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导向高校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研究选题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8-0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所谓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由于高校发展迅速,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2009年7月,中国内审协会为了规范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制定并发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指南中提出,内部审计要不断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及创造效益,从而推动了风险导向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高校风险导向审计,从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以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完成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目标的实现。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不但提高了审计质量,还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因此,在高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建设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

高校建设项目和其他领域的建设项目一样,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http://www.328tibet.cn
周期长、涉及环节多及专业技术性强等特点,所以高校建设项目审计工作需要有健全的审计制度及恰当的审计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求从事项目审计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项目审计一直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工作内容之

一、我国高校建设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依据,也是规范高校基本建设工程管理的保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制定了相关的审计管理制度,如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基建及修缮审计制度、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以及审计处及审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但其中多数高校关于建设项目的委托审计、跟踪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审计质量控制以及审计结果公示方面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此外,高校现有的审计规章制度也多是为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需要而制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尚未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工作,所进行的审计工作基本上是详细的实质性测试,因此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也就尚未提到日程。但这势必造成审计工作量大、审计工作没有重点、易出现审计疏漏,给学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二)建设项目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内审部门是否具有独立性,主要取决于内审机构的设置。当前,由于我国行政体制的限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普遍是采取平行设置形式,单独设立审计处,将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或者是把审计机构和纪检、财务部门合并在一起,这两种设置形式,都弱化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尤其在高校建设项目审计方面,必然会使审计工作受到其他领导和部门的干扰和制约,难于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影响建设项目审计的效果。内部审计活动是高校一种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部门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和工作上的权威性,对于保证内审工作的质量尤为重要。
(三)忽视事前和事中审计监督 工程结算审计通常是以事后审计方式进行的,因此,建设项目审计也就形成了事后控制的习惯。但是,在经历过工程审计后发现,无论工程大小,要做好最后的结算审计工作就必须以事前和事中审计监督工作为基础,否则事后已经造成的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等现象就无法挽救。例如隐蔽工程,因为这种工程的地质和工程变更等情况,使得隐蔽工程量很难计算,如果高校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就会给施工企业造成可乘之机故意增加工程量,套取高额工程资金。这些违规行为的出现,很可能是承包方在招投标环节弄虚作假,或者某一些部门和个人为谋一己私利,在工程进行中故意变更增加项目。内审部门忽视事前、事中的审计监督极易造成这些结果的形成。
(四)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专业结构失衡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随着高校基础建设项目的迅速增加,对内审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传统的审计只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高校对建设项目审计的开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数量较少,且多数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尤其在建设项目审计方面,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只懂财务和审计方面的相关知识,缺乏对工程建设、信息技术、法律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对于审计依据的把握以及审计程序的安排等方面存在漏洞或缺陷,专业判断能力弱。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必然给审计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制约着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发展。
在建设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导致审计风险存在的因素,一方面是外部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审计自身的原因。总的来说,影响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够,业务知识及专业水平尚不能够胜任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现行的审计模式存在弊端及缺陷;审计风险点控制不力,致使审计失败,不能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审计质量的控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还未建立严格的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机制,不能有效地考核审计业务水平;审计人员的质量风险意识不强。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导致审计人员不可能发现被审项目中全部的错误及舞弊,审计工作完成之后不能发现或揭露被审建设项目存在的严重损失浪费、国有资产的流失、财务舞弊或欺诈以及建设项目持续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高校建设项目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在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应用,同样包括审计的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在审计的计划阶段,首先需要根据对项目风险的评估来确定项目的审计先后顺序,以有效、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将有限的内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建设项目,更好地促进高校事业目标的实现。使用风险导向方法进行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基本流程是,要首选风险最高的领域作为被审计对象,然后初步调查被审计项目的管理活动以了解被审建设项目的管理风险,同时,通过描述并分析内控制度并测试其有效性、合理性来重估项目风险、确定重大的不确定的风险。根据以上的评估与分析,及时地提出审计建议与发现,以使审计风险处于可接受的、合理水平。最后,报告剩余审计风险,还要通过后续审计检查对于风险管理的效果。流程图见图1。 (一)评估审计风险 开展高校建设项目审计需要确定审计风险。首先要了解高校面临的风险情况,既要分析高校的内部建设情况,了解高校的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制度等情况,还要了解外部环境,包括与高校基本建设有关的经济政策、行业状况等;其次是评估环节,确立项目的风险辨识及评估体系,以全面识别项目的风险,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内控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后,审计人员还需分析高校的内部控制情况,制定建设项目审计风险可能性评级表(见表1),以此确定高校内控制的薄弱环节以及建设项目审计的重点;最后,编制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计划,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选择审计项目和审计对象,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审计人员进行充分有效的审计。
(二)审计实施 伴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内审人员逐步开展了审查、评价工作,并始终注意将审计目标与高校事业目标保持一致性。风险导向审计在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的应用也是按照目标-风险-控制的顺序进行的。从左到右,首先要确认建设项目的管理目标,并分析影响这些管理目标的各种风险,了解和分析高校内控制度,依据对内控制符合性测试的结果确定审计的风险水平及审计重点部位,提出风险防范及风险控制建议;通过实施实质性测试以收集审计证据,根据审计实施情况,考虑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在保证审计证据相关、充分、可靠的条件下,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组长和单位负责人对底稿进行复核后,形成审计结论;最后通过开展后续审计,测定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及控制风险。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建设项目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风险提出,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与事中审计。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从建设项目的管理目标出发,通过风险评估与衡量,确定控制项目风险的审计方式,使高校的管理层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
(三)审计终结 该阶段包括编制审计报告、后续审计与公告审计结果三部分内容。在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提出基于风险评估的提出审计建议与发现后出具审计报告。高校内审人员编制建设项目审计报告时,既要考虑所有审计证据及整体风险分析,还要立足于有利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发现、评价及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及控制措施,层层揭示已识别的风险与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准备审计报告,通过各级复核后,在审计报告中要明确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责任,以尽可能减低审计风险。
审计报告编制完成并出具以后,审计过程还尚未终结,还要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决定后续审计范围的关键因素是风险,而且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即风险越大,开展后续审计的范围可能越大,反之亦然。开展后续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审计建议及纠正措施能够得以恰当的实施,既定的风险及其他缺陷能够得以适当的处理,以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由于控制目标不能实现而产生的风险与影响构成后续审计的重点领域,而不是如何改进审计报告中所提到的具体建议或措施。因此,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与风险的再评估构成了后续审计的重要内容。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公告是对涉及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全部事项的审计结果进行公告,除涉密内容外,对外不应有任何保留和隐藏。审计结果公告不但可以运用舆论督促被审单位纠正问题,还可以对其他有关单位起到威慑的作用,加强对审计意见的落实及整改。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后续审计是内审工作中最后的环节,也是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步骤。进行后续跟踪审计的目的是要审查并监督被审单位是否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是否及时、有效地采取纠正措施,进一步维护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及严肃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项目审计风险。
此外,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除了内部审计外,还有委托给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的工程项目,在委托审计的过程中对于选择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委托审计前的应审资料准备和委托审计后的过程监控等工作可能存在审计风险,为确保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的质量,高校也应当针对外部审计机构建立相应的审计制度,充分做好委托审计前的各项资料准备工作,加强对审计流程的监控,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以全面提高高校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会计与审计论文
参考文献:
王朋才:《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财会通讯》(综合·上)2012年第3期。
刘国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高等学校中的应用》,《商业会计》2012年第14期。
(编辑 园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