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越中越会计确认对比研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编者按】中国、越南是两个山水相连的国家,古代均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近代都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或殖民统治者的压迫,属于发展中国家。在会计方面,两国都经历了较大力度的改革,进行着会计制度建设到会计准则建设的过渡,并逐步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由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计在确认、计量、报告、会计政策运用等方面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作者就此展开研究,旨在揭示两国会计发展的规律性,寻找会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轨迹。该系列论文包括“中越会计确认的比较研究”、“中越会计计量的比较研究”、“中越会计报告的比较研究”,分别刊登在本期(上)(中)(下)。

一、导言会计中专毕业论文

财务会计是由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构成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中会计确认是这一系统的首要问题,离开会计确认,就没有所谓的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1984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颁发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辑《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会计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1)可定义,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2)可计量,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并充分可靠的可计量属性;(3)相关性,即项目的有关信息应能在使用者的决策中导致差别;(4)可靠性,即信息应如实反映,可验证和不偏不倚。
会计确认是对会计要素项目的确认,即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判断其是否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并给予确认为一个会计核算项目。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其界定也越来越困难,如当前对人力资源资产的确认、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等仍存争议。而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与会计实务的发展,很多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确认也逐步清晰,如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对商誉的确认、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等。会计确认的发展程度可以说代表了会计的发展水平。
会计确认同时包括时间确认,即何时记录和在报表中列示。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两种: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根据货币收支时点来确认收入费用项目列账时间的,处理较为简单。早期的会计实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当前的政府会计也仍采用这种会计确认基础),到了17、18世纪,出现了产业革命,工业生产过程逐步复杂,为更有效、合理地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权责发生制逐步建立起来,直至目前,企业会计主要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一种应收应付制。权责发生制原则用来确定损益所属期间,主要从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的期间来进行判断,而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有学者研究,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逐步转变,权责发生制也将要向流动制转变(流动制不仅要确认实际已发生的收支,还包括可能的和未来可能的流动,即推拟的流动,这是流动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张庆利(2006)认为,流动制彻底摆脱了交易观的限制,从盘存制的思想出发,在此基础上确认的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是最为理想的会计确认基础。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比较中越两国会计确认在项目认定上的程度、在会计确认基础上的变化,特别是会计确认的各发展进程,进而比较两国在会计确认上的差异。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在具体的规定上取决于不同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而不同性质的行业有不同的规定,如在我国,有企业会计,也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制度或准则的执行范围方面,既有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执行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也有只供小企业执行的标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进行全面地阐述并不利于科学地说明会计的发展。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是代表着企业会计的最高标准,本论题将以此为会计发展的主线进行阐述。

二、我国会计确认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会计确认经历了从规范性向指导性的过渡

1993年以前,我国的会计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及各行业各部门的会计制度来执行,制度规定具有较大的钢性,选择性基本没有,在收入、费用的确认方面,会计执行标准与税法的规定一致,就连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净残值都规定好了,全国除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经核准有一定特殊性外,其余的企业全部一样,全国的会计确认高度一致,会计制度对会计确认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
1993年我国执行“两则两制”,其后逐步颁布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既有规范性也具指导性。
首先表现在会计方法选择范围的增加。如存货发出计价、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的选择、投资性房地产核算采用成本核算模式或公允价值核算模式的选择等。
其次是增加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即会计人员可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会计业务事项进行判断,再决定会计的确认及其处理方法。比如投资比例虽未到20%,但如果会计人员判断出该投资已对被投资单位形成重大影响,是可以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的;又如坏账准备备抵率的估计,由最初规定为3‰至5‰,到目前由企业自主决定,都体现了现代会计更注重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再次是会计的弹性范围增加,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
最后是会计标准与税收标准的分离。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标准按会计的理论来确认,与按税收理论来制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造成的差异通过纳税调整来进行。虽然有了这些规定,但对于非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以外的企业,在会计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面既可以按会计的标准,也可以按税法的标准。

(二)我国会计确认经历了由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的过程

计划经济时代,市场发育不完全,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的发生相对简单,如无形资产、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的交易或事项基本没有,市场的风险较小,会计上也基本不需确认风险损失。此时的会计确认主要是一些常规性的与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相关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以反映为主,是一种核算型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转为市场经济,随着市场发育的成熟,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发生的多样性,会计确认越来越复杂,会计不仅要反映传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还要核算风险,管理资本市场,管理虚拟经济体产物,还要使会计信息有利于经营决策使用,这时的会计确认表现为一种经营管理型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对风险的确认。1993年开始规定计提四项减值损失准备,即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时计提减值所形成的费用在会计确认上分别记为:“管理费用”、“投资收益”、”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支出”。2000年以后,各项减值的确认已扩大,流动资产方面主要还是对应收款项和存货计提,但非流动资产方面实际上已由企业自主确定,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等。
其次是对资本化或费用项目的进一步理顺。如在自创无形资产方面,2006年以前,自创的无形资产以费用化为主,资本化的部分仅是其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以及相关的支出。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为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对于研究支出最终确认为“管理费用”,即费用化;对于开发支出,符合确认条件的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则进一步规范了借款费用在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资本化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确认的这些变化,使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一致。
再次是增加了与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等虚拟经济体产物的会计确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长,与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等相关的虚拟经济体产物也不断出现,给会计确认提出了新要求。“在我国,20世纪十年代,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未作统一,有仅作表外披露的,有不披露的,还有纳入表内核算的;用的计量属性也多种多样,有用历史成本的,有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有用公允价值计量的。2006年公布了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主要有四项《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23号——金融资产转移》、《24号——套期保值》、《37号——金融工具列报》,全国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IAS32、39的相关规定”(况培颖,2008)。也就是说,以前我国对期货、认购权证、认沽权证等衍生金融工具一般并不进行会计确认,有些仅作为表外披露,2006年公布一系列准则后,有了对这些项目的会计确认。
最后是会计确认的计量属性由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向多种计量模式并存转化。1993年以前,我国会计确认以历史成本为原则,在计划经济为主的时代,各项计划任务指标从上而下的下达,会计目标实际上是一个以受托责任观为主的目标,因此可靠及可验证的历史成本就成了会计确认时强调的计量原则。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自主权增强,信息的有用性摆在重要位置,会计目标转向决策有用观,与决策相关的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越显重要,这些以前作为侧重于对内报告使用的“管理会计”的计量方式转化为外部报告的需求。因此,1993年后,会计确认的计量属性转为历史成本、现值、公允价值、未来流量现值和重置价值等计量属性并存的方式。
此外,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会计的确认基础也从权责发生制向流动制转化。“受托责任观下权责发生制的出现否定了收付实现制,随着会计目标转向决策有用观,于是流动制便应运而生。流动制是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一种批评和继承,面向决策有用观的流动制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伍艳,2008)。即是说,现值、公允价值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的运用,其实已证实了会计的核算转变成了一种新的核算基础——“流动制”。这种观点虽然还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但至少在部分的会计项目上是正确的。

三、越南会计确认的基本情况

(一)越南会计确认经历了从简单、高度统一向复杂、规范指导并重转变

1988年以前,越南经济成分主要为国营经济,经济业务相对较简单,会计系统的建立主要服务于国营经济的管理和统计的需要,因此也相对简单。后来随着越南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越南政府颁布了《会计法》、《会计和统计法令》、《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越南的会计摘自:论文范文http://www.328tibet.cn
系统逐步完善起来。
首先表现为会计科目的多样化。1970年12月由越南财政部颁布的《统一会计科目系统》中,所有的会计科目只有67个,而且是专门设计为国营事业单位使用的,连有关税收的科目都没有明确,只用了“国家财政结算”科目笼统代表国家财政补贴和应缴税收等。在2006年3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增加到了86个,很多资产、费用科目得到细化,增加了各项减值准备科目、无形资产、有关税收科目、借款、投资款等科目,更符合市场经济的特征。毕业论文会计专业
其次是核算方法的规范和具体化。在1989年3月由部长议会颁布的《国家会计组织条例》中提到,会计是以价值、现物和劳动时间核算、记录资产及生产经营过程、结果的工作,其中“价值”是主要的核算方法,这一阶段的会计核算方法较简单、笼统。在后续出台的政策中“现物”和“劳动时间”的核算方法逐渐舍弃,从2001年陆续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后,各种核算项目的具体准则出台,项目的确认、再计量等方法有了具体的规定,如发出存货的三种方法,固定资产的三种折旧方法,租赁的分类和核算,联营、合营等的权益核算等。
最后是会计规范从具体硬性要求到有指导性应用的转变。因早期经济业务比较简单,为实现会计和统计的一致性,越南在早期的会计法律规范中都规定了具体的核算方法,包括需要统一使用的库存出入库、销售、各种收入及支出等表格格式,基本没有其他选择性;后期越南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行后,为应对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很多核算方法都有选择性,统计表格等只作为样表提供参考,不再硬性规定应用。

(二)越南会计确认以核算型会计为特征,经历了本国化向国际化的转变

越南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相对落后,在经济发展中也主要是以传统的产业经济为主,也就决定了该国核算型会计的特征。
1986年越南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建立资本市场,越南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贸易额不断扩大,加入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和WTO等更促进了越南经济和会计的发展逐步趋向国际化。
首先表现为越南会计也增加了对风险的确认。越南政府颁布的26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中,具体规定了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的计提条件和方法等。第18号准则更是单独对“准备、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进行了规定,以正确反映财务状况。
其次是国际化进程中会计确认项目相对缺乏。越南政府从2001年开始计划逐步引进国际会计准则系统,直接实现会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http://www.328tibet.cn
计的国际趋同,且制定的越南准则系统跟国际会计准则系统高度的融合。但越南的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证券市场不够发达,期货、认购权证、认沽权证等衍生金融工具等虚拟经济体产物应用并不广泛,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等的确认和核算等仍无具体准则进行规范。
最后是会计确认的计量属性由单一的实际成本计量模式向多种计量模式并存转化。2001年以前越南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经济业务简单,主要以实际成本计量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些还以“现物”和“劳动时间”为计量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业务的复杂化,简单的“现物”和“劳动时间”等原始的计量方法已逐渐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随着越南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原价”(实际成本或历史成本)为核心,引进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使会计确认项目更加合理、真实地表现经济的现实状况。

四、中越会计确认异同比较

中越两国企业会计的确认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逐步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确认,只是两者的会计确认特征及其发展程度有所不同。
中国的会计确认已进入经营管理型确认为主的阶段,全面核算风险,充分确认由资本市场、虚拟经济体伴随而生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项目,较广泛地使用更有利于经营决策的公允价值、现值、未来流量等计量属性。
越南的会计确认目前还处于核算型会计确认为主的阶段,着重于对传统经济业务项目的确认,对风险有所核算,但并不充分。由于市场经济发育并不成熟,资本市场、虚拟经济体产物的出现并不广泛,尚无相应的项目确认规定。会计计量上侧重于有利于反映履行受托责任的“原价”(实际成本),公允价值、现值虽有引入,但运用并不广泛。
五、结语
经营管理型的会计确认是世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国会计的确认应与该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会计确认不仅要注意其法律形式,还要更注重其经济实质,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相关性。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中国的会计也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李家瑗.新准则确认计量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6).
伍艳.公允价值会计时代的流动制基础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况培颖.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S].2006.
[5] (越南)财政部.越南会计准则[S].2001-2006.
[6] (越南)财政部.关于颁布企业会计制度的决定[S].2006.
[7] (越南)国会.会计法[S].2003.
[8] (越南).国家会计组织条例[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