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摊高等教育性质及成本分摊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等教育在现代国家具有很高的地位,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及规模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发展潜力。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行教育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 ,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然而在这庞大的规模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的问题。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摊是由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不同于普通商品,高等教育的性质十分特殊,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摊也具有其特殊性。

1.高等教育的性质

1.1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所谓高等教育,指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生活、生产经验得到传承以及丰富。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意味着它具有有限竞争性。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物质承载体——大学,提供给人们很多的资源及便利。对这些资源,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如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附近居民锻炼的好去处;一些著名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由于悠久历史或秀丽风景,甚至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地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大学的图书馆、自习室,不仅能供在校学生读书学习,也可让其他人阅读书刊、查阅资料。近年来,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与完善,高校科研、学术共享近一步成为现实;此外,大学里的讲座和一些课程一般不会限制旁听人的身份,名校的网络公开课更让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以及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这些软件资源及硬件设施虽然是依托大学而建立,但却能被校园之外的人们享用,其公共性可见一斑。而这些校外人员对教育资源的消费,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都不会影响到学生们的享用,因此他们与学生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并不构成竞争关系。
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还具有有限排他性。由于高等教育受规模限制,不可能人人享有。通过高考才能进入大学校园正规学习,一个学生的录取就意味着另一个学生的落榜。高校扩招,提高了我国高考入学率,但仍不能满足所有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校的校园、图书馆、讲座、公开课和学术成果等软硬件资源,虽然可以对全社会开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毕竟高校做的是教书育人、造福社会的事业,需要为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不限制教学资源的社会使用,会增加学校投入的精力和运营成本,限制使用的成本可能远高于其获得的社会效益。

1.2高等教育具有外溢性

从个人的角度看,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社会竞争的能力。通常来说,一个人接受的教育质量越好、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一个高回报、高满意度的工作,其家人也越容易从中受益。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应届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160元,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514元,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077元。由此可见,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与日后的工作报酬息息相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好处与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密切。从社会的角度看,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人才,每年全国高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入各种层次的人才。其次,公民接受高等教育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些社会效益与私人效益的差额就形成了教育的外部收益。

1.3高等教育具有公平性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一项启迪灵魂、开发心智的事业,从古至今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由于其三项职能——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截止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3105万人,而20-24岁的人口数量却是其3~4倍。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体系来分配这有限的教育资源。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不同于其他服务或商品的消费。高等教育的消费不应由来调控,出价的高低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享受大学教育的标准。高等教育的消费需要一定的门槛,而这个门槛是人的才智和能力。有人将教育的使命概括为: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也就是说,教育的对象始终是人,始终应该维护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公平权利。每个人获得教育的机会应该是相等的,一个人能否接受高等教育不应由其财富的多少来决定。如果学费过高,就会剥夺贫困地区、困难家庭的优秀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及社会作用。教育所带来的个人竞争力的提高,也决定了学费不能完全免除。毕竟相比于源于:论文格式标准http://www.328tibet.cn
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大学生学习占用了一定的社会资源,理应为此承担一部分费用。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外溢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成本理应由政府承担大部分。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监管,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保证公民享有教育公平的机会和权力。

2.高等教育成本的组成与分摊

从成本构成看,大学教育的成本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运营成本,包括维修费、水电费、行政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二是与学生学习直接相关的教学成本,包括教师课时费、实验室使用折旧费等。三是科研成本,包括科研经费、项目经费等。
从受益对象看,高等教育的成本大致可分为在校学生受益部分和社会受益部分。高等教育的外溢性决定了作为高等教育直接受益人的大学生,必须要为之承担一部分费用。它不仅是分担教育成本的一个途径,也是体现教育公平性的手段,因此高等教育学费的制定问题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的制定必须符合高等教育的性质,并考虑到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不收学费的例子,如西班牙,但都因财政不堪重负而逐渐改变。在校生受益的部分包括学生所使用的教室、宿舍、食堂、浴室等,这些可以计量的部分应直接由学生承担;不可计量的部分如学生获得的精神世界的提高、能力的提高、求职优势的增加,应根据学校运营的总成本按比例进行折算。有数据显示,美国公立大学学费大概占学校总成本的25%,一般国家大致在20%到40%之间。各国应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物价状况制定适合国情的比例。至于社会受益的部分,大学主要的两个任务是教学和科研,而这两项工作的成果的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助于社会进步;各种科研成果的产生及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变成人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越多的优秀人才,就越容易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因而,政府和社会应该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二者的承担表现为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和社会捐赠。

3.我国目前高校资金来源分析

大学按其运营的资金来源性质可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所谓公立大学是指以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资助为主的高等学府。根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2012年4月,我国各类公办高等院校共计有2138所。从1999年起,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高于10%,总体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看,过去十年比重基本在2.5%~3.5%的范围内,与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4%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年财政已按4%编制预算,意味着自1993年首次提出4%目标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将有望第一次实现该目标。但即使达到了4%的目标也不能说明我国的教育经费已能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以2011年为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4%的比重算,我国应投入的教育经费为18862.56亿元。其中投入到高等教育比例约为20%,高等教育资金约为3772.512亿元。依目前在校大学生3105万人的规模,人均财政教育经费12149.8元。而2004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培养一个本科生一年至少要4~5万元,不考虑通胀因素,若以年人均成本5万元计,每年所需经费为15525亿元,财政投资只占其中的24%。即使减去25%的从学生收取的学费部分,仍有7917.75亿的缺口。这表明我国财政在高等教育的支出水平仍然较低。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财政投入基本可以占到高校经费的50%。由于我国目前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各种社会矛盾都有待财政投入解决,如城乡差距、地域差距等。因此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投资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除此之外,高校为非盈利组织,在经费使用上效率低下。小到长明灯、滴水龙头,大到学校的接待费、维修费等,人力、物力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加剧了高校资金紧张的局面。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高等教育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引入民间资本为学校更好的发展提供可能。
除公立大学外,各国也都存在着民办大学。我国目前教育部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约698所,在校生505.07万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03所,注册学生约88.14万人。民办大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以外的社会和个人,包括学费、学校服务收入、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产业和金融资本等。由于不直接受政府制约,民办大学机构没有公立大学“臃肿”,办学也更面向市场。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国外的很多私立学校由于其良好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同。民办高校有效地弥补了公办高等教育的不足,市场前景非常光明。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还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较低、管理水平低下、社会认可度不够等问题。随着今后民办高校的增多,民办高校需要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就业率及声望,如加大投资在名师的雇佣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因此,将高等教育适度的产业化,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高校的经费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捐赠,包括企业公益捐赠、校友捐赠、个人慈善捐赠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大学成为公益捐赠的一个重要对象。在美国,个人和团体的捐赠甚至可以达到学校经费的14%。政府对公益捐赠应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鼓励这种慈善行为。
综上所述,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使得政府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出资者;由于高等教育的外溢性,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人——学生也应为期享受的服务支付一定学费;而由于高等教育应当具有公平性,要求学费的制定必须考虑各个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以避免由财富上的差距导致的获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现象。目前,财政的拨款虽然逐渐上升,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蓬勃发展的教育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而学生承担的学费部分由于我国人均收入的偏低,也不能过多上调以弥补不足。因此,要想使高等教育有更充足的发展经费,必须进行“开源”,引入新的血液促进发展。虽然公立大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但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不失为一个分摊教育成本、促进高等教育繁荣的发展方向。这些年民办高校逐渐兴起,民间资本的注入让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潜力。虽然民办高校目前还处于起步水平,但通过政府的引导、社会的扶持,相信会不断成长、壮大。财会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田婕.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研究[J].财会通讯.2010(4)
王志扬.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国际比较与改革方向[J].南华大学学报.2008(6)
[3]朱解放.教育产品的效用外溢性和教育资源分配模式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http://www.328tibet.cn
选择[J].教育学术月刊.2010(5)
[4]刘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教育与现代化.2009(1期)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10级会计专业)