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探析中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革新探析怎样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9-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http://www.328tibet.cn
【摘 要】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扩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点、传统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真实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信息化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 课程教学改革 探析
1674-4810(2013)24-0187-02

一、中职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会计论文

近年来,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了一些调整,但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教学内容理论化,达不到实践效果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把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往往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学习完后再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无法做到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学生在没有掌握理论的情况下,参加实践活动,必然会流于形式,学生不仅不能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而且在没有会计理论指导下,不可能熟练掌握会计技能,达不到实践效果。

2.会计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会计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书为本,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使学生不能对会计信息化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显然此种方法不仅不利于会计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还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丧失。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课堂信息量少,授课效率不高,教学过程缺乏立体、形象、直观的感官刺激,这就更加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不适应企业需求

目前我国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需求量很大,但是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学生却很少。主要原因有:一是过分强调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环节,因而不能培养出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适合企业需求人才。二是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面向企业和会计专业能力。特别是由于我国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然而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严重滞后,致使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无法适应企业需求。

4.课程设置不合理,失去竞争力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中,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高一时主要开设数学、语文、英语、政治与经济等基础课,其他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有中职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模一样,没有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不强。另外,国内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使职业学校毕业生缺乏竞争力。 因此,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型会计人才为目标。会计 本科 论文

二、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才能较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根据多年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经验以及通过企业实习实践活动,本人认为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组课程结构,完成新的课程体系构建

进行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适应性的调研。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和了解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看社会究竟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哪些知识,熟悉哪些技能。确定课程体系应开设的课程,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实施,编制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进程表。将每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计划安排,并精心组织教学,将教学体系的改革落到实处。

2.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将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改为项目式的模块化课程,将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设置为会计基础(会计从业资格)、财政与金融基础认知、会计基本技能(珠算、点钞、票据)、财经法规(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等课程,由它们构成会计专业技能的主体课程,并对它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改变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方法,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入课程编委会参与课程的编制,这样所设置的课程就能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同时在会计课程编制过程中应增加会计人员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等,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信息化方向发展,使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加大其就业竞争力的筹码。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实用型人才

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力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和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同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的就业筹码,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4.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突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求,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至少占1/2。同时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

三、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1.形成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化手段,即“教师——网络——学生”,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如师生之间通过电子邮件传输信息,可以进行实时接洽交谈和讨论。在教学中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和效率显著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软件,面授时多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图示法,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更加直观地展现一些相关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基本完成新课程体系构建,编写了校本课程

根据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加强了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研究和创新性探索,对课程体系进行认真深入地剖析和探讨,确定了分层次的“模块式”的整体课程体系、分岗位的“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训课程体系。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我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和重新排列,编制完成了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进程表,将每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了计划安排,以指导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优化课程设置,定位岗位技能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核心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采用专班和专人负责的方法,重新拟定了会计主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增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出发,结合岗位课程的结构、内容和标准,编写了会计技能实训、会计综合实务实习训练等校本教材,又引进用友软件公司的用友通教学软件、金碟财务软件和ERP手工沙盘教学模具,使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课程教材的研制和教学手段趋于完善,以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3.实践课程教学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从会计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http://www.328tibet.cn
专业改革的基本思维和提高专业办学的社会需要符合度的要求出发,结合课程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实现“专业认知实践→课堂渗透实践→单项模拟实践→综合仿真实践→基地顶岗实践→实习全真实践”的梯次递进,单项与综合、模拟与仿真、感知与顶岗、校内与基地等实训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时间与手段进行有效渗透,使得实践教学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设备也有待改善。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闵清.中国教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创新,2009(4)
赖亚敏.对中职财会专业主干课程整合及教材建设的思索[J].中等职业教育,2005(2)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