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绩效构建从企业战略为导向、面向未来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系统科研方法与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有效开展,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建立正确、恰当的绩效评价体系。本文通过阐述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介绍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进而分析以往绩效评价体系的利弊,最后提出本文的主旨—构建以战略为导向、面向未来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战略;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一、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

(一)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作用及意义

1.绩效评价可以促进内部审计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使命。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从初期的财务审计阶段发展到现代战略审计阶段,其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应当适时地反映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中,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促使其与时俱进,紧跟发展潮流。
2.绩效评价可以敦促内审人员尽职尽责,提高工作绩效。绩效理论有一句名言“评价什么,就做什么”(What to be measured are done)。人的本性中存在趋利避害的一面,绩效评价内容决定了内审人员的努力方向,激励着内审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3.绩效评价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运作。内审工作规范性要求很高,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审计规范是内审工作的纲领和指引,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也是其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运作。

4.绩效评价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核,确定对他们的奖惩报酬。

(二)内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http://www.328tibet.cn

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
1.合规性。一是考察内部审计是否遵循了企业政策、计划、程序、法律、规章等;二是内审人员和内部审计机构要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2.有效性。主要考察内部审计活动的效果。包括:评价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内部审计能否有效地从组织中获取必须的资源,内审人员是否诚实、胜任,内部审计机构的协调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如何,审计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偏差怎样,审计报告及其他各项行动的及时性和准时性情况等。
3.效益性。内部审计活动必须为企业增加价值,效益性主要考察内部审计活动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情况。具体包括:维护资产的安全和促进内部控制,对舞弊的查处,企业风险的认定及评估,对提高企业运营效果和效率的建议,为组织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等。

(三)影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因素

1.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产生初期着重于财务审计领域,查错纠弊是工作重点,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是当时内部审计的重要使命。企业管理发展到现代战略管理阶段,战略成为企业一切活动的行动指南,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些变化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于企业战略,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并运用自身的优势,结合企业经营环境改进现有程序,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价值增值提供服务。
2.内部审计的业务领域和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随着内部审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业务内容从财务审计、内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联合账簿审计、工程造价审计、合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尽职调查,到风险审计、企业行为守则遵循审计,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的经营领域。内审人员的专业领域也不断丰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专业,法律、数学、统计、金融、管理工程、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专业背景的人员不断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内部审计贡献力量。业务领域多元化和从业人员多专业背景的特点决定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不再是几个简单的、片面的评价指标,而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评价体系。
3.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内部审计传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层。随着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扩展到企业股东、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和监管机构以及企业潜在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每个服务对象都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内部审计活动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诉求是有区别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更多地关注公司治理,关心企业是否合规经营;管理层关注如何实现其经营目标,是否能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是否能提出有建设性的管理建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会在审计资源分配或审计项目安排方面产生冲突,同时也给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带来麻烦。内部审计在设定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识别出其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Key Stakeholders)和他们的需求。

二、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会计大专生毕业论文

(一)关键绩效指标(KPI)评价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个系统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它通过分析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提炼出对企业战略目标有核心影响的关键指标,再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解,形成个体目标,以此有效传递企业的价值导向,从而实现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提供了一种管理思路,但在建立具体的绩效指标体系过程中,并没有阐明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分解企业的整体战略。特别是对内部审计这样特殊的机构,应当从哪些维度来分解企业的战略,如何设定指标,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会计论文下载

(二)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美国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于1992年设计出了“平衡计分卡”,它把企业战略的实施分解为四个方面来考核,即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业务流程方面,学习和创新方面。下面具体说明一下平衡计分卡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1.财务层面。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和特性,绩效评估的重点是内部审计效率的高低,具体反映在内部审计成本的降低以及预防和减少损失的幅度上面。
2.客户层面。平衡计分卡应该真实反映内部审计活动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服务,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形象。内部审计要把为被审计单位和其他职能部门服务的理念贯穿到内部审计活动的每一环节中,确保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3.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内部业务流程着眼于内部审计部门的核心竞争力。内部审计部门是否拥有一支多元化、业务娴熟的工作队伍?能否合格履行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4.学习与成长层面。内部审计活动是由内审人员执行的,内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内部审计活动的效果。创新和学习反映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审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创新与学习,才能使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审计机构具备发展前进的动力。

三、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面向未来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一)以往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财务方面的毕业论文

1.将内部审计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一、两个利益相关者身上,是不现实的。大多数绩效评价框架专注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内审人员自身、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等则往往被忽略。
2.大多数绩效评价框架忽视企业面临的“变化”。企业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而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业务流程和运营能力,这些变化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必须及时反映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中。
3.利益相关者必须对内部审计有所贡献。这是内部审计和其利益相关者间的等价交换,以往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往往忽略这一点。

(二)绩效棱柱模型(Performance Pri)的应用

1.绩效棱柱模型介绍

克兰菲尔德学院教授Andy Neely和安达信咨询公司于2000年联合开发了三维绩效框架模型,用棱柱的五个面分别代表组织绩效存在内在因果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它们是“利益相关者的需求”(Stakeholder satiaction)、“利益相关者的贡献”(Stakeholder contribution)、“组织战略”(Strategies)、“业务流程”(Process)和“组织能力”(Capabilities):
(1)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组织应识别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他们想从组织中获取什么,对组织有什么要求。财会毕业论文范文
(2)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在满足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同时,也需要从利益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http://www.328tibet.cn
相关者那里获取支持和贡献,组织应当明确其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3)组织战略。组织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制定组织战略,组织战略是组织实现目标的路径。
(4)业务流程。识别出组织战略后,组织应当确定正确的业务流程以支持组织战略的实施。
(5)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组织为了使业务流程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人员、技术和硬件基础。
与平衡计分卡相比,绩效棱柱从只关心一、两个利益相关主体的观念中转变过来,逐步关心所有的利益相关主体,在满足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同时,还要从利益相关者那里得到支持和贡献。绩效棱柱模型要求组织根据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业务流程,并提升组织能力,因此它同时也是动态的、面向未来的绩效考核体系。会计基础论文

2.绩效棱柱模型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1)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内部审计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包括: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层和内审从业人员。内部审计需要了解这些关键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活动的业务需求,并定期更新。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审计阶段,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降低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关于管理层职责履行情况的信息。
管理层。管理层既是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又是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当内部审计受托于管理层而对各个业务流程或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时候,管理层就是内部审计的委托人,它们需要内部审计在进行监督检查、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价值增值服务。
内审从业人员。内审人员是内部审计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足够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以及时、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里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员工问卷调查、员工投诉等。
(2)内部审计战略
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的需要,内部审计应当考虑适时开展财务审计、内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联合账簿审计、工程造价审计、合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尽职调查、风险审计和企业行为守则遵循审计,以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供利益相关者使用。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各类型审计业务的开展情况、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效果等。
(3)内部审计业务流程
内部审计业务流程是内部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是内部审计绩效的“硬件”影响因素。如果没有先进的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的地位再高,独立性再强,也不可能有效执行内部审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单个审计业务的完成时间、审计报告提交的及时性、审计报告的质量等。
(4)内部审计能力
企业生存的环境千变万化,企业战略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些都对内部审计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内部审计流程的革新离不开学习与创新。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内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审计人员持有职业认证比例、审计人员年均培训时间、培训费用增长率、引进并应用先进审计理论与方法的管理费用增长率等。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的贡献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向内部审计机构提出需求的同时,也应对内部审计有所贡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内部审计经费预算增长率和人员编制增长率、到位率等。
管理层。管理层既是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当内部审计受托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检查时,管理层就是被审计者,各级管理层应配合内部审计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对审计发现的反馈时间、审计问题整改完成率等。
内审人员。内审人员在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称心的职位和薪酬待遇的同时,也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精神,为内部审计活动的及时、有效开展贡献力量。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内审人员出勤率、审计发现及审计建议的数量、预防和挽回损失的金额、审计报告质量和被审计单位投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