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探析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探析学术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http://www.328tibet.cn
【摘 要】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最为常见和通用的管理工具,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ERP环境为建立全面反映、实时监测、智能分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文章对两种环境下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创新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信息化; ERP环境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运营管控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为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可充分发挥价值引导和战略保障职能,成为公司以价值量维度客观统一衡量的沟通语言,以及管理漏洞和管理缺陷的“探测器”。
纵观近二三十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间的运用,无论是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公司还是小型民营企业,其实施成效大多差强人意,除了人为因素和管理层面的原因外,信息化手段的缺失或整合及运用不到位成为最重要的原因。而有着预算管理先进实践的企业,无一不是充分利用其信息系统(典型的如ERP)推行全面预算或将预算管控体系与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集成的。
因此,厘清ERP等企业级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与传统手工或信息孤岛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差异,并基于信息网络新趋势探讨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方向,便显得十分有必要。会计的毕业论文范文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将未达到ERP等企业级系统集成的阶段称为“传统环境”,主要包括完全手工阶段、部门级信息化阶段(信息孤岛)和局部集成阶段;而将实现了企业级信息集成的阶段称为“ERP环境”。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目前均处于“传统环境”下,具有“ERP环境”的企业凤毛麟角,因此,按照这种分类方式进行讨论具有较强的现实背景和指导意义。

一、传统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球范围内非常成熟和通用的管理工具,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企业管理领域的“必备品”和“标准件”。但就是这样的“基础设施”型管理工具,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小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却存在众多问题,甚至使得人们一度对其失去了信心,主张用“超越预算”等新工具进行替代。但若对传统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在机理和运作方式进行分析,便会发现传统环境下信息生成和传递的滞后性、反映的业务内容和传播范围的局限性、信息容量的有限性等不足使全面预算管理应有的资源配置、业绩评价、风险监控等职能无法有效发挥是有其内在逻辑和必然性的,以下仅从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与调整、执行与控制、分析、考评等核心环节进行分析:

(一)预算编制费时费力,事前计划实现困难

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决定了预算编制必然要涉及公司各层级、各个业务部门、各项具体业务,传统环境下的预算编制主要依靠人工的电子表格、专门的预算管理软件或部门级信息系统来完成,这就会使得信息和数据采集、口径比对、信息整合、未来值预估、勾稽关系检查、预算目标值调整等技术性工作变成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若企业集团规模较大、下属公司较多、产品和业务又较为复杂时,预算编制尤为费时费力。而这正是当前众多大型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现状,甚至导致了一系列怪象,如:预算编制工作成为预算管理的几乎全部内容,预算编制完成后便无人问津;预算编制和业务执行同步进行,根据业务实际发生情况编制预算从而“最小化差异”;为减少工作量,一味以上年预算作为基础进行编制,使预算产生刚性……会计毕业报告
一旦企业要充分考虑生产经营中的情况并保持预算管理的弹性和适应性,往往意味着要按照上述方式编制多份预算,但这在传统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预算管理人员更倾向于用后续频繁但“更有依据”的预算调整(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整)来弥补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不足。如此,预算只能是一种年度性、低频度、灵活性不足的管理工具,也就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事前计划功能。会计系实习报告

(二)预算执行管控薄弱,事中控制易被弱化

在传统的预算管理状态下,执行过程记录依赖人工操作,或者依靠系统之间有限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实现。这不但使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剧增,其间的时滞和信息反映的不全面会直接导致预算执行控制发生偏差。
由于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预算执行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实际执行情况超出事前计划范围却无法有效控制的“失控”状态,导致预算目标无法实现,预算的事中控制只能演变成事后分析。更严重的情况是:由于缺少企业级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实时共享,线上流程和线程相脱离,使得预算管理部门(多为财务部门)无法基于业务信息实现实时有效控制和监测,各预算执行部门可能会利用其对自身信息的垄断优势和业务处理权限“制造”信息不对称,脱离预算计划控制,最后以既成事实促成预算调整或追加,偏离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也使预算管理本身的战略落地、经营监控等职能被极大弱化。

(三)预算分析难以深入,分析结果易表面化

预算执行的后续分析和预算编制一样,需要整合各类数据和信息。传统环境下信息分布分散、数据质量不高、传输机制不畅等问题同样会使预算分析的时效性、全面性、准确性大打折扣。预算分析要想摆脱从财务到财务、从预算到预算、从数字到数字的局限,则需全面搜集并综合分析各类业务信息,实现向业务前端的“洞察”和“穿透”。但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分析往往仅限于总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很难获得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具体数据,上述目标自然无法实现。如此,分析结果容易出现偏差或不痛不痒,对各项业务的实质性改进和提升也无法发挥有效作用,预算管理和预算管理部门在公司中的影响力也难以提升。

(四)预算环节相互割裂,预算管控难成合力

编制、执行、分析之后,最关键的是依靠预算考核和评价使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形成闭环运作,真正发挥其管控效力。当前众多企业存在预算考评不力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缺少有效的奖惩和反馈机制,使下一预算期间的资源分配与本期的预算执行绩效相衔接,前端所有环节便是“开口”的,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环境下预算的各个环节相互割裂,无法形成完整的循环,信息滞后且不对称,企业往往无法对预算的执行和管理情况进行考评,或者只能依靠定性描述或者总量层面的数据进行,甚至是使用各执行主体自己提供的数据对其进行考评,约束力和客观性较差,难以深入挖掘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在评估绩效和分配利益上只能出现平均化的趋势,无法切实发挥预算的绩效评价、价值引导等作用。

二、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

如前定义的“ERP环境”下,通过信息系统及数据集成,预算管理全过程需要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可以实现数出一源、全面反映、实时传递、全局共享,克服了传统环境下信息的滞后性、局部性和同一数据的多口径冲突等问题。
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由业务预算推导财务预算,并将财务预算下达到ERP系统进行预算管控,把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执行与控制、考核与评价等环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的“全面”化和闭环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ERP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创造了条件:

(一)建立真正全覆盖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本质特征要求其涵盖公司生产、经营和建设的各个环节,但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更侧重于成本费用的预算管控。在ERP环境下,借助ERP系统中项目的全口径、全过程管理设计,可通过系统内现有的组织及业务模式提供的费用预算、工程预算、投资管理、产品标准成本计算、产品销售及利润预算等功能,建立覆盖项目、成本等摘自:毕业论文答辩http://www.328tibet.cn
各项业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财务环节与业务环节的紧密结合。
为体现全面预算管理“全员”的特点和内涵,必须将预算责任分解下达到每个具体岗位,预算管理全过程中的主要信息(如预算的申请值、下达值、调整值、执行值、考评结果等)都应能从各个岗位(业务操作节点)上实时自动获得,并能在统一的预算管理平台较为方便地调取,便于各级人员在其权限内实时查看与调整。

(二)实现全自动的预算编报过程

ERP最基本的功能体现在业务的规范化自动流转上,其预算管控功能(或者是与ERP集成的单独的预算管理模块)不仅提供了自动操作流程及工具,更提供了企业全局范围内海量的基础数据、重要参数和业务信息,为预算编制的高效完成和弹性化灵活调整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同时通过明确预算编制、审核主体,固化预算编制、下达流程,将预算编报过程在系统的交互中自动完成,可以真正做到数据来源唯

一、信息共享。

从现时来看,通用电气(GE)等不少跨国公司已经借助信息化实现了预算的常态化永续编制,每次滚动编制都是一次新的年度预算,可以根据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的变化及时调整。这一过程中,还能根据预设的规则和公式将预算差异自动分摊到每个月、自动完成内部抵销和数据联动、支持从多个角度任意进行预算调整、根据成本动因及标准变化自动调整成本费用预算……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高。而其基础数据可基于ETL自动加载和更新,真正实现了预算体系与企业整体经营体系的实时对接。

(三)落实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控制

在ERP环境下,不再存在严格的预算管理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的差异,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拥有完整的基于公司战略、经营目标和业务活动的预算建议权、编制权、执行权和被考评的义务。ERP系统中各类信息同步生成与流转,可实时比对,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差错和舞弊。
首先,在预算编制和调整中的多级审批对预算形成进行了严密的控制;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ERP系统通过承诺项目控制预算,根据承诺项目的不同,提供多种预算控制方法,同时可根据不同预算类型,设置不同的控制方式,如对收入类预算实行柔性控制,对支出类预算实行刚性控制,使得预算控制更灵活、功能更强大;再次,通过财务与销售、生产、物资、项目、设备等模块的集成,实现实时核算跟踪,可以动态地查询预算执行值与可用值,及时进行预算差异分析,适时进行预算调整,将事后检查向事中控制转变,有力地推动了业务预算的计划与执行,为责任主体的绩效评估提供支撑。

(四)完善全方位的预算分析制度

ERP环境下,预算分析的两大工作在于:一是解读,即对预先设置到系统中的常规性分析程序的执行结果(分析报告)结合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解读,提供决策支持;二是研发,即结合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和经营中心的变化在系统中调整各类预算分析模块和报告,并在测试、修改和成熟后作为常规性分析程序使用。而预算分析的内容、深度、广度、频率等,完全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借助企业级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进行灵活选择。
通过对大部分常规业务设置预警阀值和处理建议,由系统在预算执行出现偏差或潜在偏差时及时提醒,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五)构建科学的预算考评机制

在ERP环境下,企业的所有部门和流程完成了整合,融为一体,而且信息实时传送和共享,业务大部分为跨部门流动和执行。这样各个部门的考核和评估的周期、标准、口径不得不统一,从而实现企业预算考核和评估的整体化、透明化、一致化。动态评估和综合评估的区别在信息实时沟通的影响下已经趋于消失,动态评估能够和综合评估有效地结合起来:企业不仅能在技术层面实行及时控制,在员工绩效、部门协同程度等方面也能进行及时的考核和评估。

三、ERP与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融合的创新设想

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有机结合,在部分企业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创新ERP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融合机制,甚至需要进一步对ERP系统进行二次增强设计,为企业实现其整体战略目标提供可靠保障。以下是笔者针对当前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薄弱环节提出的设想:

(一)搭建智能预算测算模型

加强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协同,通过企业预算测算模型,集成使用企业业务部门标准成本动因参数年度信息进行预算预测,通过业务因子值的调整直观地得到对年度利润、收入等企业运营财务预算指标的影响,为预算编制提供估算和测算的手段,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持续优化预算分析系统

要持续创新分析工具、优化分析方法,不断加强和改进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借助信息化平台对重大偏差事项进行预警控制,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以战略目标和管理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更新分析模板,比对优化数据口径和指标计算方法,设置系统取数规则,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变化情况等数据信息,完善预算分析功能,通过图表和文字进行多维全方面展示,参照杜邦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能够迅速找出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经营决策辅助分析功能。

(三)进一步拓展预算考核平台

建立预算考核体系并与人力资源系统相融合,将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开发评价考核系统辅助工具,将预算考核结果与组织、个人绩效考核相关联,将预算及执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与个人绩效体系联动考核,实现预算考核的协同,真正建成“目标有预控、项目有储备、支出有标准、过程强控制、结果严考核”的全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刘正奇.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3(4).
杨继英.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改进问题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9).
[3] 艾文国,李红光,杨永莉.基于ERP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2(11).
[4] 陈丹凤,薛南枝.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7).
[5] 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