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稳健成长机会、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
摘要:本文以2003-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成长机会、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且此正相关关系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表现更明显;无证据显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稳健性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稳健性 机构持股 压力抑制型 成长机会 basu模型
作者简介:
李世新(1974-),男,重庆市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宋国玉(1988-),女,四川广安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中国证监会早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超常规、创造性地发展机构投资者”,在2004年初提出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明确指出,希望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中国证券市场结构,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壮大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包括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相对长,他们持有公司股票希望获得长期收益。因此,机构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股东,其更愿意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所带来的丰厚回报,从而更有动力去监管公司的行为和绩效,并且更有能力来获取监督的回报。而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为其获得这些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间接监督途径。基于这样的分析,机构投资者必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和偏好进行合理分类,并研究其对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将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假设1: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财务报告稳健性正相关,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稳健性无关
(2)成长机会、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稳健性。以成长机会来衡量上市公司特征,一方面,公司的成长机会越多,机构投资者源于:标准论文http://www.328tibet.cn
越有良好的预期,越有动力监督公司的管理层行为,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汪旭辉和徐健,2009)。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经营者更有动机和机会去采取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从而夸大其盈余。另一方面,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为严重,公司经营者拥有关于未来项目价值的私人信息,股东是更难判断管理者的行为和在一系列的成长机会中识别出其到底采取哪种行动(Smith and Watts,1992)。高成长机会公司的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更为严重,更需要企业外部主体的不断监督(杨兴全和梅波,2008)。因此,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稳健性的要求作为外部股东对管理层的一种间接监督机制显得更加明了。因此假设:
假设2: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显著高于低成长机会公司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由于2003年以后才有大样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故本文以2003年为研究起点,选取2003年至2010年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对数据进行了以下筛选:(1)剔除金融和证券保险类上市公司;(2)剔除ST、PT等财务异常的公司;(3)剔除IPO不到2年的公司;(4)剔除部分数据不全及数据异常的公司;(5)剔除了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最后本文获得了7070个观测值。本文机构投资者相关数据来自RESSET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CAR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Basu(2007) 定义的会计稳健性为:公司管理层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因此,稳健性要求会计人员对“坏消息”的反映程度比对“好消息”大,进一步说明公司对“坏消息”的确认会比对“好消息”的确认更加及时。Basu(2007)采用负的股票收益率度量“坏消息”,而用正的股票收益率度量“好消息”,从而构造如下度量稳健性的模型:NIi,t=β0+β1DRi,t+β2RETi,t+β3DRi,t×RETi,t+ε (1) 其中NIi,t = EPSi,t/ Pi,t-1,EPSi,t表示i公司第t年的每股税后净收益,Pi,t-1则是公司i第t年4月末的股票收盘价。RETi,t表示i公司第t年5月到第t+1年4月的年股票收益率。DRi,t是一个哑变量,当RETi,t小于0时,其取值为1;否则为0。β2代表会计盈余对“好消息”的反映系数,(β2+β3)代表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系数。因此当β3大于零时,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系数大于对“好消息”的反映系数,表明会计盈余对“坏消息”反应比“好消息”更迅速,则会计政策是稳健性的。以上Basu模型被学者广泛用于检验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稳健性的研究中。近年来,通过在模型中加入自变量的方法来检验该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的研究也屡见不鲜。参照徐昕和沈红波(2010)等采用的方法,在Basu(1997)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模型(2):NIi,t=β0+β1DRi,t+β2RETi,t+β3DRi,t×RETi,t +β4DRi,t×RETi,t×RESISTi,t +β5DRi,t×RETi,t×SENSIi,t+β6-11 DRi,t×RETi,t×CONTROLi,t+ΣIND+ε (2)
在模型(2)中,RESISTi,t表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公司i在t年末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和QFII持股比例之和;SENSIi,t表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公司i在t年末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综合类券商持股比例之和。β4用来衡量压力抑制型机构持股比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如果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要求更高的稳健性,其对坏消息的反映程度更大,那么系数β4应该显著为正。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更多采取直接监督的方式,对稳健性的要求并不显著,因此预测系数β5不显著。CONTROLi,t表示在模型中加入的各控制变量,在此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有公司上市年限、公司规模、短期借款资产比、资产增长率、资产净收益率。ΣIND表示行业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名称和定义具体见表(1)。为了检验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是否因所投资公司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存在差源于:免费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异,笔者使用企业资产的市价净值比(MV/BV)来衡量公司的成长机会(参照杨胜刚和何靖,2007),将每年中MV/BV位于中位数以上的纳入高成长机会组,相应地,将每年MV/BV位于中位数以下的纳入低成长机会组,从而构造了成长机会不同的高低两组样本。将模型(2)代入成长机会不同的高低两组数据中进行回归。
(二)回归分析 模型(1)即基本的Basu模型,在表(3)中可看到其回归结果:DR×RET的系数β3显著为正,达到0.166(t值为9.292),说明“坏消息”比“好消息”在盈余中更及时地得到了反映。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速度为(β2+β3),大于盈余对“好消息”的反映速度β2,由此可以证明稳健性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是显著存在的,与李增泉和卢文彬(2003) 等的实证结论一致。(1)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稳健性。模型(2)是加入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后的扩展的Basu模型。为了论证假设1,使用OLS估计来估计模型(2),表3中的全样本数据一栏显示了这一回归结果。在全样本的数据中,可以看到RET和DR×RET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同模型(1)结论一致,说明在加入各自变量之后,样本数据仍然满足稳健性的要求。被解释变量DR×RET×RESIST的系数β4显著为正,说明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再看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DR×RET×SENS系数β5不显著,没有证据显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一实证结果证实了假设1。(2)成长机会、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稳健性。表(3)中右边两列显示了在成长机会高低的两组样本数据中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稳健性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高成长机会组中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系数β4显著为正;但低成长机会组中β4并不显著。这说明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稳健型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仅在高成长机会公司中存在;而在低成长机会公司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说明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明显高于低成长机会的公司。此外,对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稳健性的关系,不仅在全样本的回归分析中,而且在高成长机会公司、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都没有明显证据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再次证实了假设1。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还进行了如下敏感性检验:(1)将模型(2)中的NI值和年股票收益率位于上1%和下99%分位的值剔除,所得结果与原结论一致;(2)将模型(2)中的样本数据按照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上1%和下99%分位的值剔除,所得结果与原结论一致;(3)加入考察年度位于股改前后的哑变量、是否为国有股权哑变量、两职合一哑变量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控制变量,所得结论并没有改变。(4)用自变量前一年度末的数据为基础,再使用模型(2),回归结果与原结论一致。所以,以上稳健性检验并未实质性改变本文的结论,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基本稳健的。
参考文献:会计毕业论文模板
胡国柳、韩葱慧:《机构投资者与会计信息质量之关系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
徐昕、沈红波:《银行贷款的监督效应与盈余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3]姚颐、刘志远:《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4]汪旭辉、徐健:《不同成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328tibet.cn
长机会下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7期。
[5]Chen X.,Harford J.,Li K..Monitoring:Which Institutions Matter?.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
[6]Watts R..Conservati In Accounting.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Accounting Horizons,2003.
(编辑 虹 云)
关键词:稳健性 机构持股 压力抑制型 成长机会 basu模型
作者简介:
李世新(1974-),男,重庆市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宋国玉(1988-),女,四川广安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中国证监会早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超常规、创造性地发展机构投资者”,在2004年初提出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明确指出,希望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中国证券市场结构,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壮大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包括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相对长,他们持有公司股票希望获得长期收益。因此,机构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股东,其更愿意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所带来的丰厚回报,从而更有动力去监管公司的行为和绩效,并且更有能力来获取监督的回报。而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为其获得这些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间接监督途径。基于这样的分析,机构投资者必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和偏好进行合理分类,并研究其对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将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由于该类机构投资者只与上市公司间存在投资关系,并出于长期收益与成本的考虑,且一般实力较强,最有动机且有能力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进提出要求。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往往会考虑其与被投资公司之间的商业关系。综合类券商是指可以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以及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定的其他证券业务,其往往与被投资公司存在股票承销、财务顾问等商业联系。保险公司除了不承销上市公司股票外,其他情形跟券商相似。信托公司的信托责任使其与被投资公司之间可能存在着天然的商业联系(姚颖和刘志远,2009)。因此,一方面,该类机构投资者往往利用其与所投资公司的商业关系和其信息优势对公司治理实施直接干预;另一方面,该类机构投资者为了维持现有或潜在的商业关系往往不会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提出过多的要求。(1)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将导致其对被投资公司产生不一样的监督动机。一方面,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往往不受短期目标的影响,着眼于长期回报,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希望能够参与到公司治理中,监督管理层,从而从公司治理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伊志宏等,2011),因而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施加影响。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所投资公司具有商业关系或希望形成商业关系,这种潜在的利益关系使得他们更可能获得与公司经营状况和投资方面的内幕消息,从而从投资中获益,导致其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没有动力去关心公司财务报告给其带来的信息,从而对被投资公司财务报告稳健性的要求缺乏动机。另一方面,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往往与所投资的公司不存在商业关系,相对于与公司有商业联系的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而言,其获得被投资公司内幕消息的渠道少,获得的消息更少,并且其直接监督公司管理层行为的可能性更小,从而寻求其他的间接监督方式。稳健的财务报告为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间接监督途径。因此假设:假设1: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财务报告稳健性正相关,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稳健性无关
(2)成长机会、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稳健性。以成长机会来衡量上市公司特征,一方面,公司的成长机会越多,机构投资者源于:标准论文http://www.328tibet.cn
越有良好的预期,越有动力监督公司的管理层行为,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汪旭辉和徐健,2009)。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经营者更有动机和机会去采取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从而夸大其盈余。另一方面,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为严重,公司经营者拥有关于未来项目价值的私人信息,股东是更难判断管理者的行为和在一系列的成长机会中识别出其到底采取哪种行动(Smith and Watts,1992)。高成长机会公司的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更为严重,更需要企业外部主体的不断监督(杨兴全和梅波,2008)。因此,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稳健性的要求作为外部股东对管理层的一种间接监督机制显得更加明了。因此假设:
假设2: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显著高于低成长机会公司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由于2003年以后才有大样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故本文以2003年为研究起点,选取2003年至2010年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对数据进行了以下筛选:(1)剔除金融和证券保险类上市公司;(2)剔除ST、PT等财务异常的公司;(3)剔除IPO不到2年的公司;(4)剔除部分数据不全及数据异常的公司;(5)剔除了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最后本文获得了7070个观测值。本文机构投资者相关数据来自RESSET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CAR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Basu(2007) 定义的会计稳健性为:公司管理层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因此,稳健性要求会计人员对“坏消息”的反映程度比对“好消息”大,进一步说明公司对“坏消息”的确认会比对“好消息”的确认更加及时。Basu(2007)采用负的股票收益率度量“坏消息”,而用正的股票收益率度量“好消息”,从而构造如下度量稳健性的模型:NIi,t=β0+β1DRi,t+β2RETi,t+β3DRi,t×RETi,t+ε (1) 其中NIi,t = EPSi,t/ Pi,t-1,EPSi,t表示i公司第t年的每股税后净收益,Pi,t-1则是公司i第t年4月末的股票收盘价。RETi,t表示i公司第t年5月到第t+1年4月的年股票收益率。DRi,t是一个哑变量,当RETi,t小于0时,其取值为1;否则为0。β2代表会计盈余对“好消息”的反映系数,(β2+β3)代表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系数。因此当β3大于零时,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系数大于对“好消息”的反映系数,表明会计盈余对“坏消息”反应比“好消息”更迅速,则会计政策是稳健性的。以上Basu模型被学者广泛用于检验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稳健性的研究中。近年来,通过在模型中加入自变量的方法来检验该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的研究也屡见不鲜。参照徐昕和沈红波(2010)等采用的方法,在Basu(1997)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模型(2):NIi,t=β0+β1DRi,t+β2RETi,t+β3DRi,t×RETi,t +β4DRi,t×RETi,t×RESISTi,t +β5DRi,t×RETi,t×SENSIi,t+β6-11 DRi,t×RETi,t×CONTROLi,t+ΣIND+ε (2)
在模型(2)中,RESISTi,t表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公司i在t年末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和QFII持股比例之和;SENSIi,t表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公司i在t年末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综合类券商持股比例之和。β4用来衡量压力抑制型机构持股比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如果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要求更高的稳健性,其对坏消息的反映程度更大,那么系数β4应该显著为正。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更多采取直接监督的方式,对稳健性的要求并不显著,因此预测系数β5不显著。CONTROLi,t表示在模型中加入的各控制变量,在此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有公司上市年限、公司规模、短期借款资产比、资产增长率、资产净收益率。ΣIND表示行业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名称和定义具体见表(1)。为了检验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是否因所投资公司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存在差源于:免费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异,笔者使用企业资产的市价净值比(MV/BV)来衡量公司的成长机会(参照杨胜刚和何靖,2007),将每年中MV/BV位于中位数以上的纳入高成长机会组,相应地,将每年MV/BV位于中位数以下的纳入低成长机会组,从而构造了成长机会不同的高低两组样本。将模型(2)代入成长机会不同的高低两组数据中进行回归。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描述性统计结果。从数据看,机构投资者持股均值为0.171,最大值为0.997,说明2003年至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机构持股平均达到10%以上,已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股权投资者。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均值(0.059)大于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均值(0.013),说明相对于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而言,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年末持股比例较高,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影响大。再从子样本数据来看,高成长机会组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的均值(0.193)和标准差(0.185),均高于低成长机会组公司均值(0.150)和标准差(0.179),而且高成长机会组公司中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均值(0.079)和标准差(0.103)也高于低成长机会组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均值(0.039)和标准差(0.065)。说明,机构投资者总体偏好成长机会高的公司,特别是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这种偏好更加明显。(二)回归分析 模型(1)即基本的Basu模型,在表(3)中可看到其回归结果:DR×RET的系数β3显著为正,达到0.166(t值为9.292),说明“坏消息”比“好消息”在盈余中更及时地得到了反映。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速度为(β2+β3),大于盈余对“好消息”的反映速度β2,由此可以证明稳健性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是显著存在的,与李增泉和卢文彬(2003) 等的实证结论一致。(1)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稳健性。模型(2)是加入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后的扩展的Basu模型。为了论证假设1,使用OLS估计来估计模型(2),表3中的全样本数据一栏显示了这一回归结果。在全样本的数据中,可以看到RET和DR×RET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同模型(1)结论一致,说明在加入各自变量之后,样本数据仍然满足稳健性的要求。被解释变量DR×RET×RESIST的系数β4显著为正,说明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再看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DR×RET×SENS系数β5不显著,没有证据显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一实证结果证实了假设1。(2)成长机会、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稳健性。表(3)中右边两列显示了在成长机会高低的两组样本数据中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稳健性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高成长机会组中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系数β4显著为正;但低成长机会组中β4并不显著。这说明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稳健型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仅在高成长机会公司中存在;而在低成长机会公司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说明在高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明显高于低成长机会的公司。此外,对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稳健性的关系,不仅在全样本的回归分析中,而且在高成长机会公司、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都没有明显证据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再次证实了假设1。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还进行了如下敏感性检验:(1)将模型(2)中的NI值和年股票收益率位于上1%和下99%分位的值剔除,所得结果与原结论一致;(2)将模型(2)中的样本数据按照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上1%和下99%分位的值剔除,所得结果与原结论一致;(3)加入考察年度位于股改前后的哑变量、是否为国有股权哑变量、两职合一哑变量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控制变量,所得结论并没有改变。(4)用自变量前一年度末的数据为基础,再使用模型(2),回归结果与原结论一致。所以,以上稳健性检验并未实质性改变本文的结论,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基本稳健的。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发现: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没有证据显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稳健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成长机会高的公司,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显著高于成长机会低的公司。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受到机构投资者性质和公司特征两方面的影响。会计稳健性作为公司治理的替代机制,相对于与所投资公司没有商业联系的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独立的要求长期投资回报的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更有动力和能力关心公司治理情况,从而要求被投资公司提供稳健的财务报告;进一步地,当被投资单位面临高的成长机会时,由于股权投资者与公司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关心公司治理效果和经营业绩的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们会在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成长机会低的公司中,这种要求将大大弱化。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产生稳健性要求的经济力量的特征。为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要求稳健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研究结论证实了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流通股东,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力发展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以基金、QFII为首)的同时,引导机构投资者投向成长机会突出的高技术企业,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会计毕业论文模板
胡国柳、韩葱慧:《机构投资者与会计信息质量之关系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
徐昕、沈红波:《银行贷款的监督效应与盈余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3]姚颐、刘志远:《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4]汪旭辉、徐健:《不同成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328tibet.cn
长机会下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7期。
[5]Chen X.,Harford J.,Li K..Monitoring:Which Institutions Matter?.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
[6]Watts R..Conservati In Accounting.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Accounting Horizons,2003.
(编辑 虹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