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权力孟非与权力人物死磕成本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0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同为公众人物,双方指名道姓地向对方提出意见,这不可能不引来关注。一来这是平淡生活里的好戏,二来这是有可能引发重大变革的一刻。财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孟非利用自媒体,近日连发九篇微博,直指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不仅网友力挺,各大媒体也接连发布新闻和评论。民众的一大诉求是对航班延误现状的极大不满,这种不满源于长期忍受而无处发泄和上诉渠道,而孟非带头要求“请局长辞职”,可以看成当下民众对不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不满和对所谓领导特权的痛恨。
从效应角度来说,孟非的“请辞”微博大多都有近万的转发和数千的评论,这是相当于传统的中型媒体能量,而其中大多赞同和支持的声音,当然可以看成民意的一次爆发。
全国范围航班晚点愈演愈烈,这是现状,在延误已达四分之一的情况下,民众只能怨天尤人地发发牢骚,而无正常合理的渠道去上诉和沟通解决,这是问题所在。相关部门领导在得不到民意的真实反馈情况下,一直以为自己的工作干得不错也不是不可能。这种名人带动舆论直指病情痛处的做法,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现代社会里相当有用的一种沟通方式。
孟非坦言根本没希望局长会就此辞职,关于我们现有体制下的领导干部任命跟“请辞”毫无关系,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孟非说只是表明一种态度,“我从未幻想国李局长真能辞职,也不相信他辞职问题就解决了。我的想法很朴素:你让我不痛快,我也让你不痛快!”这既是对死磕事件结局的一种绝望,也可以看成公民诉求的一种自我表达。
尽管现在新闻里一口一个“孟爷爷”说得顺口,但其实更早一点的孟非并非那么和蔼可亲。孟非曾主持民生节目《南京零距离》,当时就以犀利、讽刺、尖锐著称。记得一次节目上现场连线某部门领导,孟非质问百姓反映的问题何时解决,官员吞吞吐吐还想以打官腔糊弄过去,而孟非则摘自:毕业论文范文http://www.328tibet.cn
不依不饶地反复质问,有没有时间表、解决问题的最后时间是什么。官员的狼狈和孟非的积极给观众留了深刻印象,别以为主持了大型婚恋节目,人人就都变成了轻浮的媒婆。你从孟非的一贯微博上也能看出来,一个人的本性和主张几乎很难改变。
孟非这种名人向权力人物发难,一点不是稀奇事,以孟非的底蕴、视野和态度,加上今天的影响力和能量,以民众代言人的身份向那些隐藏或平常保护得好好的权力结构和人物发起质疑,几乎是有点理想有点追求的名人应该做的。名人向权力人物发难和死磕,这种事成本不大见效快,有可能双方(名人和百姓)都获益。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范文
这才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积极现象,既不犬儒,也不要将低俗和谄媚无限度地,而是做点对大多数人有意义的事。孟非自比“秋菊”,这种死磕劲头多少有点悲壮。
在美国以及欧洲文明国家,名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向国家权力部门和当权者发难,几乎是一道家常菜,他们既要维护自己的名人效应,响应民众的某种需求,也会因为自身能量而产生一种“站出来”的冲动。这是正义本身,不管发难的结局如何,我们都可以看成这是积极解决问题乃至乐观生活的一种趋势。
即便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当民众对一件事物的不满声音超过某种程度,掌权者的辞职也是一种惯例。孟非说不寄希望局长真能辞职,甚至辞职也无法解决问题,这当然不是说万事都可以罢免一个官员来达成和解,而是这样一种机制会督促你当好你的官、解决那些民众急切反映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媒体连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发表的谴责日本战争罪行的言论,都可以长篇累牍地发表新闻和评论,而对孟非这种向某些不作为的部门发难不给以最大的声援呢?麻木和不看好是根本,连孟非也自嘲“秋菊”。“秋菊”的典故不在于最后结局,而是这种较真的性格只被世人单纯地理解为执拗,大家看不过去她的固执和一根筋,施以了相当程度的贬义。
希望孟非质疑权力人物的事件再多一点,合理、理性地质疑,比窝在角落里难过和积怨要好。尽管事件最后李家祥发声了,但言语中没实质性回应,也依然让人看不到什么希望,看来民航延误问题的解决,在一定时间还将“延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