,其应从资产监管缺位上进行思考。
1. 组织结构导致的资产监管缺位。事业单位一般采取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存在着各大科研院所,也广泛存在于其它技术服务单位。这种组织结构内含有一定的弊端,即各职能部门都以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集体而存在着,从而容易弱化对资产监管的执行力度。由于设备类资产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从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328tibet.cn
而按照归口管理的要求纳入到了各职能部门的内部管理。此时,资产监管即面临利益集体的形态干扰,又受到委托关系的影响,势必进一步增大了资产监管缺位。
2. 非正式制度导致的资产监管缺位。与正式制度不同,非正式制度是由风俗、习惯、传统等要素组成,从而也成为了导致监管缺位的重要诱导因素。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工长期处于体制内的工作环境中,在工资财政支付的状况缺少成本控制的意识。并且,事业单位管理者也因处于委托下链条中的一环,也就降低了资产监管与其自身利益的关切度。不难看出,在这种情形下即使存在着完备的资产监管职责体系,以及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强化广大职工的资产监管意识,也无法完成达成预期的效果。

(二)动态视角下的现状分析

相对于静态视角下的资产监管,同行对动态视角下的资产监管活动关注的较少。那么如何来理解这里的资产监管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资产采购、资产使用两个方面来进行
(1)资产采购方面。尽管设备采购采取的是招投标程序,但并不能保证该设备资产报价的合理性。需要指出的是,事业单位的资产采购申请一般是由业务部门做出的,由于它们具有专业上的优势,因此在资金预算的制定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具体而言,财务部门难以确认该资金预算的合理性,而只是根据明细表上的形式要件进行简单的加总。另外,该设备资产功能是否达到本文单位的需要,也是困扰资产监管的问题。若达到不了,那么对该资产的采购便是无意义的;若超出了本单位对资产性能的要求,则又存在着资产浪费嫌疑。
(2)资产使用方面。在资产采购结束后便面临着归口管理和使用问题。现实表明,在缺乏相应的人员培训和场地管理的情况下,先进的技术类资产仍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甚至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出现闲置的情况。因此,资产监管还应在规避上述情况的发生上下功夫。

二、分析基础上的监管模式定位

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资产监管模式构建的工作时不在于创新,而是在现有监管现状下进行问题解决,从而以优化的姿态来展开。在此原则下,资产监管的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两个部分.

(一)静态视角下的模式定位

1. 针对组织结构缺陷。在优化资产监管模式时需要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由此需要在事业单位现行职能结构下进行模式定位。上文已经指出,当资产归口管理时将因两大因素的作用而陷入监管缺位的境地。从而,在模式定位上就应分别在增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增强资产监管与部门负责人的利益关联度上下功夫。对于前者而言,不仅需要建立制度规制措施,还需要借助ERP信息化平台来建立实时监管效力。对于后者而言,还应将资产监管效果与部门管理者和成员的薪酬分配、职称评定、评优等事项想联系。
2. 针对非正式组织影响。不难理解,非正式制度产生于事业单位长期运转中的习惯势力上,这也是影响单位体制改革的重要干扰因素。在全民所有,结果无人拥有的计划传统下,重使用和轻维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需要通过建立组织文化来应对上述习惯势力。组织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事业单位内部应按照这些文化的先后顺序展开构建,如首先应重视物质文化的构建,并将“5S”管理纳入到资产监管之中。关于财务的论文

(二)动态视角下的模式定位

从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联系的紧密度来看,动态视角下的资产监管更为密切。不难知晓,资产是资金的物化形态,而资金是资产的原始形态。因此,针对资产的采购必然存在着单位资金的预算与使用。因此,这里的模式定位则可以转换为资金预算和资产配置等两方面的模式定位。 (1)资金预算。针对资产采购的资金预算,一般由业务部门人员做出。当然,该资金预算是建立在设备方案的基础之上的。但这里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该资产是否超出了本单位的现实需求范围,若是这样将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因此,财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来规避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这实则就构成了动态视角下的资产监管模式之一。
2. 资产配置。资产的配置已经接近上文的静态管理内容了,但这里仍有一定的区别,即这里强调新增资产与人员岗位技能的匹配性。这就意味着,为了保证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功能发挥,需要针对设备的操作和工作环境进行有目的的人员培训活动。尽管这主要出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但财务部门仍需要参与其中。

三、定位驱动下的监管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资产监管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调研现阶段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经指出,各事业单位因技术服务范围不同,使得其在资产监管规模和种类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资产监管优化,则需要单位有关人员调研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事业单位体制转型的当下,针对资产采购的严格控制,以及维护资产的使用效果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完成调研工作后,便需要联合各职能部门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这里主要是强化部门责任制的执行。

(二)强化国资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

事业单位都国资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一般而言国资部门与财务部门合二为一。由于受到直线职能型结构的影响,财务部门的人员也会局限于传统业务中,而忽视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将难以及时发现业务部门在资产使用和维护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应在绩效考核中引入财务人员到业务部门调研工作的内容,并定期提交调研报告。受到财务人员数量的限制,事业单位还应充分借助ERP系统的功能,来时时掌握业务部门资产管理的情况。另外,设立业务部门管理者的责任制度仍是十分重要的事项。

(三)营造出促进资产监管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发挥着提升成员凝聚力,以及形成成员间趋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功能。可见,营造出促进资产监管的组织文化十分必要。根据组织文化从上到下传递的路径,事业单位管理层需要结合单位实际提炼出资产管理的核心理念。然后,根据四大层次一一推进组织文化的建设。这里需要强调,应重视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间的契合。对于行为文化而言,企业管理层应能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科学使用资产和精心维护资产的要求。对于制度文化而言,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严格绩效考核,最大限度的避免被非正式制度干扰。

(四)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自身的业务范围,而设备的采购和管理也是为了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通过岗位培训和自学,来充实自身关于单位技术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人员面对采购方案和预算做到心中有数。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有益的探讨。

四、问题探究的展望

伴随着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逐渐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探索与思考,将涉及到在固定资产使用中,对其机会成本的估量。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固然需要承担其社会服务功能,为此,固定资产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应根据社会功能目标导向来进行;同时,在满足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需求下,还应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实现其经济收益。
具体而言:须强化对固定资产使用者的管理,以及通过适度的市场化运营实现固定资产增值。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监督成本;并且,受到事业单位多层级的影响,该监督成本是高昂的。因此,从制度层面来实现具体的监督要求,便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运用动态的管理模式在目前也是必要的。

五、小结中国论文中心http://www.328tibet.cn

本文认为,在优化资产监管方面需要建立静态视角下的模式定位,以及动态视角下的模式定位。在此基础上围绕着调研现阶段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国资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营造出促进资产监管的组织文化,以及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等四个方面进行监管优化。具体而言,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资产监管优化,则需要单位有关人员调研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应在绩效考核中引入财务人员到业务部门调研工作的内容,并定期提交调研报告;根据四大层次一一推进组织文化的建设;财务人员能通过岗位培训和自学,来充实自身关于单位技术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段慧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M].山东纺织经济,2011(1).
陈红蕾.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M].价值工程,2011(1).
[3]俞兆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4]达利亚.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
[5]李婧.完善内部控制要素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